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陆象山

陆象山

陆象山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教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87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儒学论坛·2009、宁波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等;陆象山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晓江、修淦川、劉增光等。

陆象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1.4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878 占比:98.55%

总计:9009篇

陆象山—发文趋势图

陆象山

-研究学者

  • 郑晓江
  • 修淦川
  • 劉增光
  • 华国学
  • 吴一根
  • 吴冠军
  • 杜保瑞
  • 杨云生
  • 欧阳祯人
  • 肖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俊
    • 摘要: 陆象山对《论语》《孟子》等经典的解释,表现出高度的自觉与自信。他通过把握主旨、还原语境、质疑拣择三个环节,构成了自成一体的解经方法。把握主旨强调对经典大纲的理解优先于对细目的把握,还原语境强调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经典的立言本意,质疑拣择强调依循本心而反对对经典的盲目信任。总体而言,把握主旨可谓是象山解经的目标。象山的解经法虽然也沿用汉唐经注的训诂章句,但只是作为初级手段,他的解经根本上是作义理的阐明。在这个意义上,象山的解经法已完全跳出经学的窠臼,而进入了分析的批判的理学形态。
    • 刘铭华
    • 摘要: 陆象山是宋明儒学中的关键人物,其思想之所以具备特色,乃与朱熹所代表的理学有着较为突出的差异,其中差异集中体现在为学路径上的不同,即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所谓为学路径,在儒家的话语体系中,为学与成德乃是一回事,并不像所谓的西方哲学对于知识的探求,乃是对于自身德性的成就,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陆象山强调,德行一定是由内在的德性(本心)显现出来,德性(本心)是德行的原因,没有内在的原因的道德行为就失去了道德的根本属性。由此观之,由内而发是陆象山成德问题的关键,也是关于此问题的基本立场。
    • 席玥桐
    • 摘要: 孟子关于"心性大小之辨"的回答开启了心学在本体层面的思考,然而他的回答并未完成.陆象山接续孟子的心学传统,进一步在伦理情境中剖析大体之心的内涵.在德与伪的辨析中,大体之心表现为涵泳人格、成就主体的完整实现;在同与异的辨析中,大体之心是善与人同的公理心.通过应对"心性大小之辨"的具体议题,陆象山建立起了自己的心学宗旨——"先立乎其大".
    • 许家星
    • 摘要: 以《尚书》为代表的经学在象山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象山经由对《尚书》的引用,阐发了明理行德、严辨义利、知止反求、克敬等学以成圣的为学工夫,论述了以德性教化为宗旨的君臣分责、克艰儆戒、知人以德、听讼明罚等治国之道,体现了就经典阐明义理的宋学特点.藉此可知象山学是循宋儒反求六经,悉心体认而形成的深造自得之学,是经学义理化这一普遍时代精神的产物.象山《尚书》学体现的经学底色,对重新认识象山思想,反思中国哲学的研究路径皆具有借鉴意义.
    • 邓红
    • 摘要: 陆象山的自然天论论及了自然天地、宇宙、四时、万物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没有超出中国古代传统天论的范畴.其关于神灵之天和道德之天的天论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路,认为"主宰"或神灵之天是存在的,但这个"主宰"不是以人格神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此理"呈现出来.陆象山在神灵之天和道德之天的结合之处,在天予"理""天理""此理"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表现在他的理心合一论、天予"此理"论以及天予"此心"论中.
    • 高海波
    • 摘要: 李景林教授的研究立场鲜明,从不模棱两可。以孟子研究为例,他主张,孟子只是以四端举例,实际上其所说的心之端不限于四端,他反对学界认为孟子只有四端甚至四心的说法。这让我想起来宋代陆象山的观点,陆象山认为,一心发为万事,心的发现不止于四端。
    • 蒋九愚; 宋从
    • 摘要: 陆学与禅学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朱、陆之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及其后继者对陆学"全是禅学"的批评和陆学及其后继者对陆学是"圣学"的辩护,各自包含深刻的合理性。陆象山始终坚持尊义去利的义利之辨,并从儒佛二者的思维表达方式、公私义利、道之偏正和经世出世等方面去阐明自己旨在"扬儒抑佛"的儒佛观。陆象山对佛教、禅宗的批评,具有浓厚的辩证理性主义色彩,超出了同时代新儒家的思想水平,非二程、朱熹所能比拟。陆象山在思维方式、实践工夫等方面不自觉地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陆学这种禅学化的新儒学,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这一点往往被已有研究成果所忽视。
    • 马爱菊
    • 摘要: 陆象山是位充满豪情的思想家,放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堂堂做人论”就折射了这一豪情,生动而传神地透现了其心学的人格气象,颇具文学的激情与想象力,以及诗意一般的感染力.陆象山人格气象背后的思想基础则是“吾心”的支撑,即由“大心”而“大我”,“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吾心”使我顶天立地,何不能与天地并而傲然独立于宇宙间!正本此内在的心学逻辑,所以陆象山疾呼“堂堂地做个人”,并深思所做之人为何等人,又如何去做人,从而展开了一幅富有生气、锐气和人气的入学论画卷.“堂堂做人论”淋漓展现了陆象山思想的人文精神和情怀,高度表扬与赞美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对人的前景又抱有充分而美好的想象与信心,为理学时代的儒家人学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思想镜像,也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