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哲学理论、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006篇;相关期刊342种,包括现代哲学、理论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跨学科学术研讨会等;非理性主义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卓红、白雪晖、丁少伦等。

非理性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4 占比:19.7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006 占比:80.18%

总计:2502篇

非理性主义—发文趋势图

非理性主义

-研究学者

  • 刘卓红
  • 白雪晖
  • 丁少伦
  • 张之沧
  • 戴文麟
  • 李金奎
  • 杨寿堪
  • 武兴元
  • 王小青
  • 胡敏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泓锐; 朱炜
    •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审美人生的美学思想带给现代设计的启示与帮助。文章通过对尼采美学思想发展时期社会背景的叙述,分析了其思想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设计案例阐述了尼采美学观点在现代设计中的表达与影响,梳理并总结出其美学思想对于现代设计的启示主要在于强调生命力、以人为中心、打破传统、与时俱进,保持设计活力。给予相关美学与设计研究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 张甲钰; 王建刚
    • 摘要: 在《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中,马克思立足于理性主义原则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系统批判了历史法学派构建法学思想的非理性主义原则和历史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构建原则、方法以及思想本质的批判历程,科学呈现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生成逻辑,对当下澄清学界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误解,全面把握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本质内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 陈文旭; 刘涵
    • 摘要: 19世纪初,非理性主义持续侵蚀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信心,“认识论的贵族主义”这一思想倾向在德国顺势而起。为了揭露贵族阶级利用认识论虚构政治合法性的实质,卢卡奇扛起理性主义大旗,展开关于“认识论的贵族主义”历史、理论、现实三个层面的分析。在历史层面,德国贵族把持经济政治特权并寻求一种标榜阶级统治正当性的认识论,同时德国古典哲学不可知论的预设和僧侣性的民族传统成为“认识论的贵族主义”俘获德国群众的历史文化因素。在理论层面,谢林、叔本华、尼采、狄尔泰等人均对“认识论的贵族主义”有所继承与发展,基于此,卢卡奇批判考察“认识论的贵族主义”的流变形态和面向政治的外溢效应。在现实层面,卢卡奇追问在“认识论的贵族主义”的助推下德国走向法西斯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机理,并敲响了战后美帝国主义虚假民主的警钟。遵循上述三重维度的内在逻辑,卢卡奇从历史观、哲学观、政治观三个视角对“认识论的贵族主义”展开系统性批判。
    • 刘程程
    • 摘要: 卢卡奇认为资产阶级思想的根本性问题在其试图用理性主义来消融非理性,并以此使世界全部理性化,不可避免造成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分裂。以卢卡奇论现代资本主义的理性主义为视角,其思想从对理性的非理性主义批判到对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批判,表征了其理性历程的转变与飞跃。以理性原则进行指导,应当捍卫与坚守人类的理性精神,这对于中国现代化极具建设性意义。
    • 韦政希
    • 摘要: 在面对根本恶时,康德认为,人们为了实现心灵转变,一方面要发挥理性的主动性积极进行道德自律,另一方面基督的称义恩典又是人们进行转变时必不可少的援助。基督的形象作用使称义恩典的援助得以可能,这种作用在康德的原型理论中展开。原型既可以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理解为人类的原初道德禀赋之理性理念,又可以站在非理性主义的立场上解释为原初道德禀賦和内在审判者的感性论理念。良知阐明自我的理性的主动性与接受性的统一,从而保证了对原型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双重理解。因此,理性宗教与其改造的启示宗教共存于康德宗教哲学中,并且两者之间保持着某种张力:启示宗教中的恩典是其理性宗教中人类的道德自律之非意向性的现象学存在论前提,道德自律是人类接受恩典的实践论前提。
    • 韦政希
    • 摘要: 在面对根本恶时,康德认为,人们为了实现心灵转变,一方面要发挥理性的主动性积极进行道德自律,另一方面基督的称义恩典又是人们进行转变时必不可少的援助.基督的形象作用使称义恩典的援助得以可能,这种作用在康德的原型理论中展开.原型既可以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理解为人类的原初道德禀赋之理性理念,又可以站在非理性主义的立场上解释为原初道德禀赋和内在审判者的感性论理念.良知阐明自我的理性的主动性与接受性的统一,从而保证了对原型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双重理解.因此,理性宗教与其改造的启示宗教共存于康德宗教哲学中,并且两者之间保持着某种张力:启示宗教中的恩典是其理性宗教中人类的道德自律之非意向性的现象学存在论前提,道德自律是人类接受恩典的实践论前提.
    • 王涛
    • 摘要: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哲学对认识体育异化的根源与纾解富有意蕴.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梳理体育异化的"理性"与"非理性"哲学脉络,研究认为,理性异化的幽隐,使对体育异化的哲学思考常处于悬置,理性异化对非理性的遮蔽,使对体育异化的哲学之思成为谜团.在古希腊哲学"努斯"对"逻各斯"的补缺中,非理性逐渐开显,随之哲学家对体育异化的察觉亦有显现;近代哲学的"启蒙理性"使人觉醒,但"启蒙"的内涵也意味着"理性",要对"非理性"进行很大程度的遮蔽;"异化"存在但遭到理性主义哲学的漠视.体育异化的哲学根源在于"理性"经由"启蒙"所产生的局限,此局限导致"理性化"篡夺了"理性"的话语权,让身体成为了理性化热衷的对象.但"理性化"并非无法规避,从非理性主义哲学中能找到缓解"理性化",进而纾解体育异化的哲学思想.研究提出,"身体"渐取代"体育"成为反思体育异化的支点;在中国古代哲学"道"与"身体"的非理性关联,以及非理性主义哲学提出的"身体"的哲学谱系中,贯穿着"理性"与"非理性"相互缠绕、彼此超越的内在逻辑.这或应是现代社会在认识、践行体育时重构"理性"的支点.
    • 耳明 L.拉盖尔; 陈磊; 王成兵
    • 摘要: 文章依据对威廉·詹姆士②1896年的《信仰的意志和其他大众哲学论文》序言所进行的历史的和哲学的解读,将詹姆士的早期彻底经验论重置于认知、道德和社会的语境之下,对文本的表层内容和潜在内容分别进行了阐释.着眼于文本的潜在内容,发掘了詹姆士对盲目的一元论者批评思想的精髓,突出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特征.詹姆士早期彻底经验论中的“非理性主义”是由“内在宽容精神”所引导的.詹姆士的新哲学保持了对认识论上的他者的敏感性或关切,并希望通过创造一个更开放的理念和实践的场域来保护他者,而这个场域的基础是尊重差异所具有的价值.
    • 蒙雪琴
    • 摘要: 现代性沿着热内·笛卡尔的"我思"确立的人性观相信人是自因、自明、自律的认知主体.对人的如此信心激励着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社会,超验主义运动、美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运动都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是,作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作家的纳桑尼尔·霍桑却有与这种启蒙理性宣扬的人性观不一样的观点,表现出与西方现代文化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相似:人的主导力量是他意识深处的无意识力量,人的无意识因素才是他认识自我与世界的根本途径.霍桑能在当时新文化正以强烈之势激励人心之时,如现代思想家那样看待人性,表现出了霍桑对人、人的生存境遇洞察的深刻性及前瞻性,以及霍桑对真正关怀真实人性的人文主义的探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