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雨型

雨型

雨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30991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气象与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雨型的相关文献由458位作者贡献,包括施能、李维京、熊康宁等。

雨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0991 占比:99.99%

总计:931105篇

雨型—发文趋势图

雨型

-研究学者

  • 施能
  • 李维京
  • 熊康宁
  • 刘焕彬
  • 周玉文
  • 张晖
  • 张美玲
  • 张航
  • 张金萍
  • 方宏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威达; 卢顺翔; 蔡志文; 李泽丰; 杜逸凡
    • 摘要: 目前,国内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对于天然海绵体设施的成效监测一直作为一个难题。文中以深圳市有关部门对海绵城市监测领域的课题研发需求作为依托,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温度敏感性特点,以监测得到的透水速度作为变量参数,构建出了天然海绵体(早熟禾-土壤系统)可收纳雨水有效容量的实时监测模型,并通过试验手段对该模型系统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在各暴雨条件下,透水速度和土壤含水率皆存在对应关系;在模拟降雨下,不同雨型的监测误差在5%以内,光纤传感监测系统展现出了优越的性能。
    • 彭金科; 童立
    • 摘要: 为探究含夹层边坡在不同雨型影响下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首先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基于Morgenstern-Price法,求解了不同雨型降雨入渗下含夹层边坡的安全系数。然后基于正交试验,分析了降雨总量、历时、雨型、夹层厚度、夹层倾角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不同雨型下,边坡稳定性随时间呈现出不同演化规律:均匀型,边坡安全系数随时间近线性减小;前峰型,边坡安全系数先快速减小再匀速减小,最后增加。中峰型,安全系数先慢后快再慢减小;后峰型,安全系数先慢后快减小。降雨停止时刻,边坡安全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后峰型、中峰型、前峰型、均匀型。(2)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总雨量、夹层倾角、降雨历时、雨型、夹层厚度;在工程实际中,应该重点关注总雨量和夹层倾角这两个因素。
    • 刘焕彬; 邱粲; 王荣
    • 摘要: 城市暴雨强度和暴雨雨型的确定是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根据济南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分钟降水数据,采用概率分布模型、芝加哥法及同频率法,研究济南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1991-2017年等4个不同年代下短历时暴雨强度和雨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济南短历时强降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大的趋势较明显;短历时和长历时强降水都主要集中在降水过程的前半程且有推后的趋势时段.建议每隔10年或当暴雨强度变化率超过5%时,对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
    • 王诗星; 吕锡芝; 魏义长; 李岩朋
    • 摘要: 为了分析新栽种植被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基于罗玉沟流域试验站的自然降雨数据及3种植被(新栽植杏树、小冠花、冬小麦)覆盖小区的产流产沙数据,分析了不同坡度(10°、15°、20°)和不同雨型条件下各小区的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坡度下各小区的产流量、产沙量均为林地最小,牧草地次之,农地最大.②雨型Ⅰ、Ⅱ条件下,各小区平均产流量均为林地小区<牧草地小区<农地小区.雨型Ⅰ条件下各小区平均产沙量牧草地小区<林地小区<农地小区,雨型Ⅱ条件下平均产沙量林地小区<牧草地小区<农地小区.③牧草地产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农地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之间,产流量与平均雨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 陈文龙; 徐宗学; 宋利祥; 张大伟; 刘培
    • 摘要: 针对传统城市洪涝治理洪、涝孤立考虑的弊端,在广州市2020年"5·22"特大暴雨洪涝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洪涝同源"的流域系统整体观,建立了统一市政和水利设计雨型的"大包小、长包短"方法,构建了"城市海绵-市政小排水系统-水利大排水系统"耦合的城市洪涝模拟模型.以广州市某区域洪涝治理为例,研究表明,基于流域系统整体观进行工程布局优化,既满足高度城市化地区经济性和约束性原则,也可实现系统治理、整体达标,有效避免了传统洪涝分治模式存在"因洪致涝、因涝致洪"的弊端,为我国城市洪涝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 谷强
    • 摘要: 坡面侵蚀是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采取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雨型下辽西丘陵区坡耕地侵蚀特征。结果显示,不同降雨阶段的降雨强度不同,会对坡面造成不同的侵蚀效果,即使下一阶段的雨强相同,也会由于土壤类型和降雨过程中的变化产生不同的侵蚀效果。
    • 杨柳; 赵俊虎; 封国林
    • 摘要: 利用中国北方季风区46站盛夏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将盛夏北方季风区划分为4类雨型:A型全区一致偏多、B型全区一致偏少、C型华北偏多东北偏少和D型华北偏少东北偏多,并对比分析了四类雨型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至同期海温演变特征的差异,以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前期预测信号.结果表明:四类雨型对应的东亚大气环流和海温演变具有明显的差异.A型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位置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北方季风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冷暖空气在北方季风区辐合;从前冬至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类似于东部型La Ni?a发展年的海温异常分布,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NAT)负位相逐渐形成;B型年则基本相反.C(D)型年:西风急流异常偏北(略偏南),西太副高偏西(东)偏北,华北盛行西南(西北)风,东北盛行东北(东南)风,华北地区对流层低层辐合(辐散)高层辐散(辐合),东北地区对流层低层辐散(辐合)高层辐合(辐散),东北冷涡较弱(活跃);从前冬至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逐渐由暖海温向冷海温转变(El Ni?o分布形态逐渐形成).
    • 谷强
    • 摘要: 坡面侵蚀是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采取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雨型下辽西丘陵区坡耕地侵蚀特征.结果显示,不同降雨阶段的降雨强度不同,会对坡面造成不同的侵蚀效果,即使下一阶段的雨强相同,也会由于土壤类型和降雨过程中的变化产生不同的侵蚀效果.
    • 丛娜; 姜姗姗; 陈琛
    • 摘要: 以近30 a永宁江流域9场典型台风暴雨雨量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克里金插值和概化雨型方法研究永宁江流域典型台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永宁江流域台风暴雨中心多出现在流域上游长潭水库以上,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对长潭水库防洪带来较大压力;台风暴雨最大降水多发生在降雨的第2、3、4时段,特别是第3时段,降水时程分布呈尖瘦型,偶尔会发生在降雨的后半程,但这种雨型易产生流域洪水.
    • 杨任翔; 邱凡; 王坚桦; 许振欣; 黄夏凯; 李桂芳
    • 摘要: 为探究南方高强度、高频次降雨下甘蔗种植对赤红壤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顺坡和横坡)蔗地和裸坡坡面径流和侵蚀泥沙特征,探讨甘蔗种植方式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获得影响赤红壤坡面侵蚀的主要雨型。结果表明:(1)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均表现为裸坡>顺坡蔗地>横坡蔗地,裸坡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是顺坡蔗地和横坡蔗地的1.7~5.3倍;顺坡蔗地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是横坡蔗地的1.9,2.3倍。(2)次降雨条件下,裸坡坡面径流量与侵蚀量均整体高于蔗地处理,而顺坡蔗地整体上大于横坡蔗地,但二者差异随甘蔗生长逐渐缩小。(3)A型雨(中历时、小雨强、小雨量)发生频次最高,但B型雨(短历时、大雨强、中雨量)是引起裸坡和顺坡蔗地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占总量的49.9%,57.6%和62.3%,64.2%;D型雨(长历时、极大雨强、极大雨量)是造成横坡蔗地坡面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雨型,由其产生的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占总量的49.5%和72.2%。研究结果可为明晰南方赤红壤区蔗地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