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3篇、会议论文127篇、专利文献66254篇;相关期刊389种,包括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应用技术、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07种,包括第二届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论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原水论坛等;非点源污染的相关文献由30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怀恩、王晓燕、李家科等。

非点源污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3 占比:1.72%

会议论文>

论文:127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66254 占比:98.09%

总计:67544篇

非点源污染—发文趋势图

非点源污染

-研究学者

  • 李怀恩
  • 王晓燕
  • 李家科
  • 沈珍瑶
  • 刘瑞民
  • 尹澄清
  • 洪华生
  • 张乃明
  • 朱波
  • 王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万顺; 卜思凡; 彭虹; 夏函; 朱磊; 刘馨
    • 摘要: 为精准揭示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基于WRF模型,构建了反映流域3 km×3 km精细格点降水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预测模型,对澎溪河流域非点源负荷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与由澎溪河流域6个气象站点2009—2012年观测降水资料得到的径流模拟结果相比,基于WRF模型输出降水的径流模拟精度提高了27%,总磷质量浓度模拟精度提高了31%,总氮质量浓度模拟精度提高了36%;采用WRF模型输出降水模拟的年径流量范围为35.28亿~54.04亿m^(3),总磷负荷均值为1 151.35 t/a,总氮负荷均值为11 759.72 t/a;澎溪河流域总磷、总氮非点源负荷较高的子流域单元多呈集聚状分布在河流水系附近,空间异质性明显。
    • 陈昂; 惠二青; 王乃泰; 周小国; 淦方茂
    • 摘要: 初期雨水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是初期雨水的概念研究尚不深入,研究成果对工程应用实践的支撑不足。从工程实践与应用的角度回顾了我国在水利、市政、环境等领域对初期雨水概念的规定,从定义、降水来源、界定方式、时空特征和污染特征等方面剖析了初期雨水的概念及特征;针对目前重点关注的城市初期雨水问题,提出未来应在城市初期雨水概念界定的关键问题、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过程、量值与治理规划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 刘志波; 魏建兵; 程全国
    • 摘要: 以浑河上游清原县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出系数法和ArcGIS平台对清原县各乡镇和浑河主要支流非点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负荷进行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探讨从行政分区和河流集水区2个尺度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方法与指导治理实践。结果表明,2017年清原县TN、TP的输出负荷量分别达3410.66、208.47 t,重点污染乡镇为清原镇、英额门镇、南口前镇、南山城镇;综合污染负荷较重的支流为长山堡河、古城子河和南杂木河,TN、TP的输出负荷量分别为397.41、331.58、319.03 t,29.63、22.39、20.04 t;清原流域接近于主干流的区域和支流污染较重,TN、TP污染负荷空间分布有相似性。旱田是TN的主要污染来源,TP主要污染源为旱田、居民生活和养殖;非点源污染控制应关注年内雨季和春季融冻期径流的监测和治理,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分散型养殖和小型加工企的环保管理。
    • 王玲玲; 谢文理; 章文斌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重视程度的提高,河流水体总磷污染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河流水体非点源总磷污染已逐渐被公认为水环境治理中的重大难题,由此形成的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开展河流水体非点源总磷污染来源的研究,对于河流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主要阐述了对河流水体非点源总磷污染来源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控制措施,为相应的治理决策提供参考。
    • 陈俊宏; 张利华; 马永明
    • 摘要: 分析非点源污染对于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数学模型模拟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为了解犟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当地提供污染防治的研究依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sesment tool)模型,在缺乏水文资料的犟河流域采用参数移植法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参数移植法,通过上级流域的模拟得到用于犟河流域模拟的各参数.模型模拟精度评价分别为(氨氮R^(2)=0.77,NSE=0.75;总磷R^(2)=0.77,NSE=0.73).研究表明SWAT模型在犟河流域具有适用性,基于SWAT模型进行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犟河流域经过多年治理,其污染负荷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 陶文华; 李元松; 冉小青; 占森方; 陈阵
