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新闻周刊、文学教育等; 诗意的栖居的相关文献由163位作者贡献,包括谭晶华、马德、卢颖等。

诗意的栖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99.42%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58%

总计:173篇

诗意的栖居—发文趋势图

诗意的栖居

-研究学者

  • 谭晶华
  • 马德
  • 卢颖
  • 吴时红
  • 晓轩
  • 李柱林
  • 班秀萍
  • 罗艳容
  • 谢立团
  • 丁伦才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富春江流经的富阳,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宝地。位于富阳的阳陂湖是一个被修复的湿地公园,湿地中央有大小两座小岛构成的长条状岛链,其间以木拱桥连接,周边皆为大面积水域和植被,阳陂湖湿地生态酒店就坐落在岛上,位置独立而私密。7座小房子沿着小岛边缘分布,尽量临水,距离得当,各有独特的景观视野。住客可以通过石板小路过桥进入,也可以乘小舟上岛,感受两种不同的体验。
    • 周琦
    • 摘要: 建筑美学长期以来是建筑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如果在东西方的广阔地域和古今历史长河中做比较,我们会发现,人类在营造最原始栖居场所的一开始便很关注对于“美”的建造。那些长期积淀形成的居住地,特别是民居,都很贴切地适合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比如沙漠中的风塔、江南的山水园林等。同时当地的居民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组织,邻里、族群、家庭关系在居住地的场所之中得到融合。场所的精神、空间的美学在这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联系、互动中产生,也成为了当今建筑创作时需要重点体验和认识的因素。
    • 谭雪姣
    • 摘要: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讨论及触及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结合陶渊明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对陶渊明诗文及其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索诗人的存在方式、诗歌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对人生不断筹划与超越的特性,以期呈现一个更加全面、丰富并具有动态的陶渊明。
    • 郝青
    • 摘要: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舞绘的形式让宋代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在现代新生,向观众展现了跨越千年的丹青意蕴,诗意的栖居和写意的生活也备受海内外粉丝的追捧,更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现与转化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样本。《只此青绿》能成为一个现象级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走进日常,展现传统美学灵动的模样,彰显文化自信,勾勒出一幅不同寻常的东方画卷,是中国美学传达的一次创新。
    • 杨柳
    • 摘要: 在中国哲学语境下,本文对诗意的栖居做出了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解读,以文人诗词和文人画为窗口,展示了园林艺术与诗词绘画艺术之间相互承载、彼此影响的紧密关系,对园林的意境塑造做了探索,并在新的大环境下对诗意栖居有了新的解读.
    • 桑眉
    • 摘要: 每当谈论诗歌,我更喜欢谈论与诗相关的,喜欢在小诗中翻查诗人的影子、足迹、气味……我有两个“生活”,我有两个“我”。在碌碌且凡庸的现实生活中,总有另一个“我”如影尾随,帮忙捡拾撒落的种子,种成诗……哪怕愁苦,也是种子。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又有人说,世界上不存在诗意的栖居。无论观点何如,诗与生活紧密交融。
    • 胡泳
    • 摘要: 海德格尔提到所谓“诗意的栖居”,但诗意,其实是需要警保的。诗歌一直自认为是对世界进行判断,自我陶醉和自行公义的领地,所以雪莱才会说,诗人是世界的立法者。在米兰·昆德拉看来,诗人的思维与极权同构,二者都蔑视凡庸的生活,追求崇高的人生意义,这些意义对他们来说是确凿无疑的。昆德拉亲眼目睹了“刽子手和诗人联合统治”的时代,也就是说,极权主义只有在刽子手的谋杀本能可以被诗人转化为神话和神秘主义的地方才能生存。
    • 李辽
    • 摘要: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往今来的诗人们赞美田野,寄情于田园,以诗传颂着重土守家的家园情怀。林田相依、林院相融、林水相通,人与自然相亲,这“诗意的栖居”点燃了无数人对乡村的情感与憧憬。
    • 彭翠; 童建琦; 董敏
    • 摘要: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不论大小,皆可下笔成文.散文或许没有小说那般富有悬念的情节,也不一定像诗歌那样富有激情,但平淡也可蕴藏深意,也可从纷纭世相导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意境.旅美旅中作家刘荒田就是这种意境的创设者,他的散文聚焦于普通人的"庸常"所呈现的人性,通过小人物、小事件反映中美文化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且他笔致摇曳,既可在故园大雨的午后诗情迸发,亦可在异乡的夜里惆怅满怀.但从来不曾失去的,是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本文从刘荒田的散文作品出发,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探究他在错综复杂的文化语境中如何诗意的栖居.
    • 周美娜
    • 摘要: 陶渊明在其开创的"田园诗"中构建的美好的精神家园令后世文人钦慕和追捧,也是追求诗和远方的现代都市人的心中的渴望。那么,"田园诗"中构建的精神家园的内容、诗人品格又是如何呢?本文通过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来走近陶渊明的精神家园,为我们自己建设一座美好的精神家园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