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寒湿痹

风寒湿痹

风寒湿痹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400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民间医药学术交流会、焦树德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暨焦树德学术经验研讨会等;风寒湿痹的相关文献由713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思玉、吴洋、高慧琴等。

风寒湿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17.1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1400 占比:82.30%

总计:1701篇

风寒湿痹—发文趋势图

风寒湿痹

-研究学者

  • 胡思玉
  • 吴洋
  • 高慧琴
  • 乔佑杰
  • 于建伟
  • 任风芝
  • 俞帮和
  • 俞红
  • 冯志英
  • 刘兴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星星; 马琳; 齐雪丽; 黄雪燕; 王宝玉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筋伤理论应用火龙罐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采取火龙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伤理论应用火龙罐治疗能有效改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膝关节肿胀,提高膝关节功能,且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 杨峰
    • 摘要: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气候多变,正是最容易引发风湿性关节炎的季节。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是因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所致。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多见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局部无红肿灼热,其中以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者为痛痹;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者为着痹。
    • 李静; 李俊
    • 摘要: 目的:研究评价风寒湿痹型膝关节炎患者应用风寒双离拐片治疗对改善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为本研究时间跨度,择取样本为本院72例风寒湿痹型膝关节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模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风寒双离拐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风寒湿痹型膝关节炎患者采用风寒双离拐片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吕胜; 潘新; 何奕坤; 沈佳莹; 陈倩雯; 刘豪; 杨光辉
    • 摘要: 目的观察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56例,对照组完成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痹以及风湿热痹两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均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效果优于单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早期RA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RA的病情进展。
    • 常红; 赵燕; 王绛辉; 常英; 吴靖; 王聪; 杨昱
    • 摘要: 目的观察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雷火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风寒湿痹证的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度、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予电针疗法,均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中疼痛评分(以下简称JOA疼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45/5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38/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主要中医症状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屈伸不利、肢冷重着恶风评分和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活动(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和外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CRP、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部松解推拿术联合雷火灸可有效缓解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患者的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降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患者肩部疼痛不适,提高临床疗效。
    • 邱永琪; 崔宏勋; 岳松涛; 王江一; 王梁; 郭马珑
    • 摘要: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并提取文献中关于治疗方式、选穴、治疗时间及频率、不良反应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9篇,其中31篇文献采用了温针灸配合其他治疗方式。涉及穴位26个,以膝眼(44篇)、阳陵泉(39篇)等应用最为广泛。留针时间多为30 min(29篇)。治疗频率多为每日1次(28篇)。提及针刺手法的文献共30篇,另有13篇文献记录了针刺的不良反应。结论:各文献中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治疗频率、疗程、留针的具体时间等存在明显差异,建议促进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何桂琴; 劳建和(指导)
    • 摘要: 劳建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姚梦兰中医内科第四代传人,从医六十余载,精于辨证,治愈疑难杂症甚多。余跟师学习,临诊疑难,劳师总是倾囊相授,传道解惑,受益良多。此举三则验案,供同道参详。1梦魇姚某,女,56岁,“噩梦易惊半月”于2020年11月18日首诊。半月前患者劳累后出现噩梦多,睡眠不安,半梦半醒间感重物压胸,不能转动,欲呼不出,胸闷如窒息,几经挣扎方能苏醒,入睡即易发生,后不敢独自入睡,让先生见到患者眼球颤动或身体摇动即唤醒,后遇熟人介绍,求医于劳师。患者体形中等,精神萎顿,舌尖红,苔薄,脉细弦,诊断为梦魇。拟养心阴,潜肝阳,化痰安神。
    • 摘要: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肾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无力、风寒湿痹及手足麻木等症。增强性功能淫羊藿有增强性功能、降血糖、调血脂、镇咳平喘、抗骨质疏松、抗炎、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增强免疫淫羊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 廖志雯; 范秀英; 陈丽冰
    •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多层次认知行为干预在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耳穴压豆联合多层次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疼痛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对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耳穴压豆联合多层次认知行为的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颈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 木易
    • 摘要: 养生关键在于外御寒,内清热,谨防风寒湿痹。推荐五个动作适用于这个吋节防寒。1.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翌脊含胸,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2.两臂向左右两侧伸展,同吋两臂内旋,小指在上,掌心向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