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373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相关文献由36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小牛、崔珺、张一平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373 占比:98.63%

总计:10517篇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文趋势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研究学者

  • 徐小牛
  • 崔珺
  • 张一平
  • 刘波
  • 吴林芳
  • 宋清海
  • 沙丽清
  • 蔡永立
  • 覃俏梅
  • 郭腾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阶华; 吴林芳; 钟慧聪; 郭腾辉; 覃俏梅
    • 摘要: 为深入研究广东始兴南山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物种格局特征,在保护区设置了1 hm^(2)的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面积为1 hm^(2)样地中共有94个乔木树种,3 359个植物个体,在群落占优势的这4个物种为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栲Castanopsis fargesii、华南木姜子Litsea greenmaniana和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华南木姜子和罗浮柿的分布格局主要呈现聚集分布,但罗浮栲和栲的聚集程度较低,物种的分布格局受物种特性和生境异质性的影响。群落主要物种的关联性不明显,整体竞争不明显,群落会继续演替。
    • 张秋根; 夏威; 丁园; 李剑
    • 摘要: 为了解江西省大岗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吸收CO_(2)对减缓温室效应的贡献,本文设置9块样地(每块20 m×20 m)实地调查2015年和2020年该保护区甜槠栲、木荷、青冈栎3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土壤容重,测试分析其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含量,计算植被碳密度与碳储量、土壤碳密度与碳储量,据此分析2015年和2020年江西省大岗山自然保护区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固碳能力变化。调查结果表明:植被平均碳密度从2015年的89.95 t/hm^(2)增加到2020年的105.29 t/hm^(2),增长了17.05%,其中乔木层碳密度从2015年的85.97 t/hm^(2)变为2020年的104.02 t/hm^(2),而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2020年的碳密度均比2015年有所下降;土壤平均碳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2020年的土壤平均碳密度低于2015年。森林平均碳储量从2015年的12113.92 kg下降到为2020年的11319.84 kg,其中植被平均碳储量从2015年的3598.00 kg增加到2020年的4211.60 kg,增加17.05%;而土壤碳储量则从2015年的8515.92 kg下降为2020年的7108.24 kg,下降16.53%;2020年土壤总碳储量(7108.24 kg)为植被总碳储量(4211.60 kg)的1.69倍,而2015年则为2.37倍。
    • 苏梓锐; 曾发旭; 郑成洋
    • 摘要: 以福建省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米槠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氮添加实验。采用4个氮添加梯度(CK,N50,N100和N150,分别表示氮添加0,50,100和150 kg/(hm2·a))模拟自然氮沉降变化,探究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对表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两种不同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N100和N150处理分别使土壤POC含量显著上升110.7%和147.9%(p1=0.024,p2<0.001);土壤MAOC含量则随氮添加量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际波动呈单峰式,且在不同观测时间内,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通过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拟合方程计算,得到2018—2020年CK,N50,N100和N150样地土壤呼吸年均碳排放量分别为1205.31,1191.56,1287.56和1128.61 g C/m^(2)。其中,N50样地与CK样地无显著差异,N100样地显著上升6.82%(p<0.001),N150显著下降6.8%(p<0.001),即N100可以促进土壤呼吸年碳排放,而N150对土壤呼吸年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 黄金玲
    • 摘要: 南岭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正在创建的南岭国家公园处于南岭山脉的几何中心,不仅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亦是广东北部天然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南岭国家公园整合了空间相邻的14个自然保护地,规划面积约1 931 km^(2)。南岭国家公园完整保存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宝贵自然遗产,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国家代表性。
    • 石朔蓉; 齐梦娟; 王书韧; 白彦峰; 王辉; 王景弟; 姜春前
    • 摘要: 【目的】研究植物的生态策略能了解植物在环境中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生态系统功能,为生态恢复、森林经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植物筛选及应用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湘西天心阁青冈栎次生林13个25 m×40 m的固定样地植被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林下自然更新的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LNC)及叶磷含量(LPC)5个叶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及分析,并用CSR策略模型的方法分析植物生态策略。【结果】31种林下主要木本植物可分为8种生态策略类型,分别是C/CS、C/CSR、CS、CS/CSR、CSR、S、S/CS、S/CSR型策略,不同生态策略在C、S、R3种策略上的投资占比不同。其中,物种数较多有S/CS、CS/CSR、C/CSR型策略,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5.8%、19.4%及19.4%。叶功能性状分析显示,不同生态策略植物在LA、LDMC及SLA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靠近R策略一端的植物倾向采取低LDMC、高SLA的快速投资收益型性状组合,而靠近S策略一端的植物倾向于高LDMC、低SLA的高构建成本型性状组合。31种林下主要木本植物的相对重要值与R及S策略显著相关(P<0.05),相对重要值高的物种在与胁迫忍耐能力相关的S策略上投资占比更高。【结论】湘西青冈栎次生林中存在多种生态策略类型,采取保守型资源策略、胁迫忍耐能力好的物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 刘其武; 张春龙; 刘美玲
