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调驱

调驱

调驱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80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76568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油田高含水期深部调驱技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等;调驱的相关文献由2335位作者贡献,包括夏燕敏、苏智青、李翔等。

调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6568 占比:99.61%

总计:76865篇

调驱—发文趋势图

调驱

-研究学者

  • 夏燕敏
  • 苏智青
  • 李翔
  • 许汇
  • 宋晓芳
  • 张健
  • 卢祥国
  • 陈小凯
  • 王兰
  • 薛芳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雷; 罗凌燕; 巩卫军; 张德鑫; 王成顺; 范敏杰
    • 摘要: 特低渗油藏受优势渗流通道及裂缝等影响,含水快速上升,表现出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的双低开发特征。试验区自2016年起开展聚合物微球调驱工作,先后经历先导试验、扩大试验和规模推广三个阶段,实施区域阶段递减率可降低5%左右,整体效果明显,但在不同油藏条件、注入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应用效果具有较大差异。本文在深入剖析开发矛盾基础上,立足一次井网水驱,通过对聚合物微球驱的矿场实践及应用效果总结,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同类油藏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具有较强的技术借鉴指导意义。
    • 肖鹏; 黄岩松
    • 摘要: 延长油田志丹采油厂某区块由于地质、动态开发参数等综合影响,使注水井单向突进特别明显,因而波及效率低,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为改善开发现状,开展预交联颗粒-凝胶复合调驱技术,通过室内填砂管模拟实验,优选了注入段塞顺序、段塞尺寸用量、注入时机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优选出的工艺参数可获得较好开采效果。
    • 魏俊; 石端胜; 张志军; 王宏申; 王晓超; 梅苑
    • 摘要: 采用树脂胶结非均质岩心开展堵调驱组合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微球+表面活性剂的“堵+调+驱”组合段塞注入方式相比单一段塞注入效果更好,采出程度比水驱提高34.78%。该技术可协同发挥聚合物凝胶封堵水窜通道,调整吸水剖面,微球深部液流转向,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从而大幅提高采收率。B油田现场试验降水增油效果明显,井组最大日降水9.6%,最大日增油127 m^(3)。
    • 陈钉钉
    • 摘要: 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长链疏水单体SD-2、表面活性剂司盘80和吐温80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适合渤海油田调驱的聚合物微球PME-3,并评价了其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PME-3的膨胀性能较好,200 h的膨胀率可以达到12倍以上,聚合物微球PME-3具有良好的增黏性能和黏弹性能;此外,聚合物微球PME-3的封堵性能和驱油效果也较好,当其注入PV数为0.5时,对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封堵率均可以达到95%以上,可以使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继续提高26.7%,可满足渤海油田调驱施工作业的需求。
    • 唐恩施; 袁光喜; 罗全民
    • 摘要: 针对春2单元边水能量充足、部分井水淹早期生产含水上升过快等问题,通过开展春2单元剩余油分布研究,明确水淹规律及水窜路径;开展泡沫调驱体系研究,实施低部位调驱,封堵水窜优势通道,改变边水流动路径,驱替井间剩余油,高部位油井生产,改善春2单元整体开发效果。
    • 蔡依娜; 彭雪飞; 肖洒; 靳亚军; 任培培
    • 摘要: 由于海上疏松砂岩油田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近年来产量逐渐递减,含水率逐渐上升,常规的凝胶连续相封堵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其控水稳油的需求。本文以引进纳微米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为目的,选取核壳自胶结微球,微米微球和纳米微球测试其溶胀性、注入性和封堵性,与储层渗透率相匹配,进行平行非均质填砂管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具有能量累加能力,提高微观波及体积,起到很好的增油效果。纳微米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在渤海油田A井组多次实施后,控水稳油效果显著。
    • 杨子腾; 张丰润泽; 张艺夕; 郑憬希; 刘灿; 刘学敏; 张鹏; 伍波
    • 摘要: 为解决传统调驱剂制备工艺复杂及需要添加有机溶剂的问题,提出基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水溶液聚合制备调驱用微纳米级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首先以硫代乳酸、二硫化碳、α-溴苯乙酸为原料制得水溶性RAFT链转移剂;再将链转移剂与丙烯酰胺(AM)、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引发剂过硫酸铵反应,在纯水中一步制得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表征了凝胶分散体的微观形貌及粒径,研究了反应物配比、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固含量对凝胶分散体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凝胶分散体的流变性和黏弹性特征,以及温度响应性、盐度响应性和pH响应性。结果表明,凝胶分散体为不规则球状结构,分子尺度为微纳米级别,其中微米粒径为0.92~6.13μm、纳米粒径为48~87 nm。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散体接近牛顿流体特性,其黏弹性表现出黏性流体特性,进一步证实了凝胶分散体是由微小的凝胶单元颗粒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凝胶分散体的黏度随温度和pH值的升高而降低,但降幅较小,其黏度几乎不受矿化度的影响。与传统调驱剂制备工艺相比,在纯水相条件下制备凝胶分散体的方法具有时间短、制备条件简化、无需添加有机溶剂和产物分子尺度小的特点。
    • 蒲万芬; 梅子来; 辛军
    • 摘要: 针对常规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驱在非均质油藏易发生窜流、调驱效果差等问题,选用具有良好乳化增黏性能的W/O型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HC-2,促使油水两相在地层发生乳化,形成高黏度W/O型乳状液驱,有效驱替油藏低渗区域的残余油,改善高含水后期非均质油藏的开发效果.室内模拟高含水、非均质油藏条件,对W/O型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HC-2进行了基本性能评价及乳状液驱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C-2的乳化增黏性能良好,在水油比小于7:3时,可促使油水两相完全乳化形成高黏度的W/O型乳状液,且乳化稳定系数SI均在66%以上;同时在X油藏条件下,HC-2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2 mN/m.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含水及高含水后期,W/O型表面活性剂HC-2调驱体系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3% ~28.77%;HC-2调驱体系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调控能力,在渗透率级差小于7.5时,可有效地增大驱替相黏度,改善高、低渗层吸液剖面,提高原油采收率.
    • 周海燕; 刘斌; 孙强; 瞿朝朝; 岳宝林
    • 摘要: 渤海某油田明化镇组具有油层厚度大、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较强、原油粘度高的特点.针对稠油油田注水开发容易水窜、含水上升速度快等问题,油田于2009年—2019年开展多轮次纳米微球调驱试验,取得一定的降水增油效果.本文通过建立调驱评价体系,采取注入压力变化、压降曲线和霍尔曲线等方法,对调驱井的注入情况和生产井的见效情况进行评价,井组降水增油效果明显,累积增油11.4×104 m3.该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为后期扩大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 宋宏宇; 冯轩; 黄雷; 郭秩瑛; 徐国瑞; 郑玉飞
    • 摘要: 针对常用层内生气体系反应速度快、生气效率低的问题,优选出氨基甲酸铵和乙酸的新型层内生气体系,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评价了该新型体系的深部封堵性能和驱油性能.通过室内评价实验,优选的新型体系配方为质量分数10%的氨基甲酸铵和质量分数10%的乙酸,反应时间为5 min,生气效率为78.7%;深部封堵性能实验表明,新型体系对比常用体系具有缓释效果,作用距离更远,形成更深的封堵;驱油性能实验中新型体系和常用体系的采收率增值分别为27.02%和22.83%,表明新型体系的深部驱油性能更好.现场应用结果显示,措施井实现了降压增注,井组产油量增幅达到44 m3·d-1,有效期长达153 d,累计净增油量达到6732 m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