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生流

风生流

风生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37980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湖泊科学、海洋通报、海洋与湖沼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2010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九届青年学术交流会等;风生流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世凯、王勇、丁文浩等。

风生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7980 占比:99.97%

总计:238058篇

风生流—发文趋势图

风生流

-研究学者

  • 徐世凯
  • 王勇
  • 丁文浩
  • 姜加虎
  • 胡维平
  • 赵金箫
  • 阮仕平
  • 姚琪
  • 宋志尧
  • 张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玮奇; 武雅洁; 邹华志; 孙永鑫
    • 摘要: 针对目前风生流的实测时间序列同步性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多尺度联合置换熵,构建了DI指数、同步性指数I_(sync)和同步性指标α,对模拟时间序列和海洋实测时间序列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同步性指数I_(sync)和同步性指标α能够识别时滞同步性和周期同步性;对涨落潮分离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测站在落潮期间风应力对表面流向的影响更大。本文研究成果对分析和研究特定区域天文潮的涨落对风生流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 倘佳舟; 李翠梅; 肖昭文; 张绍广; 秦高峰; 金国裕
    • 摘要: 湖泊流态对区域内污染物分布及其输移扩散有重要影响。为探究风生流和吞吐流共同作用对湖泊环流的影响,以太湖贡湖湾为例,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水动力环流情况,并统计了各区域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范围、面积占比等,总结不同污染物在空间上的质量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以风生流为主导,风生流和吞吐流共同作用下,秋冬季贡湖湾水动力特征为北部逆时针环流、南部顺时针环流,岸边流速高于湖心区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南部高、北部低,东部至南部沿岸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区域的;各区域污染物质量浓度由外环至内环依次降低;受环流以及大贡山、小贡山地形阻挡的协同影响,环流间隙存在两个污染物滞留带;随着引水流量增大,污染物高质量浓度区域面积占比增加,低质量浓度区域面积占比减少;秋冬季节贡湖湾污染物以TN和TP为主,应予以特别关注。
    • 舒叶华; 高晨晨
    • 摘要: 建立高精度的太湖三维风生流数值模型和风生流-污染物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了盛行风作用下的太湖风生流特征和风生流驱动下的太湖污染物输移特征.结果表明:稳定后的太湖风生流场,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表层流向基本上同风向一致,底层流向则与表层大致相反,具有补偿流的特征;风向能显著影响太湖风生流的形态和结构;在垂向扩散作用下,太湖污染物质量浓度沿水深方向上近似均匀分布;在定常风作用下,太湖北部的湖湾区出现多个小尺度闭合环流,不利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对太湖水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 吴慕丹; 袁万
    • 摘要: 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是一种新能源发电方式,目前已建设在我国许多湖泊和水库(下文简称为"湖库")上.由于湖库的风生流会显著影响其垂直方向和表面的水流分布规律,而关于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对湖库风生流的作用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我国东北地区某中型水库为例,通过建立考虑了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不同布置方案的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研究了在该水库上建设的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对水库水流运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建设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时,由于风场作用,整个水库在垂向剖面上呈现一个顺时针环流,其表层水流方向为上风区(即水库的南侧)向下风区(即水库的北侧)流动,底层水流方向为下风区向上风区流动;当在水库的上风区建设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后,整个水库从垂向剖面来看,上风区的水流流速较小,顺时针环流主要存在于下风区;当在水库中间建设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后,从平面上来看,在水库的东西侧均出现了顺时针环流,从垂向剖面来看,上风区和下风区均存在较弱的顺时针环流,而光伏电站下方的下层水流流向上风区方向.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对湖库风生流的作用机理,为漂浮式水上光伏电站项目的设计和湖库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彭兆亮; 徐佳培; 汪院生; 胡维平; 陈昌仁; 张怡辉; 崔健; 万骏; 吴晓兵; 许诺
    • 摘要: 深入认识大型湖泊在不同风速、风向和水位下三维风生流结构特征对于湖泊污染控制、生态恢复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笛卡尔坐标系下洪泽湖三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次全湖30个点位流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精度.基于1975-2020年长系列风场观测数据,确定了洪泽湖典型风速风向.在此基础上,模拟了 16种不同风向,13种不同风速和20种不同水位工况条件下洪泽湖三维风生流结构.结果表明:水动力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洪泽湖三维湖流变化特征.洪泽湖风生流结构随风向变化呈现出较大空间差异.风生流流速随着风速的升高呈加速上升趋势,其中表层水体流速上升幅度远高于其他水层.在2.4 m/s东风驱动下,溧河洼、成子湖和南部湖区垂向平均流速随着水位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个湖区分别在12.7、12.4和12.2 m水位下流速达到最大值.
    • 曲彤; 高银哲; 姜慧
    • 摘要: 洋沙泡作为浅水湖泊是白城市主要灌溉及饮用水水源,内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的主要原因.为查明风生流对其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利用MIKE21建立洋沙泡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模拟了风速、风向和引水流量对洋沙泡风生流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风速是影响风生流强度的最主要因素,这与其较浅的水深有关,与4m/s风速相比,7m/s风速作用时整个湖泊流速平均增长63.6%,盛行风向作用下风速越大湖流流速越快;引水流量对湖流流速的影响范围有限,仅会影响引水口周边水域的水流流速,但湖泊整体流速减慢了4.9%;风向的改变会直接导致环流流向的变化,西南风和东北风分别作用时,洋沙泡湖流流速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研究结果可为洋沙泡日后的水环境治理提供流场分布数据.
    • 赵金箫; 徐世凯; 丁文浩; 阮世平; 王勇
    • 摘要: 水位是关系太湖流域水安全问题的核心水动力参数.风场是太湖水位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原型观测试验采集的风场和水位数据,分析了SE和NE两种典型风场持续作用24h情况下,太湖6处水位站点的水位分布特征,总结了太湖水位对不同风速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决定了太湖水位站点的相关性,湖区北部犊山闸站和大浦口站间和南部洞庭西山站、小梅口站和吴溇站间的相关关系均较为显著;SE风向作用下,太湖水位分布特征与风速有关.9m/s风速作用下,太湖水位随风程增加而增加.5m/s左右风速作用下,太湖水位分布特征并不严格符合这一规律;NE风向作用下,太湖水位基本符合随风程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水深相同情况下,风速与环湖水位差正相关,风速相同情况下,水深与环湖水位差负相关.
    • 王盈
    • 摘要: 一、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湖流是指湖泊中大致沿某一方向前进运动的水流。湖水在水力梯度(入流处和出流处之间的高差)作用下流动,称为吞吐流。因盛行风对湖面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湖水运动称为风生流。实际上,湖流多为由吞吐流和风生流组合而形成的混合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