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衣分

衣分

衣分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3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中国纤检、新疆农垦科技、棉花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等;衣分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天真、刘爱英、李俊文等。

衣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41.8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133 占比:57.33%

总计:232篇

衣分—发文趋势图

衣分

-研究学者

  • 张天真
  • 刘爱英
  • 李俊文
  • 石玉真
  • 袁有禄
  • 郭旺珍
  • 商海红
  • 孙君灵
  • 朱协飞
  • 龚举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忠盛; 葛素囡; 王健; 孙绘健; 罗静; 杜珊珊; 艾合买江·吐逊; 王国洪; 王东力; 李卫平
    • 摘要: 为进一步探明棉花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于2021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开展小区试验,吐絮后按照不同果枝节位采样考种、进行纤维品质检测,分析各品种不同果枝节位间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不同果枝节位间铃重和衣分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果枝节位的上移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第3或第4果枝的铃重最大,第4或第5果枝的衣分最高;4个品种不同果枝节位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第2或第3果枝达到最大值,断裂比强度在第1或第2果枝达到最大值,多数品种的马克隆值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长度整齐度指数相对稳定。综上,纤维综合品质随着果枝节位的上移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第1~3果枝的纤维品质较优,但中部果枝的铃重和衣分较高。
    • 比买热木·阿不都艾海提; 闫雪雪; 阿同古丽·吾斯曼; 赵双印
    • 摘要: 从国内引进陆地棉品种在新疆库尔勒进行大田试验,采用DUS测试方法调查研究供试棉花品种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鉴定特异性以为拓宽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提高育种效率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0个供试棉花品种叶片均属于阔叶,都有叶蜜腺,铃着生方式为单生,其中,平果短节无茎毛;单铃重最大的是苏棉12,为5.8 g,其衣分也最高,为44%;籽值最大的是CF43/2,为12.02;赞比亚5的株高最高,为100.3 cm,中资10号和4612鲁188 F5株高较矮,均为67.0 cm;中78的果枝数最多,为12.5个;越南24的单株铃数最多,为20个铃;4612鲁188 F5的单株铃数最少,为10个铃。纤维品质方面:上半部平均长度最长的品种为CF43/2,长度为30.4 mm;上半部平均长度最短的品种为桂陆8号,长度为23.8 mm;断裂比强度最高的品种为中78,比强度为32.6 cN/tex;比强度最低的为4612鲁188 F5,为22.8 cN/tex;马克隆值最高的品种为中资10号,马克隆值为5.5;马克隆值最低的品种为赞比亚5,马克隆值为4.5。本试验引进陆地棉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差异明显,育种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 向春玲; 陈功; 罗海华; 彭金剑; 高欣; 袁长凯; 汤飞宇
    • 摘要: [目的]为探讨棉花不同衣分类型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种子-纤维中的分配差异及其对衣分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衣分和种子大小具有显著差异的陆地棉品系A705(高衣分小子类型)和A201(低衣分大子类型)为材料,通过对纤维(棉铃开花10~45 d)、胚珠(棉铃开花5~17 d)、种胚和种皮(棉铃开花24~45 d)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己糖、淀粉)的测定,研究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棉铃发育期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及基因型差异.[结果]A705比A201具有更大的衣分、单铃纤维质量和衣指,更小的单铃种子质量和子指.A705纤维中的蔗糖浓度整体较A201高134.3%,且在开花后10~38 d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己糖浓度整体高21.3%,且在花后31 d显著高于A201.A201种胚和种皮的蔗糖浓度较A705分别高27.1%、24.2%,且分别于开花后5 d、31~45 d和31~38 d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种胚和种皮的己糖浓度较A705分别高29.2%、26.5%,且分别于花后5~10 d、24 d、38 d和24~31 d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胚和种皮的淀粉浓度较A705分别低18.6%、22.4%,且分别于花后10,45,31 d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A705纤维具有较高水平的己糖和蔗糖浓度,有利于纤维素合成.A201胚珠/种胚具有较高水平的己糖,有助于种胚细胞分裂;较高水平的蔗糖有助于种子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A705较高的衣分可能是由于其较强的纤维碳水化合物积累能力和较弱的种子碳水化合物积累能力共同造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棉铃种子-纤维间的不同分配可能影响棉铃产量性状的形成.研究结果对培育高衣分棉花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 程成; 李斌; 王雅丽; 赵楠; 苏莹; 聂虎帅; 华金平
