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瓜种子

黄瓜种子

黄瓜种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5193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内江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农垦、种子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黄瓜种子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庆亮、王盛、乔爱民等。

黄瓜种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193 占比:99.54%

总计:35354篇

黄瓜种子—发文趋势图

黄瓜种子

-研究学者

  • 王庆亮
  • 王盛
  • 乔爱民
  • 任秋萍
  • 伍春莲
  • 吕福堂
  • 李沙沙
  • 李海云
  • 熊建平
  • 肖深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文彬
    • 摘要: 为探明黄瓜种子活力下降和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采用高温高湿老化法,研究了黄瓜种子老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黄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种子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受损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是黄瓜种子活力下降的重要表现.种子浸出液电导率、MDA含量、脱氢酶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衡量种子活力的指标.
    • 崔晓磊; 云兴福; 田晓春; 武日华; 刘杰才
    • 摘要: 【目的】筛选通过干热处理杀死黄瓜种带菌且不影响种子萌发力的最佳温度与时间。【方法】在60、70、80、90、100°C下,对黄瓜种子进行2、4、6、8、10、12 h干热处理,以未经干热处理的黄瓜种子为对照(CK),计算发芽势和发芽率,在PDA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分别测定黄瓜真菌性和细菌性种带菌灭活率。【结果】干热处理超过80°C,黄瓜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P<0.05)。在PDA培养基中,70°C和80°C处理2、4、6、8、10、12 h,真菌性种带菌灭活率均显著高于CK(P<0.05),70°C干热处理4 h灭活率最高,为97.33%。在LB培养基中,70°C和80°C处理2、4、6、8、10、12 h,细菌性种带菌灭活率均显著高于CK(P<0.05),70°C干热处理4 h灭活率最高,为96.67%。【结论】在干热处理中,黄瓜种子正常萌发且种带菌灭活效果最佳的处理为70°C、4 h。
    • 刘昌森; 周欢; 周辰炎; 范良苗; 唐凡; 胡欣朦; 王佩玉; 杨文杰
    • 摘要: 双氰胺(DCD)、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是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的硝化抑制剂,有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通过喷施两种不同浓度梯度的硝化抑制剂溶液,比较分析黄瓜种子对抑制剂的敏感浓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浓度的抑制剂对黄瓜种子发芽率,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硝化抑制剂溶液对黄瓜种子发芽无明显抑制作用,高浓度情况下则会降低种子发芽率;对于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双氰胺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当双氰胺溶液浓度增加至10.0μmol·mL^(-1),上述酶活性均受到显著抑制;低浓度的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溶液对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性无显著影响,在1.0μmol·mL^(-1)的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溶液处理下,上述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当双氰胺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浓度达到试验设置的最高浓度时,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在其他浓度时,则无显著差异。综上,当双氰胺的施用量控制在1~5μmol·mL^(-1),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施用量控制在0.1~0.5μmol·mL^(-1)时,对黄瓜幼苗较为安全。
    • 王静婷; 钱晶晶; 张雪平; 王宁; 李乡春; 康佩章
    • 摘要: 目的:研究Na_(2)CO_(3)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对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探索黄瓜种子在发芽时对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的耐受临界值。方法:以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将其浸泡在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中(0、25、50、75、100、150 mmol/L),研究混合盐对黄瓜种子发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对黄瓜种子发芽有促进的作用,当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超过50 mmol/L则对黄瓜种子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黄瓜种子可耐浓度为50 mmol/L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胁迫。