    • 摘要: 为研究海绵道路对降雨径流过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以武汉市青山区某工业道路为研究对象,设计3组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方案:下凹式绿地(方案Ⅰ)、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组合(方案Ⅱ)、下凹式绿地与透水砖和透水路面组合(方案Ⅲ)。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研究区降雨径流中污染因子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的负荷迁移过程及削减效果。结果表明:3组方案在不同降雨事件中对4种污染负荷均有一定削减作用,SS、COD、TP、TN负荷削减率分别提高了21.28%~50.70%、15.31%~49.57%、11.61%~51.23%、13.13%~44.75%。LID方案在小降雨事件中对负荷削减率提升幅度最大,且方案Ⅱ和方案Ⅲ对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明显优于方案Ⅰ,但方案Ⅱ和方案Ⅲ对污染负荷控制效果接近,说明透水路面对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较差。
    • 雷湘龄; 叶长青; 朱丽蓉; 薛杨
    • 摘要: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非点源污染呈现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和随机性的重要原因。以松涛水库上游为研究区构建SWAT模型,分析28年来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氮负荷的时空分布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氮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1)构建的SWAT模型适用于松涛水库上游地区非点源污染氮负荷的估算;(2)1988—2002年流域全年总氮负荷增加了114.61%,1988—2016年增加了171.65%,湿季总氮负荷占全年输出约85%,干季占比约15%;(3)单位面积氮负荷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耕地>果园>橡胶林>浆纸林>天然林;(4)土地利用类型对全年总氮输出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然林>橡胶林>浆纸林>耕地>果园,天然林的贡献率由58.4%降低为34.33%,而橡胶林的贡献率增加了5.43%,为28.95%。相关分析表明,天然林与氮负荷呈极显著相关,随着面积的减小,相关系数逐渐降低,由0.968变为0.658;而耕地、橡胶林、浆纸林对氮负荷的输出起到“源”的作用,天然林作为“汇”,可以滞缓非点源污染氮负荷发生。
    • 齐拴旺; 王自群; 邢红霞; 高五洲; 马保国
    • 摘要: 为了准确把握海河流域邯郸境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采用输出系数法、等标污染负荷法、ArcGIS技术和系统聚类法对邯郸各县进行污染估算和系统解析。2019年邯郸市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3)-N)排放量分别为58396、6046、1348和4669 t,COD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显示总氮和总磷是主要污染物,负荷比分别为29.67%和33.08%。畜禽养殖源和化肥流失源是主要污染来源,负荷比分别为41.97%和38.72%,化肥流失污染是TP主要贡献者,畜禽养殖污染是NH;-N主要贡献者,各污染源对COD和TN的贡献率较为平均。将邯郸市农业非点源污染划分为6种污染类型,确定严格监管区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为未来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 申其明; 郑火炬
    • 摘要: 杭嘉湖地区河网水质主要受上游河流水质、点源污染以及伴随径流过程的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在水质模拟中,非点源污染对河网水质的影响往往较大,但目前缺乏相关方法来定量描述非点源污染的入河系数与其距河道距离的关系。综合考虑了平原河网的水流特性以及污染物在径流过程中的衰减作用,推求了计算非点源污染入河系数与距离之间定量关系的公式,利用基于此公式改进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探究研究区域内各污染源对其内部河网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计算方法,非点源污染入河量采用该公式的计算时,研究区域氨氮和总磷模拟误差分别降低了2.13%和3.83%。农业种植是影响杭嘉湖地区水质最重要的因素,在没有农业种植污染的情况下,模型内验证站点氨氮浓度降低了45.27%,总磷浓度降低了24.16%。各污染源对杭嘉湖地区河网水质影响程度排序为:农业种植>点源污染>畜禽养殖>生活废水>水产养殖。
    • 李张楠; 许景璇; 刘雁; 代俊峰; 张振宇; 张红艳; 徐保利
    • 摘要: 以漓江流域的4个监测断面(大埠头断面、大面断面、桂林水文站、磨盘山断面)及其所在区域为研究区,运用数字滤波法,计算2015—2020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并与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污染来源以非点源污染为主。基于水文分割的数字滤波法,2015—2020年4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平均分别为0.72、0.76、0.75、0.74。基于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统计,研究区COD、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分别为0.89、0.84、0.79、0.78。(2)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时间分布规律与降雨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大面断面、桂林水文站、磨盘山断面非点源污染比例2018年(枯水年)明显降低,2015—2017、2019—2020年非点源污染比例呈现波动上升。(3)受降雨、地形、土地利用、污染源类型等因素影响,研究区上、中游非点源污染排放量大于下游。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