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辽河保护区

辽河保护区

辽河保护区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1年内共计5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10428篇;相关期刊22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扬州)论坛、2016第八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等;辽河保护区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永会、段亮、高红杰等。

辽河保护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0428 占比:99.99%

总计:410486篇

辽河保护区—发文趋势图

辽河保护区

-研究学者

  • 宋永会
  • 段亮
  • 高红杰
  • 彭剑峰
  • 郅二铨
  • 刘淼
  • 孙倩莹
  • 张临绒
  • 徐微雪
  • 杨春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德旺; 何萍; 徐杰; 侯利萍; 任颖
    • 摘要: 为解决线状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长期停留在均一性核算,难以体现空间差异性的问题,整合高精度遥感数据和常规数据,区分源于河槽、滩地和河流整体3种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梳理GIS平台运算的方法和参数,构建了宽滩型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核算成套方法,并应用于辽河干流.结果表明:2013年辽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37.39亿元,其中洪水调蓄服务占比最高(46.99%),其次是气候调节服务(29.2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差异,河槽和坑塘较高,旱地、灌木林、有林地、草地、滩涂和水田较低且数值接近;2013年辽河干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2009年增长了101.63亿元;辽河干流流经的铁岭、沈阳、鞍山和盘锦4个市中,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均以辽河口的盘锦市为最高.
    • 孙湘儒; 陈佳勃; 王艳杰
    • 摘要: 辽河保护区湿地在辽河干流污染负荷削减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辽河保护区湿地近40年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湿地保护措施与未来研究展望.1980-2010年,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辽河口保护区段以外的辽河保护区植物资源稀少且种类单一,不适宜大部分鸟类和鱼类等动物的繁衍生息;2010-2020年,湿地面积快速恢复,宏观植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明显改善,鸟类与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是湿地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自然驱动因子,大规模农业开发、水利工程修建、油气开发、城镇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人为驱动因子在湿地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前可重点从严格保障生态需水、多层次重建水陆交错带及敞水区水生植被、物理化学与生态防治措施联合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未来重点开展基于流域尺度的辽河保护区湿地发育机制等相关研究.
    • 贾振宇; 王世曦; 刘学; 孙倩莹; 杨春艳; 冯朝阳
    • 摘要: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服务之一,在维持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辽河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8年辽河保护区土壤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量呈降低趋势,土壤侵蚀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河流两侧及下段;土壤保持功能不断增强,土壤保持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河流上段和中段;土壤保持功能表现出随降水量、高程增加先减少后增加,随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林地—耕地—草地—灌木林梯度上呈递减趋势;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辽河保护区土壤保持格局的主导因素;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降水量为657~735 mm,坡度为35°~68°,高程为-73~-26 m,植被覆盖度为0~0.3时,土壤保持能力最低,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保持能力变化的解释力最强.
    • 杨春艳; 高艳妮; 刘学; 孙倩莹; 王世曦; 杨彩云; 虞慧怡; 贾振宇
    • 摘要: 基于500 m分辨率MODIS NDVI数据和Landsat TM/OLI影像构建了辽河保护区2000-2018年的30 m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FVC)数据集,分析了辽河保护区划定前(2000-2009年)和划定后(2011-2018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2000-2018年,辽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微弱的增加趋势,2000-2009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斜率为0.67%/a,而2011-2018年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斜率为-0.27%/a,植被覆盖度降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洼的河道两侧;相对于2010年,辽河保护区植被在2012-2014年呈轻微的恢复趋势,但2015-2018年又出现了退化趋势.对比植被覆盖度的模拟值和实际值发现,2011-2018年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率增至1.12%,其中2014年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的作用明显.总体而言,辽河保护区划定以来,植被覆盖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的作用为正向,植被恢复中人类活动贡献率高达8.42%.
    • 孙倩莹; 高艳妮; 杨春艳; 王世曦
