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伦理向度

伦理向度

伦理向度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6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北京大学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伦理向度的相关文献由9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云亮、刘建华、孙棋锋等。

伦理向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28.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206 占比:71.53%

总计:288篇

伦理向度—发文趋势图

伦理向度

-研究学者

  • 丁云亮
  • 刘建华
  • 孙棋锋
  • 朱笑虹
  • 王海艳
  • 郑文浩
  • Ding Yunliang
  • 于芳
  • 何云峰
  • 何燕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作业面批应彰显伦理关怀《教学与管理》,唐家昕、辛治洋,2021年32期作业面批是教师与学生针对作业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教学活动。要使作为伦理实体的学生得到健康完整的发展,作业面批应在各个方面彰显伦理关怀。然而,当下的一些作业面批实践,却存在以知识为导向、呈现较为形式化、语言缺乏情感的“去伦理化”特征。为了确保其伦理向度,在作业面批中,教师应做到院一是努力成就学生完整的世界。
    • 高媛媛
    • 摘要: 政治忠诚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伦理是党建理论的核心术语。它对于纯洁党性、严明纪律、化解风险、立规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政治忠诚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一直统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美德、理性、义务则是与之对应的三重伦理向度。新时代,弘扬政治忠诚有助于激发共产党人内在的善,明确其行为之“应当”,让他们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忠诚文化和中国革命传统精神,让爱国、奋斗、奉献的思想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 颜烨
    • 摘要: 为了探索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伦理内涵及其学术知识体系,运用社会学、伦理学和应急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构建“应急主体—应急过程—伦理向度”的分析框架,分析任何应急管理过程中,不同的应急主体均要秉持禁止与激励的两种向度伦理,承担不同的伦理责任,如政府承担生命安全的政治责任,不同社会组织则承担伦理命运共同体责任,市场主体承担回馈伦理;不同应急管理环节分别表达不同的伦理意蕴,如减灾预防环节表达生态保育和安全预防的伦理,备灾应急环节表达救死扶伤的生命安全伦理,恢复重建环节则表达生命康复和生境恢复的生生伦理。研究结论认为,“应急伦理学”作为学科性知识体系,其基本要素已经有了初步发轫的思考,尚需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
    • 刘思敏
    • 摘要: 《宠儿》讲述了奴隶制度下的一位黑人母亲塞丝逃出农庄,被奴隶主追捕过程中杀掉长女的故事。借助米歇尔•福柯的主体理论分析塞丝的主体性塑造过程,可以探寻知识型与权力对主体性塑造的干预和控制,考察主体在被统治技术及推论技术影响下呈现的伦理向度思考。弑婴行为帮助塞丝一家逃脱了再次为奴的命运,但并不能成就塞丝主体性的建构。莫里森在这篇小说中重现了奴隶制下黑人的苦难与悲惨历史,借塞丝主体性塑造过程中饱受的挫折和痛苦来引发黑人对自身主体性的反思,并通过塑造塞丝这个看似“疯癫”的人物形象,揭示和批判了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暴力和罪恶,深刻展现了作者对黑人同胞的担忧和关怀。
    • 郑士鹏; 王云龙
    • 摘要: 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其社会责任包含多重伦理向度,即社会参与和社会质疑相统一、行使权利和担当责任相统一、个人价值观和多元价值观相统一的伦理向度.在当前复杂的发展形势下,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体现出了新的特征.对新时代青年开展社会责任教育,要引导新时代青年努力学习增强担责能力,发挥榜样示范教育的优势,激励新时代青年投入广泛的社会责任实践,营造崇尚责任担当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长效机制,以促进新时代青年在追寻中国梦的进程中,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 陈绪新; 邵逸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善端,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矢志不渝地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孟子的"四端说"基于"性善论"的前提性预设,指明人性可以通过克己和教化,内化为仁义礼智之德性,外化为仁义礼智之德行,实现人性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提供了思想源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突出表现为"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仁政观,"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大义观,"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崇礼观,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智慧观.
    • 姚新中
    • 摘要: 轴心文明时代以降,理性主义开始主导政治形态、统治结构、社会分层、群体治理,并对政体、政权、政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和伦理论证。这些思考论证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族群的相异治理结构既反映了其时其地的政治复杂性,也为政治合法性论证开拓出迥然不同的空间。
    • 武卉昕
    • 摘要: 作为伦理理论体系和伦理精神谱系,脱贫攻坚精神以求真务实为道德起点,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幸福之目的,赓续勤劳勇敢之传统美德,遵循集体主义之道德原则,表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之道德主题。精神谱系的价值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导向功能,其每一具体精神本身成为引领社会生活的道德航向。
    • 谢娟
    • 摘要: 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已成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导形式.教育数据治理作为一个具有跨学科解释力的核心概念,体现了数据治理与教育治理在手段与目的上、数据驱动与教育自发在治理理念上的交融.教育数据治理离不开伦理道德的观照与润泽,其内蕴的道德合理性和伦理价值,促使伦理治理成为必需.为建立教育数据治理的伦理秩序,制度与德性是两个不可缺少的伦理向度.其中,制度伦理是指对社会规范和运行规则的伦理反思和要求,体现为对教育数据治理相关制度建设的规约;德性伦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生存意义、精神归属、处世方式的反思和体认,体现为教育数据治理主体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境界;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教育数据治理的伦理向度.在推进教育数据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收集阶段的伦理嵌入、数据分析阶段的伦理调适和教育决策阶段的伦理评估等伦理路径,积极应对数据采集、算法应用、决策制定中潜在的伦理风险,以促进和谐治理的伦理秩序之生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