    • 摘要: [目的]研究转FBP7∷iaaM基因对不同陆地棉材料纤维产量、品质及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转FBP7∷iaaM基因种质IF1-1为父本,与中棉所12、鄂抗棉9号及其谱系涉及的亲本等27个不同遗传背景陆地棉的品种杂交获得F1,通过分子检测确定阳性植株,考种测定衣分、籽指,取样进行纤维品质检测和种子发芽试验,比较FBP7∷iaaM基因效应,评价IF1-1的育种应用价值.[结果]分子检测确认F,阳性植株,取样考种发现:与陆地棉母本比较,多数包含FBP7∷iaaM基因的F,衣分提高(平均提高6.60百分点),籽指降低(平均降低1.8 g);F1纤维品质未表现出明显负效应:部分材料的马克隆值等级提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尽管绝大多数包含FBP7∷iaaM基因的F,种子籽指降低,但是发芽率和发芽势基本不变.[结论]FBP7∷iaaM基因转育合适的受体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衣分,对种子发芽没有不利影响,IF1-1在同步改良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 孟俊婷; 韦京艳; 唐淑荣; 魏守军
    • 摘要: 通过对2018―2019年全国14个产棉省(市、自治区)24个综合生态试验站推广示范棉花品种进行抽样,调查棉花主要品种的丰产性和品质指标.结果显示,4项关键的棉纤维品质指标分布范围:衣分31.2%~48.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5.6~37.5 mm,断裂比强度25.5~47.2 cN·tex-1,马克隆值3.3~5.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1(双30)的棉花品种2018年为25个,2019年为26个,共51个品种(包含7个长绒棉品种).说明我国棉花纤维品质达到"双30"的品种正在得到推广和普及,尤其是新疆.
    • 邓惠清; 唐灿明; 刘正銮; 苏锦其; 姜利农
    • 摘要: 为了解陆地棉空间诱变第1代至第3代(SP1~SP3)的性状变异情况,2007—2009年对搭载"实践八号"卫星的2份陆地棉材料进行连续多代性状考察,将诱变后代群体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与对照群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诱变后代SP1~SP3衣分、铃质量性状的变异有逐代下降的趋势,而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在SP3达到最大.SP3是突变体集中产生的主要时期,2个SP3群体中均出现了较多优质棉突变个体,其品质指标较原始品种有了显著提升,表明空间诱变可能对改良棉纤维品质有较大正向作用.
    • 王树林; 师帅; 王燕; 祁虹; 冯国艺; 张谦; 梁青龙
    • 摘要: 为探明播期与地膜覆盖对衣分在棉花单株上的分布规律影响,选取冀863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地膜覆盖与裸地播种2种方式,副区设置早播(4月15日播种)、适期播种(4月25日播种)、晚播(5月5日播种)3个播期,收获后测定不同处理棉株上48个果节(第1~12果枝,每个果枝第1~4果节)衣分.结果 显示,衣分在果枝上横向分布呈现3种趋势,第1种由内向外衣分降低,第2种由内向外衣分升高、第3种4个果节间衣分差异不大;同一果节由下至上不同果枝间衣分变化差异较大,随果枝升高,衣分分别呈升高、降低、中部高两端低、差异不大4种趋势.随着播期推迟,衣分较高的果节数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趋势,衣分(以L表示,下同)在≤35.0%时早播果节数所占比例最高(32.4%),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在35.0%<L≤37.0%范围内,适期播种所占比例最高(51.1%),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在39.0%<L≤41.0%范围内,晚播所占比例最高(39.9%),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地膜覆盖对衣分的影响受气候与播期影响较大,无固定规律.棉花衣分在单株上的分布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无固定规律;随播期推迟,衣分在较高范围内的果节数比例增加;覆膜对衣分的影响受播期与年际间影响较大.
    • 龚举武; 商海红; 陈全家; 耿洪伟; 袁有禄; 刘爱英; 李俊文; 姜骁; 段丽; 葛群; 邓晓英; 巩万奎; 石玉真
    • 摘要: [目的]衣分是决定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其遗传研究相对较少,解析衣分性状遗传的特点,明确不同环境下衣分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机制.[方法]以国审优质棉中棉所70为基础构建的250个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9个环境下对该RIL群体及其亲本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综合研究衣分性状遗传变化特点.[结果]母本sGK中156衣分性状在9个环境下均大于父本901-001,RIL群体衣分分布范围为33.91%~40.18%,平均为38.01%,表现为双向超亲,偏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0,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5.36%~8.17%;不同环境下衣分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的趋势;遗传模型是以2~4对主基因或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1.26%~83.13%,多基因遗传率在27.35%~90.83%,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92.00%~99.35%,一般情况下衣分是以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为主,在2015年河南安阳、2016年河南安阳和2016年山东临清环境下以2~4对主基因遗传,遗传效应较高,在2015年河南安阳环境下最多检测到4对主基因的存在.[结论]衣分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大于90%,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优质棉中棉所70产量性状衣分的遗传特征,为不同生态区条件下相互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棉花产量、农民增收、QTL定位和高衣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