    • 摘要: 南山国家公园作为南岭山地区域特征的代表,涵盖了我国中南部山地森椒湿地、草地三大典型生态系统。处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中国南方山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优先保护的生态区-长江流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关键地区。
    • 周东洋; 王晓雨; 朱向涛; 詹咪莎; 白尚斌
    • 摘要: 【目的】相较于土壤和凋落物,树干取样破坏性强,样本获取难度大,因而通常以小样本取样估算其成分组成。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小样本采样引起的不同树种树干碳、氮、磷养分质量分数和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方法】基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Quercus glauc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5个优势树种的树干碳、氮、磷质量分数数据集(取样量n=18~32),采用有放回抽样方法(Bootstrap)对比一般小样本取样(n=3~5)与全样本(n=18~32)之间的估算差异,通过权衡取样量和变异之间的关系,给出对应指标的建议取样量以及不同取样量对应的估算误差范围。【结果】马尾松树干碳质量分数变异显著高于其他树种,n=3~5小样本引起估算误差约±10%,而其他树种仅±5%。对马尾松增加取样量n=10,估算误差为-4%~5%。【结论】建议在估算和评估马尾松林碳、氮、磷储量时,适当增加取样量(n=5~10)以降低估算误差,或在采用n=3~5小样本取样量的同时,将±10%估算误差范围考虑在内。其他树种碳、氮、磷质量分数估算时,取样量n=4~5时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图2表2参27。
    • 刘月; 濮毅涵; 刘艳清; 安德帅; 徐丹丹; 朱建琴; 阮宏华
    •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植被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植被群落往高海拔和高纬度的迁移。研究垂直分带上的植被群落的迁移有助于理解植被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而垂直植被带谱上的植被分类是研究垂直分带上植物群落迁移的基础,特别是常绿阔叶林的垂直植被带谱上的植被分类在研究上是一个难点。因此,本研究基于Landsat影像,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出影响分类的主要波段,融合不同季节的波段数据及DEM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监督分类的方法,对1986—2018年武夷山垂直带谱上的各个植被群落进行准确的分类和监测,并结合期间的气候变化探讨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的研究成果显示:利用经过主成分分析的数据来分类山体植被类型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较好的分类出草甸,竹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总体分类精度为93.3%,Kappa系数为0.91;1986—2018年期间,武夷山地区气候变暖明显,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面积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呈增加趋势,针叶林及草甸面积呈减少趋势,植被的迁移和面积变化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针阔混交林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明显;针阔混交林的分布海拔上限有所上升,草甸和针叶林的分布海拔无明显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物候特征和海拔分布特征能很好地识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垂直带谱,为气候变化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影响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 朱弘; 杨乐; 岳春雷; 李贺鹏
    • 摘要: 木本植物幼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定居、存活、生长的生态学过程对于森林植被的更新具有潜在指示和筛选作用。为探究浙江杭州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更新和演替机制,基于样方法对150 m^(2)样地内天然更新幼苗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基径结构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采用最近邻分析和Ripley′s K函数的点格局方法,分析其中主要优势树种的更新动态及其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样地内乔木幼苗树种组成丰富,共调查到幼苗811株,隶属12科20属27种,其中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山矾科Symplocaceae为主要优势科。(2)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薄叶润楠M.leptophylla、毛柄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和刨花润楠M.spauhoi在所有调查物种重要值排序前4,因而被确定为优势林下植物,绘制的基径结构小提琴图(violin plot)进一步显示它们的种群分属快速增长型、稳定增长型、缓慢增长型和稳定型。(3)红楠、薄叶润楠和刨花润楠在小径级和小尺度上多呈聚集分布,随生长发育和空间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最终向离散分布或随机分布转变,可视为群落演替的早期树种;同时,三者在聚集强度上有所差异,排序为红楠>薄叶润楠>刨花润楠。毛柄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种群密度较低,在小径级和小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随生长发育和空间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呈波动趋势,最终向离散分布转变,可视为演替的中期树种。本研究在小尺度上初步揭了午潮山木本幼苗种群的演替过程中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可以为亚热带森林管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 农汝; 黄泽琳; 黄宁; 陆兵兵; 王松; 黄乘明
    • 摘要: 黑叶猴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一,属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及重庆,栖息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石山灌丛等地[1],是我园特有的优势种群。中暑是指人或动物曝露在高温环境中,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多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失代偿,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