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件演化

软件演化

软件演化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军事理论、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9833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电子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15届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16)、2011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11)、2010年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10)等;软件演化的相关文献由33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彤、钟林辉、王炜等。

软件演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9833 占比:99.65%

总计:39973篇

软件演化—发文趋势图

软件演化

-研究学者

  • 李彤
  • 钟林辉
  • 王炜
  • 谢仲文
  • 彭鑫
  • 李必信
  • 何云
  • 廖力
  • 徐洪珍
  • 曾国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钟林辉; 齐杰; 叶海涛; 莫俊杰
    • 摘要: 为了提高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属性演化树的软件演化匹配方法,利用软件的每个版本包含的原子构件个数、原子构件大小、软件体系结构大小、有效代码行数、java文件数等属性,再通过树匹配的方法找出特定类型项目的软件演化风格,优化软件企业演化过程,为提高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提供条件.
    • 钟林辉; 齐杰; 叶海涛; 莫俊杰
    • 摘要: 为了提高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属性演化树的软件演化匹配方法,利用软件的每个版本包含的原子构件个数、原子构件大小、软件体系结构大小、有效代码行数、java文件数等属性,再通过树匹配的方法找出特定类型项目的软件演化风格,优化软件企业演化过程,为提高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提供条件.
    • 张久杰; 陈超; 聂宏轩; 夏玉芹; 张丽萍; 马占飞
    • 摘要: 克隆代码研究与软件工程中的各类问题密切相关.现有的克隆代码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克隆代码与非克隆代码的比较以及不同克隆代码类型之间的比较,少有研究对克隆代码的稳定性与克隆群所分布的面向对象类进行相关分析.基于面向对象类的粒度进行了克隆群稳定性实证研究,设计了4项与克隆群稳定性相关的研究问题,围绕这些研究问题,将克隆群分为类内、类间和混合3组,并基于4种视角下的9个演化模式进行了克隆群稳定性的对比分析.首先,检测软件系统所有子版本中的克隆代码,识别并标注所有克隆代码片段所属的类信息;其次,基于克隆片段映射方法完成相邻版本间克隆群的演化映射和演化模式的识别与标注,并将映射和标注结果合并为克隆代码演化谱系;然后,在不同视角下,针对3组克隆群进行稳定性计算;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3组克隆群的稳定性差异.在7款面向对象开源软件系统总共近7700个版本上进行的克隆群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约60%的类内克隆群的生命周期率达到50%及以上,类间克隆和混合克隆群的生命周期率达到50%及以上的占比均约为35%;类内克隆群发生变化的次数最少,类间克隆群发生合并、分枝和延迟修复演化模式的次数相对略多,混合克隆群发生片段减少、内容一致变化和不一致变化的次数最多.总体而言,类内克隆群的稳定性表现最佳,混合克隆群在演化中可能需要重点跟踪或优先重构.克隆代码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实验结论将为克隆代码的跟踪、维护以及重构等克隆管理相关软件活动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 张捷; 陆阳; 张本宏; 刘广亮
    • 摘要: 环境和需求的改变导致软件演化发生,并通常会使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SA)产生变化.现有的结构化软件可靠性模型对评价软件初始结构设计有不错的效果,但在软件演化时的实时分析方面有局限性.从软件结构建模出发,通过使用代数方法将软件演化描述为原子操作序列,并跟踪分析序列中每一步操作对可靠性的影响,从而建立基于过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方法可分析演化关键环节及整体趋势,用以进一步反馈和约束演化方案设计,最终达到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通过对2个实际算例的深入分析与讨论,方法的有效性与易用性得到验证.
    • 段杰鹏
    • 摘要: 本文针对开源软件社区中原型资源依赖具体应用背景和计算环境,很难适应个性化需求的问题,结合语音识别应用,利用软件演化技术解决开源语音模型自适应问题。提出了模型驱动演化算法和数据驱动演化算法,运用反射机制,动态感知环境变化和语音识别需求的变化,并对开源软件进行自适应调整,以便满足个性化语音识别应用需求。采用模型库、方法库和数据库体系结构,在方法库中不同方法的驱动下完成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的语音识别自适应过程。
    • 王继文; 吴毅坚; 彭鑫
    • 摘要: 随着软件开发迭代速度的加快,开发人员在编码过程中往往由于交付压力等种种原因违反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造成代码坏味,进而影响软件质量.上帝类是最常见的代码坏味之一,指承担了太多职责的类.上帝类违反"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原则,损害软件系统的质量,会影响代码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因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上帝类检测方法.首先抽取实际项目中方法在演化、语义等维度上的特征;然后对演化、语义特征进行融合,并基于融合后的结果重新聚类,将彼此关系紧密的方法重新划归到新的类簇中;通过分析实际项目中各个类的成员方法在新的聚类结果中的分布情况,计算类的内聚度,从而找出内聚度低的类作为上帝类检测结果.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优于目前主流的上帝类检测方法.与基于度量的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查全率、查准率上均提升超过20个百分点;与基于机器学习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尽管查全率略低,但查准率、F1值均有显著提升.
    • 钟林辉; 扶丽娟; 叶海涛; 齐杰; 徐静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软件的演化,越来越多的软件演化管理模型被提出,然而现存的软件演化管理模型或版本管理系统中存储的软件大多是以文件或者项目为单位的,而这些模型中又缺乏软件体系结构及组成构件的演化历史信息,这就致使软件演化管理人员无法直观有效地了解以及管理软件体系结构及其构件的演化.为此,文中通过定义软件演化二叉树这一概念,表示一个软件及其组成构件的演化历史,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体系结构逆向技术逆向出软件体系结构及其组成构件演化二叉树的方法,即利用软件源代码以及体系结构逆向技术逆向出软件系统的(原子)构件与软件体系结构(文中将软件体系结构看作一种特殊的复合构件),并度量相应的原子构件以及复合构件的多维属性,再利用这些属性通过提出的演化二叉树构造算法构造出软件的演化历史.最后设计了两组实验,用以分析演化二叉树构造的影响因素,分别利用Bunch以及ACDC体系结构逆向工具,在不同属性相似度阈值下生成演化二叉树和不同属性组合下生成演化二叉树.通过对8个开源软件(Cassandra,Hbase,Hive,OpenJpa,Zookeeper,RxJava,Groovy,Sqoop)的实验,可以发现属性相似度阈值以及构件属性对演化二叉树构造的影响,也可以看出逆向出的复合构件演化二叉树与真实的演化二叉树十分相似,并且可以得出使用体系结构逆向工具ACDC恢复演化二叉树的准确度更高.由此可见,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逆向出这些开源软件及其组成构件的演化历史.
    • 周宇; 沈怡颹; 张磊; 张增安
    • 摘要: 针对空间飞行器控制系统软件在开发演化时存在管理复杂、开发过程无序、协同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空间飞行器控制系统软件协同演化的方法.首先对软件演化过程中的演化活动、演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之后基于对软件演化活动所得到的演化路径利用有向图进行了建模并给出了其演化活动的排序,最后,对演化路径有向图中出现的并行活动和环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了相适应的排序算法.基于该方法,软件演化过程得到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复杂情况下演化路径求取困难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