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贤人

贤人

贤人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党政论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行政管理等; 贤人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非野、魏信德、佚名等。

贤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100.00%

总计:228篇

贤人—发文趋势图

贤人

-研究学者

  • 非野
  • 魏信德
  • 佚名
  • 刘隆有
  • 熊召政
  • 吴晓波
  • 姜国柱
  • 宗学哲
  • 张玉能
  • 林以新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文溪
    • 摘要: 梁惠王正站在园林里看风景,看风景的孟子在园林里看他。梁惠王看着自己私家园林里的麋鹿与大雁踱步、飞鸟共花朵同舞,心情特别舒畅。他问孟子,贤人也会有雅兴享受快乐吗?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些满口仁义的贤人,整天眉头紧锁忧国忧民,要懂得享受现实的快乐,别一说话就把话题引到仁政上去,正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孟子这次没有直接谈仁政,而是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
    • 李前梅
    • 摘要: 孔子的称呼,在魏晋南朝有一个隐微的转变:从圣人到圣师.与之相伴随的,是东晋 《论语》 诠释中"圣人作教"说的兴起,这一提法在萧梁时达到鼎盛,集中表现在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直接将《论语》定性为"遍该众典以教一切"的教典,并对"圣人作教"做了系统的阐发,延伸出贤人助教等命题.这种趋势的形成,用王弼"举本统末"的思想来看,可以说是玄学的"举本"精义经郭象达到鼎盛后,转而对"统末"深蕴的发挥;从李充"老庄明其本,圣教救其末"的提法来看,则反映了西晋以后,对圣教济世的呼唤;而在东晋佛、道教并兴的背景下,强调孔子作教、孔门弟子助教,又有儒教自我标识的意味;玄学化的圣人作教与助教的贤人,则包含着学者对理想天子的期待以及对自身的安放.
    • 郭院林
    • 摘要: 朱熹对陶渊明的阐发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建构了陶渊明形象,他对陶渊明的肯定与评价也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并影响着后代学者的观念,而他的研究也为后世开辟了独特的解读角度.朱熹从施政的角度,选择对陶渊明的阐释,首先不是以文人的身份,而是作为纯粹民风的典型,彰显他的"贤",挖掘与弘扬陶渊明内在的伦理文化资源,并为社会服务:一方面将陶渊明的隐逸与义利之辨建立联系,另一方面不断揭示陶渊明不仕二姓,能够践行君臣大义,从而成为道义的典范.他对陶诗的推崇,不仅是对抗当时文坛注重技巧的不正之风,也是寻求理学文学观的历史代表,让陶接续风雅,重建文坛正宗谱系.因为他内在的文学素养,他不仅能阐发陶诗平淡的特点,而且揭示其豪放的性格,从而完成陶诗性格立体多元论.朱熹的社会背景以及家学渊源,使得他能够发明陶渊明,从而提升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李克红; Stacy(图)
    • 摘要: 子贡在孔子那里報所成后,来到齐国找工作。齐景公想看看这个人有多少才华,就1±人带他进王宫面试,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呢?”子贡回答:“我的老师是鲁国的仲尼。”齐景公当然知道仲尼的声名,但他佯装不知:“仲尼是一个贤人吗?”子贡回答:“我的老师仲尼岂止是贤人,他是圣人。”
    • 杨俊
    • 摘要: 儒家构筑了以仁为体、以中庸为要义、以自省为补充的“以学养能、以德养群”领导力养成规范,形成个人道德和社会双重本位集中于“人”这一主体的复合型“道德—社会”领导力养成学说。基于此学说,儒家构建了以能群、选贤、大忠为准绳的“大人”管理制度,实现了“道德—社会”领导力的可持续发展性构建。儒家的领导哲学历久弥新,既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长久治世的基础,也可为现代社会防止碎片化治理、构建成体系的本土化治理模式提供新思路:其以人为本、德群双重本位、依托人和制度构建领导力的要义,与现代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内在需求相耦合,为在现代社会中处理“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提供了借鉴经验;其关于个人修炼领导力和构建领导力生成、延续、发展制度的精妙论述,更可被现代领导者直接学习、运用,以构建更高效、更稳定、更实用、更可持续的现代管理体系。
    • 韩星
    • 摘要: 孔子曾经把人格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庸人、士、君子、贤人、圣人。《孔子家语·五仪解》记载了孔子在回答鲁国国君鲁哀公的询问时的一段话,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意思是说,人有五种,一个国君如果能够把这五种人了解清楚,治理国家就容易了。然后鲁哀公分别问什么是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孔子分别作了回答。因为原话比较长,这里就不引用了。
    • 渠计兰
    • 摘要: 在《论语》的学习中,师生往往把关注目光集中于知识的传授上、方法的学习上,却少有人对其中的师生情感进行品析。以生为傲的自豪《论语》中的师生情可从老师与学生两个角度体验。作为老师,孔子在其三千弟子中培养出来了七十二个贤人。这七十二个贤人就是孔子的骄傲,每有提及,孔子都有自豪情感的流露。在孔子的弟子里,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