    • 摘要: 基于实际监测数据,从水资源量和水环境质量2个方面估算了2013-2016年辽河保护区水资源供给服务及价值.结果 显示,2013-2016年,辽河保护区水资源量供给服务变化较大,水资源量、超标污染当量和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13-2016年,辽河保护区各监测断面超标污染当量均为正值,即在年尺度上各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的目标考核要求.从各监测断面来看,福德店断面水资源量和超标污染当量最低,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也最低,马虎山断面最高.2013-2016年,辽河保护区各月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和单位水资源量供给服务价值变化较大,且二者的变化过程有较大差异.以福德店和六间房为例的月评估结果显示,2013-2016年2个监测断面的逐月超标污染当量和水资源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但多年平均月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和单位水资源量供给服务价值有所不同.
    • 高艳妮; 杨彩云; 冯朝阳; 杨春艳; 孙倩莹
    • 摘要: 为了定量评估辽河保护区退耕封育措施在控制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2010-2018年辽河保护区农田面积变化,并基于源强系数法估算了各年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结果 显示:2010年辽河保护区河流两岸分布着大量农田,面积约为627.13 km2,占辽河保护区总面积的33.55%,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1 864.79和372.96 t/a;2011年随着退耕封育措施的实施,农田面积降为155.63 km2,约减少了75.18%,仅零散分布于河流两岸,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减至419.55和83.91 t/a;2012-2018年农田面积和地表径流污染物人河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与2010年相比,2011-2018年退耕封育措施累积消减农田地表径流COD和NH3-N入河量分别为11 734.49和2 346.90 t.
    • 李海霞; 韩丽花; 蔚青; 王育鹏; 段亮; 徐笠
    • 摘要: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高效的不确定性复杂系统评价方法,具有对数据要求低且计算量小,便于广泛应用的特点,适用于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基于水生态健康内涵和辽河保护区河流实际情况,构建了由河流自然形态状况、水质状况、底质状况、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状况四大类共20个指标组成的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辽河保护区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辽河保护区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为中等,其中自然形态状况灰色关联度为0.868 4,健康等级为中等;水质状况灰色关联度为0.691 2,健康等级为中等;底质状况灰色关联度为0.968 6,健康等级为优秀;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状况灰色关联度为0.750 4,健康等级为中等.20个指标中,河床稳定性、河道弯曲程度、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结果为中等,总氮浓度为病态.自2010年辽河保护区划定以来,其河流底质中重金属污染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河床稳定性差、水质污染、鱼类多样性和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较低等问题.
    • 冯娜娜; 董春来; 徐笠; 李海霞
    • 摘要: 利用辽河保护区2018年的Landsat影像和水质数据,根据铁岭、沈阳、鞍山和盘锦市域范围将辽河保护区分为4个区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区段河流水质的健康等级进行评价,同时运用Ecognition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最终对4个区段内土地利用变化与河流水质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辽河保护区不同区段中,鞍山段农业用地面积占比最大,水域面积占比最小;沈阳段林地、草地面积占比最大;辽河保护区各河段河流水体溶解氧(DO)浓度健康等级均为优秀,化学需氧量(COD)均为中等,总氮(TN)浓度均为病态,总磷(TP)浓度均为中等,氨氮(NH3-N)浓度在沈阳段为优秀,在其他河段则为良好;辽河保护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河流水质指标间相关性较好,其中河流水体NH3-N、TP、TN浓度和COD与林地、草地面积占比呈负相关,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呈正相关;DO浓度与林地和草地面积占比呈正相关,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呈负相关.
    • 李付杰; 杨彩云; 高艳妮; 冯朝阳; 马欢
    • 摘要: 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主要受经济、政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转变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对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现场勘查等方式,形成2010—2018年9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时空格局、变化强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系统格局方面对辽河保护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保护区划定初期)辽河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湿地、耕地和水体,三者合计占保护区面积的81.3%,2011年保护区内耕地面积占比由33.5%降为8.3%,草地面积占比由0.4%提高至23.5%;2010—2018年,辽河保护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变相对剧烈;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2010—2018年,辽河保护区景观格局聚集度基本稳定,连通性略有提升.保护区的划定及相关措施的落实促进了保护区内生态用地面积的增加,对保护区生态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穆映鸣; 韩璐; 李丹; 闫晓寒; 段亮
    • 摘要: 为构建辽河保护区河流健康修复与管理技术库,将近年来产出的技术成果应用于流域系统治理,在总结与梳理辽河保护区修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辽河保护区河流健康修复与管理技术的入库流程设计.设计流程主要包括技术收集、技术分类、技术评估、入库审核4个程序:首先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产出的成果进行收集与整理,按照技术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其次将技术创新性、技术引领作用、技术就绪度这3个维度的评估结果作为技术入库的审核条件;最后将同时满足技术创新性评估得分大于60分,技术引领作用评估得分大于50分,技术就绪度6级及以上的修复类技术,技术就绪度4级及以上的管理类技术形成技术清单,纳入技术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