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鄂豫皖根据地

鄂豫皖根据地

鄂豫皖根据地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共产党、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7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党史纵横、党史天地、社会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等;鄂豫皖根据地的相关文献由219位作者贡献,包括汤胜利、何立波、王德新等。

鄂豫皖根据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67.7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87 占比:31.87%

总计:273篇

鄂豫皖根据地—发文趋势图

鄂豫皖根据地

-研究学者

  • 汤胜利
  • 何立波
  • 王德新
  • 云龙
  • 何素光
  • 卢军
  • 姚文奇
  • 张锋
  • 朱正业
  • 李安葆

鄂豫皖根据地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瑞安; 董喆
    • 摘要: 1929年出身贫穷的张天云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英勇善战,敢打必胜,深为上级器重,先后担任过团政治委员、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归国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和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务。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他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失利后,随红25军长征。抗战时期,他率部参加了老山、直罗镇、东征及"反六路围攻"战役。
    • 冯兵; 尚爽
    • 摘要: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具体实践、有益探索为根据地争取民众、凝聚民心,唤醒觉悟、拥军支前,促成兵运、战胜“围剿”,保证生存、促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等不靠的独创性、情感理性的并重性、形式内容的本土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坚定听从党的领导,坚持围绕革命与建设中心工作,注重语言通俗化、形式多样化形象化,注意结合群众利益,重视对群众情感的分析与运用,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把好宣传思想工作方向、把准宣传思想工作重心、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提供了历史镜鉴。
    • 摘要: “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毛泽东在总结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历史时如是说。“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敌人,总是把弱小的红军四面八方包围起来,因而红军作战采取了反围攻的方式。”参与指挥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徐向前元帅,指出了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实质。各革命根据地看似弱势的反“围剿”斗争,却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弱胜强,创造出惊人的辉煌战绩。
    • 贺祖文
    • 摘要: 一百年峥嵘岁月,一百年初心如磐。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初心使党永葆政治本色,使命使党永具前进动力。记录历史伟业,展现荆楚丰碑。湖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以武汉为中心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群,光芒四射;以幕埠山为中心的湘鄂赣根据地旧址群,可歌可泣;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旧址群,星河灿烂;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旧址群,风雨沧桑。这些革命丰碑耸立在荆楚大地上,成为湖北近现代史的纪念地和标志物。2021年,本刊特推出《走读湖北——荆楚丰碑》专栏,追寻湖北红色遗迹,传承荆楚红色基因。
    • 李俊; 周忠鑫
    • 摘要: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地处大别山区,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农业区,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政治建设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经验:一是注重对农民革命军进行党性教育和改造;二是通过理论教育和革命形势教育坚定革命初心;三是以党的组织建设提升战斗力;四是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情怀厚植党的社会根基.这些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坚持思想改造,提升思想觉悟;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 林爽爽
    • 摘要: 仲春时节,天地清明,祭奠先人、追思怀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顾长征,"三大主力"尤其是中央红军长征的故事脍炙人口,震魂摄魄。从鄂豫皖大别山里走出来的红25军就是长征队伍中的一支。红25军的组成比较特殊,战士大多是鄂豫皖根据地在战斗中牺牲者留下的孤儿,长征时,这支部队中的战士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所以红25军又被称为"娃娃军"。
    • 张文凯
    • 摘要: 土地革命开展前,鄂豫皖根据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严重阻碍了乡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落后,自然灾害频,地主、豪绅通过高额地租、高利贷剥削农民,鄂豫皖根据地农业经济非常落后.1927-1932年,中共在鄂豫皖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农业经济建设,打破了封建土地分配制度,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提高了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鄂豫皖根据地的农业经济建设,对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童丽平
    • 摘要: 郭述申生于湖北省孝感市,是党中央任命的首位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他曾先后任红二十七军政委、红二十八军政委和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郭述申历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旅大市委书记,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纪委副书记等职,1994年7月14日在北京病逝。
    • 杨帆
    • 摘要: 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令人瞩目的篇章.根植于大别山地区的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大量诞生,多是与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战争史事和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宣传途径和意识形态载体.文章旨在追溯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产生与传播,并阐释中共建党以来至1937年间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曲调来源以及政治导向.
    • 摘要: 鄂豫皖根据地在历史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鄂豫皖苏区时期(1927—1937),二是鄂豫皖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3)。在这两个阶段里,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革命法制思想,这是河南革命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豫皖苏区时期的法律思想鄂豫皖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湖北东北部的黄安(今红安)、麻城、黄陂、孝感,河南东南部的商城、光山、罗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