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贫困

贫困

贫困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8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1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63篇;相关期刊3134种,包括兵团工运、致富天地、中国残疾人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七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六次全国流行病学大会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等;贫困的相关文献由9496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史怀昌、叶普万等。

贫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13 占比:99.1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63 占比:0.70%

总计:8989篇

贫困—发文趋势图

贫困

-研究学者

  • 佚名
  • 史怀昌
  • 叶普万
  • 左停
  • 汪三贵
  • 陈端计
  • 姜钦峰
  • 一哲
  • 张世普
  • 流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彭红
    • 摘要: 从古代社会开始,农民贫困问题就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民国时期河湟地区原始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分析河湟地区农民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经济现状,发现河湟地区的农民生活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其贫困的具体表现为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 臧雷振; 张冰倩
    • 摘要: 伴随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通过提升信息赋权能力进而有效减少贫困是实践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关于信息赋权能力促进减贫的内在机制依然尚无共识。基于1990—2017年124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方法实现对控制变量的客观选取,不同的实证模型表明:信息赋权能力虽然对不同国家(地区)降低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一影响呈现出两个临界拐点的非线性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赋权能力对减贫的长、短期动态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这一影响机制既展现在信息赋权能力对贫困发生的外部环境改善,形成减贫的外生刺激机制,还呈现在信息赋权能力降低减贫过程中对内生环境的路径依赖机制。利用工具变量等不同稳健性检验方法验证上述结果的一致性。这一研究发现为后发国家通过信息赋权能力提升来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也为中国反贫困实践的理论提炼和经验的国际推广提供了新视角。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层面启迪。
    • 李琳; 曾盈; 刘后平
    • 摘要: 以四川藏区3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运用SPR模型、熵值法等测算生态脆弱度、贫困度,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深入探究区域生态脆弱性与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区域整体生态脆弱程度和多维贫困的耦合程度较高,贫困深受区域生态脆弱性的影响。从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来看,四川藏区各个县(市)之间呈现较大差异,多维贫困程度深的区域受生态脆弱性影响较大;从耦合差异结果来看,四川藏区仅有一个县(市)处于同步型,近一半的县(市)都处于经济滞后型;四川藏区整体生态脆弱性程度较高,大部分县(市)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从位置上来看,四川藏区无论是生态脆弱性还是多维贫困程度西部地区均高于东部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四川藏区各县(市)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减贫的同步推进。
    • 任轶文; 周为文; 董邕晖; 罗月梅
    •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托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选取2019年广西42个项目监测县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数据,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学段间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差异。结果 2019年共监测124 355名中小学生,学生营养不良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依次为22.34%、5.60%、16.73%、6.02%和3.47%,男生的生长迟缓率(χ^(2)值=181.103,P值<0.001)、消瘦率(χ^(2)值=609.876,P 值<0.001)、营养不良率(χ^(2)值=874.014,P 值<0.001)、超重率(χ^(2)值=172.161,P 值<0.001)和肥胖率(χ^(2)值= 81.319,P值<0.001)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χ^(2)值=220.316,P值<0.001)、肥胖率均高于初中生(χ^(2)值= 357.795,P值<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西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超重/肥胖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需持续加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改善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 卢炜胜
    • 摘要: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首先要从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出发。精准扶贫是农村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部分,只有创新农村的扶贫机制,解决广大贫困户的经济困难,才有可能建设美丽的乡村文明。当下,扶贫模式应当具备可持续的功能,可以建立一套长效的行动机制,为扶贫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具体而言,精准扶贫应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扶贫资源的多元开发、扶贫工作制度的有效运转。
    • 李敏; 桂玉
    • 摘要: 贫困是人类社会中最难消除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是中国,扶贫减贫工作重点在农村,中央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依据国情采取不同的扶贫战略,制定不同的扶贫政策。由中央到地方制定的扶贫减贫政策在农村扶贫工作中贯彻落实的实践成果,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战略历程、政策框架及模式,彰显出中国反贫困具有战略性意义。它既是制度安排,又是我国实现美好生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之一。我国虽然实现了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但是还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解决现阶段相对贫困问题。
    • 摘要: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行动,是人类向贫困宣战、与贫困斗争的伟大创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人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在这场“战役”中,李琼兰受保山市龙陵县委组织部的任命及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委派,成为这场战役中的一员。
    • 老井
    • 摘要: 福建宁德地区有一个下党乡,多年来贫困不堪,当地人守着古人留下的一座鸾峰桥,一步都不敢跨出山门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后来,当地地委领导深入下党,实地调研并指导扶贫工作,而下党人则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石穿"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摆脱了多年的贫困
    • 卢泰铭
    • 摘要: "一路走来,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和政府的扶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始终铭记在心。"在中国共产党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作为代表的王华银难以抑制内心激动,从贫困到小康、从被人质疑到受人尊重,一路走来,他用行动向人们诠释了身残志坚的精气神。
    • 曾武祈; 陈楚; 谢涛; 龚海蓉; 郑翠红
    • 摘要: 目的了解学生接受护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政、企、社多元主体协作护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委培班36名中职三年级学生进行一对一半结构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接受护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学生感受和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有安全感、心理更成熟(自我接纳、关爱他人、责任心增强、目标清晰、感恩)、期盼项目延续完善(政策延续性、加强招生管理、加强心理教育、加强学业辅导)。结论校、政、企、社多元主体协作精准教育扶贫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安全感,促进了学生心理成熟。后脱贫时期,可以继续以校、政、企、社多元主体协作模式推进职业教育扶贫,为相对贫困人口赋能,为社会培养护理人才,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