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鸭绿江口

鸭绿江口

鸭绿江口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水产、渔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1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党史纵横、今日辽宁、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海岸带和海涂开发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8年船舶安全管理与防治污染管理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研讨会等;鸭绿江口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敬伟、张亮、刘月等。

鸭绿江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77.6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3.57%

专利文献>

论文:21 占比:18.75%

总计:112篇

鸭绿江口—发文趋势图

鸭绿江口

-研究学者

  • 刘敬伟
  • 张亮
  • 刘月
  • 程岩
  • 张春鹏
  • 李富祥
  • 高建华
  • 宋伦
  • 张经
  • 曹仁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月; 程岩; 李红军; 李富祥
    • 摘要: 本文依据鸭绿江口主汊道采集的K1和K12柱状样,进行了常量元素的富集特征、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及含量与特征参数垂向分布的讨论。研究表明:鸭绿江口属于涨潮三角洲,纳潮海湾泥质堆积区快速沉积的时间始于1960年。主汊道的沉积物具有多源性,K12柱状样受粒度控制显著,陆源碎屑为主;K1柱状样受粒度控制不显著,受海洋作用的影响较大。主汊道的沉积记录以1978年为界,分为上下2个沉积单元。主汊道的沉积物受到河口区水动力的强烈改造,与物源区的沉积物相比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分异和变化。该研究通过对鸭绿江口主汊道常量元素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了近百年来该区域地貌演变和发育的规律,有效补充了鸭绿江口新生陆地形成过程的全貌。
    • 吉光; 刘修泽; 董婧; 王小林; 王爱勇; 郭栋; 王源元; 田杨
    • 摘要: 2017年5—12月,在距离鸭绿江大桥下游35 km处的鸭绿江河口水域,船两侧各吊挂1片舷张网,水平网口10 m,垂直网口4 m,网衣长20 m,囊网网目5 mm,网口固定于船舷两侧长12 m的横杆上,每月1次调查鸭绿江河口区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征.每次连续进行24 h、4个潮流的渔获物采集.结果显示,5—12月共计8个航次捕获脊尾白虾206 kg,体长为23~78 mm,体质量为0.2~7.9 g,平均体长(50.7±9.9)mm,平均体质量(2.3±1.4)g.其中雌虾的体长及体质量均值均高于雄虾,t检验表明,雌虾与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雌雄个体均接近于等速生长.5—12月的航次调查数据结合生产作业渔船的捕捞信息表明,脊尾白虾的繁殖期为5—9月,繁殖盛期为6月和8月.绝对生殖力(FA)为468~3151粒,平均为(1809±707)粒.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的最佳拟合关系为幂函数方程,分别为FA=0.0194L2.7652(r2=0.7487),FA=482.31m0.8955(r2=0.8301).
    • 摘要: 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籍贯:丹东绿色称号:鸻鹬鸟最佳驿站茫茫北黄海滩,滚滚鸭绿江口。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洋洲候鸟迁徙到北半球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世界上鸟类种群最为集中的迁徙地之一。每年春季,保护区内都会上演震撼的鸟浪奇观,不计其数的鸟儿时而在水面上栖息觅食,时而飞向天空,鸟浪随潮汐起落,变化万千。
    • 张德强
    • 摘要: 鸟群的忠实护卫者.今年50岁的姜信和是辽宁丹东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森林警察,保护野生动物成了他的职责。一次在芦苇塘中巡查,他老远就看到有鹰盘旋,姜信和估计附近会有鸟的尸体。他很快就看到这样一幕惨景:一群鹰和隼正在啄食遍布河滩上的大雁尸体。那些大雁都是被偷猎者毒死的,猛禽在吃了它们的肉后也会中毒。
    • 赵序茅
    • 摘要: 回家——九九八十一难2007年春季,一只斑尾塍鹬从新西兰出发,在7天内连续飞行1.03万千米到达中国黄海北部,在鸭绿江口休息一个多月后继续迁徙,又在6天内连续飞行6500千米,到达位于美国阿拉斯加的繁殖地。这是目前已知的鸟类连续飞行距离的最远纪录!要论世界上回家路最远的当数北极燕鸥,它们回一趟家需要飞行4万千米,相当于沿着赤道飞一圈。
    • 张良
    • 摘要: 朝鲜战争时期,在美国空军军营内有一块牌子,上面清楚地写着“离米格走廊200公里”,以时刻提醒每一位美国飞行员。“米格走廊”是南起清川江,北到鸭绿江,东至熙川,西达鸭绿江口,由我志愿军空军掌握制空权的区域。虽然其面积只占朝鲜半岛的很小一部分,但因为是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重要节点,一旦被美军掐断,可能会影响战局。
    • 高养春; 李海涛; 王孝程; 孙艺; 战爱斌; Aileen TAN Shau-Hwai; 李宏俊
