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郑麦9023

郑麦9023

郑麦9023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998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种业导刊、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等;郑麦9023的相关文献由21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向辉、张宇庆、高春保等。

郑麦9023—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1.4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998 占比:98.51%

总计:7104篇

郑麦9023—发文趋势图

郑麦9023

-研究学者

  • 张向辉
  • 张宇庆
  • 高春保
  • 任传军
  • 佟汉文
  • 刘易科
  • 包立英
  • 吴慧信
  • 吴秋艳
  • 孙广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河南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矮抗58、郑麦366、百农207等品种先后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新品种,年推广面积133.33万hm^(2)以上,引领了我国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河南省选育的小麦品种“丰德存麦20号”平均667m^(2)产量855.2 kg,刷新了“黄淮冬麦区千亩方” 667 m^(2)产量最高纪录。河南省选育的“矮秆大穗、抗病抗逆小麦骨干亲本新种质周8425B”成为国家小麦骨干亲本,被全国12个省市172家育种单位应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415个,其中325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4 407万hm^(2)。
    • 赵荣; 王守慧; 刘伟; 蔡华
    • 摘要: 中垦麦212是安徽源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其母本为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高产强筋优质品种郑麦9023,父本为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丰产抗赤霉病品种宁麦9号。该品种于2016-2019年参加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年1月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00005。
    • 祝姣姣; 聂兆君; 赵鹏; 李金峰; 秦世玉; 李畅; 刘红恩; 李永革
    • 摘要: 为给通过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硒含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冬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80、160mg·kg-1,分别表示为P0、P80和P160)和2个硒水平(0和1mg·kg-1,分别表示为Se0和Se1),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Se0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在Se1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80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在Se1水平下,施磷显著增加了小麦各器官以及整株硒累积量,但是施磷降低了硒从颖壳向籽粒中的迁移系数,显著降低了各器官的硒含量。施硒可提高土壤各形态硒的含量,提高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比例。在Se0水平下施磷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所占总硒的比例;而在Se1水平下,施磷增加了土壤水溶态硒、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残渣态硒的含量及比例,但是降低了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含量及比例。因此,适宜的磷硒配施可通过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硒的转化过程,促进土壤硒向水溶态硒的转化,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进而促进郑麦9023对土壤硒的吸收累积,达到增产的效果。
    • 王停停; 王敏; 张从宇
    • 摘要: 为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对郑麦9023的诱变效应,用200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郑麦9023干种子,对M3代群体166个株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高分子量谷蛋白(GMP)含量、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共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及高分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鉴定。结果表明,M3代群体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LOX活性均值高于亲本,硬度、沉降值、GMP含量和PPO活性均值低于亲本。以超过群体均值±1.96×标准差[P(|u|≥1.96σ)≤0.05]为标准确定变异株系,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仅发生正向变异,发生变异的株系分别为5个和3个;硬度没有产生正向变异,发生负向变异的株系有7个。M3代群体中发生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变异株系6个,亚基组成从郑麦9023的Null/7+8/2+12突变为1/7+8/2+12,品质得分提高了2分。在M3代群体中筛选出13个强筋小麦株系,无弱筋小麦突变体。说明60Co-γ射线可以诱导蛋白质亚基发生变异,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
    • 李冬兵; 吕桂珍; 牛洪斌; 尹钧
    • 摘要: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小麦遗传转化体系,以小麦郑麦9023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质量浓度2,4-D、KT对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进而完成整个植株再生的进程.结果表明:以小麦郑麦9023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来诱导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含有3.0 mg/L 2,4-D的MS培养基,出愈率最高达92.5%;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含有1.0 mg/L 2,4-D 和0.1 mg/L KT的MS培养基;最佳的悬浮培养基是含有1.0 mg/L 2,4-D和0.1 mg/L KT的MS培养基;最佳的悬浮系继代时间为16 d;悬浮系中的成熟胚在基本培养基上可以发育成正常的植株.所建立的悬浮系可以用来进行小麦基因工程遗传改良和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筛选.%In order to establish a rapid,efficient and stabl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wheat,rataria of wheat Zhengmai 9023 were cultured to induce calluses,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2,4-D and KT in mediums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subcultur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was MS+ 3.0 mg/L 2,4-D,and the highest ratio of callus induction was 92.5%;the optimal medium for callus subculture was MS+ 1.0 mg/L 2,4-D+0.1 mg/L KT;the optimal medium for cell suspension was MS +1.0 mg/L 2,4-D + 0.1 mg/L KT;the optimal time for subculture of suspension system was 16 d.The mature embryos in suspension system could develop into normal plants in the basic medium.The 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 could be used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screening of somaclonal mutants in wheat.
    • 佟汉文; 彭敏; 刘易科; 朱展望; 陈泠; 邹娟; 张宇庆; 高春保
    • 摘要: 基于2001—2016年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审定品种与对照郑麦9023的增产幅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审定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郑麦9023相比,27个审定品种增产率分布在-2.02%~9.16%,审定品种的产量、穗粒数、株高和全生育期平均数值较高,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平均数值较低;与郑麦9023相比,湖北省小麦审定品种产量潜力提高的同时,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递增,而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递减;审定品种的有效穗数(0.65**)和千粒重(0.64**)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0.54**)相互制约.因此,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注意解决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是当前湖北省小麦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 本刊编辑部(辑)
    • 摘要: 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开展以来,已培育推广出一批平均节水超过30%的节水小麦新品种,实现了小麦丰产不减产,破解了华北漏斗区地下水超采的难题。从此间召开的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暨华北麦区节水品种现场交流会上了解到的情况。针对华北地下水漏斗区水资源紧缺和黄淮南片赤霉病危害加剧的问题,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相继对节水材料和赤霉病抗性材料进行鉴定选育,评选出石麦15、石麦22、衡观35等7个小麦节水品种,西农511、郑麦9023、宁麦26等9个较抗赤霉病品种。
    • 张贵祥
    • 摘要: "郑麦9023"是一种弱春性优质强筋小麦,在颍上县播种规模较大.针对颍上县土壤气候状况,要确保"郑麦9023"的高产,需要从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个方面,做好细节工作.在小麦生长期内,结合生长状况,及时追肥追水,中耕划锄,防治病虫害,准确把握好收获时机,有利于提高产量.
    • 程芮; 王浩; 孙艳华; 理东生
    • 摘要: 本试验以父本郑麦9023为对照,研究了小麦新品种泛麦536的灌浆速率,并分析了两个品种的灌浆速率和千粒重与积温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灌浆速率均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且泛麦536的高产潜力要大于郑麦9023.灌浆速率均与该阶段的总积温和总日照时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千粒重与累积总积温和累积总日照时数高度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