    • 赵诗杰; 梁松; 邱新月; 许蓉; 张作刚; 畅引东; 姚艳平
    • 摘要: 为了探究康氏木霉菌株对小麦和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小麦和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法研究康氏木霉孢子悬浮液和3种发酵液对小麦种子和黄瓜种子的促生效果,为康氏木霉菌株的生防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0×10^(3)cfu/mL的康氏木霉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种子的芽长促生率最高,可达60%,根长促生率最高,可达26.85%;康氏木霉灭菌发酵液对小麦种子的芽长促生作用最强,促生率均在90%以上,其中,1%灭菌发酵液的促生率高达106.67%;50%发酵原液对小麦种子的根长促生率最大,达到44.18%。25%的抽滤发酵液对黄瓜根长的促生效果最强,3 d后促生率达到71.59%;100%和75%的灭菌发酵液对黄瓜种子发芽率的促生率仅为8.99%。综合分析得出,康氏木霉菌株对小麦种子生长的促生效果优于黄瓜种子,对小麦芽长的促生效果优于根长。
    • 张翠玲; 高传清; 陈学好
    • 摘要: 导读:黄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部分种植户为追求高产,大量施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推广黄瓜绿色栽培技术尤其重要。黄瓜绿色栽培要从栽植技术出发,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以确保达到绿色产品的要求。本文按照黄瓜的生长周期,从黄瓜种子的选取、幼苗培育、定植、水肥管理4个方面介绍了黄瓜温室绿色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 蔡一伊; 汪琼(指导)
    • 摘要: 爷爷买来一袋黄瓜种子,要到菜园里种黄瓜。我急忙说:“爷爷,给我留几粒,我也要自己种黄瓜。”这些黄瓜种子如米粒般大小,中间扁扁的,两头尖尖的。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真奇妙啊,小小的种子居然能种出大黄瓜!首先,我找来一个装满土的大花盆,用小铲子挖出一个小坑,然后把黄瓜种子放进去,并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再浇上-些水。黄瓜种子发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我会耐心等待。
    • 赵海燕; 刘楠; 房文文; 杜胜利; 崔洪宇
    • 摘要: '科润99'是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瓜研究所近年育成的黄瓜新品种,种子质量事关黄瓜安全生产.种子的纯度是衡量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关系着黄瓜产量及其品质.因此,对黄瓜新品种'科润99'及其父、母本间进行了特异性SSR标记筛选.本试验共选用了SSR引物165对,根据杂交种父母本互补带型原则,试验结果中有10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为共显性分离.将SSR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生物学性状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其中引物N216和N221不纯种子的检出率分别为2.27%和1.82%,田间鉴定不纯率为2.73%,二者中纯合种子的符合率在99.0%以上,并且该两对引物特带型整齐、异性强,所以其非常适合黄瓜品种'科润99',可为其杂交种纯度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成为其特异性标记.
    • 李应心; 柳夏艳; 孔令宇; 曹浩轩; 吕贻忠
    • 摘要: 为了探讨有机活性物质对蔬菜种子的促生效应,以黄瓜("京研夏美2号")为试材,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溶性有机物质(DOM)、吲哚乙酸(IAA)、黄腐酸、壳聚糖等4种有机活性物质进行浸种处理,比较4种有机活性物质对黄瓜种子发芽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DOM3(10%)的发芽势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黄腐酸2、3、4(1.0、10、100mg/L)浓度下的发芽势高于对照,壳聚糖1、2、3(1000、2000、3000 mg/L)浓度下发芽势高于对照,综合发芽势和发芽率指标可看出,高浓度的IAA抑制种子的发芽,低浓度的IAA促进种子发芽,验证了一定浓度的DOM、IAA、黄腐酸和壳聚糖能促进种子的萌发;DOM4(20%)黄瓜种子活性最高,远超过CK;IAA和壳聚糖的种子活性均低于CK,且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浓度为1.0 mg/L的黄腐酸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达到最高.DOM4浓度下根长比对照增长35.9%,DOM3浓度下根毛数最多;低浓度的IAA(0.1 mg/L)促进黄瓜早期根毛的生长,高浓度时抑制根系生长;黄腐酸3(10 mg/L)在第8天时根毛数最多,整个生长期间的根毛数增长率为768.2%,根系生长最旺盛;壳聚糖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时的根长及根毛数均低于CK.一定浓度的DOM、IAA、黄腐酸能促进黄瓜根系生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