    • 摘要: 为评价宏DNA条形码技术在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潜力,采集了22份鸭绿江口浮游动物样品,分别利用宏条形码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方法对优势类群桡足类进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显示:(1)利用宏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共鉴定出4目23科32属229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形态方法共鉴定出3目5科5属6种;同时,利用形态鉴定得到的分类阶元多数(目:100%、科:80%、属:80%)能用宏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鉴定出来,而宏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鉴定得到的分类阶元多数(目:25%、科:83%、属:88%)却未能用形态鉴定出来,表明宏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在鉴定物种丰富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利用宏条形码分子鉴定与形态鉴定桡足类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一致性(r=0.524,P=0.024),表明宏条形码鉴定方法与形态方法在评价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本研究表明宏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在我国海洋浮游动物业务化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 谭丽静1; 王洞天(图)1; 高松影(图)1
    • 摘要: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境内,是东亚一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成员,每年春季大批的观鸟爱好者集结在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期待遇见鸟类迁徙的壮阔奇观。
    • 刘月; 程岩; 李红军; 高建华; 郑金华; 张春鹏; 张亮; 刘敬伟
    • 摘要: New evidence of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in the Yalu River estuary and coupling effects between water,sand,estuarine deposit and coastal development were explor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210 Pb and 137 Cs dating and the granularity of the 5 sediment cores collected from the Main Branch of the Yalu River estuary and the formerly studied 4 sediment cores collected in the tidal flat of western coasts and the West Branch.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luvial action and the tidal action individually dominated the different sedimentary periods in the Main Branch;and the deposit dominated by the tidal action in the Main Branch was in accord with those in the West Branch and the adjacent western coasts in the Yalu River estuary.The material sources in the Main Branch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West Branch and the western coasts.For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in the Main Branch,West Branch and the western coasts were all coupl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the human activities,and the watershed events like the floods,and the responding time was basically synchronous.5 obvious "event signals" appeared the sedimentary records,and the year of 1960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ime when the estuarine geomorphy changed greatly.%通过对采自鸭绿江口主汊道的5个柱状样的210Pb和137Cs测年以及粒度参数的分析,并与前期合作研究的西汉道及西岸潮滩的4个柱状样沉积物的测年和粒度研究成果进行比对,探讨了流域来水来沙、河口沉积与海岸发育之间的耦合效应及鸭绿江河口地貌演化的新证据.结果表明:鸭绿江口主汉道存在河流和潮流两种沉积作用,不同时期动力作用不同;以潮流作用为主的沉积时段,其沉积特征与西汉道及西岸潮滩的一致;主汊道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与西汉道和西岸潮滩的物质来源存在差异.鸭绿江口的主汉道、西汉道及邻近海岸的沉积记录对环境变化、人类活动、流域大洪水等事件均存在响应,响应的时间基本同步,具有耦合效应.沉积记录中存在5个明显的“事件信号”,其中1960年最为重要,是鸭绿江河口地貌发生巨变的时间.
    • 姜珊; 陈燕珍; 曹戈然; 陈宦卿; 刘希刚
    • 摘要: 研究了2011—2015年鸭绿江口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并分析了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5年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53属136种,其中硅藻门40属107种,甲藻门11属27种,金藻门2属2种.各季节优势种多为赤潮藻,如尖刺伪菱形藻、柔弱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丹麦细柱藻等.浮游植物数量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出现高峰,在夏季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96(P<0.01).与夏季和秋季相比,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细胞数量和优势度均较高的单一优势种,可见春季—初夏是该海域赤潮易发季节.近年来偶见种和暖水种成为优势种的现象指示了外来物种入侵或调查海域环境的改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