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藤茶

藤茶

藤茶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6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3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4829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委会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药合理应用与健康产品研发高峰论坛、“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中国畬族医药学术研讨会等;藤茶的相关文献由145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小江、何桂霞、陈晓菲等。

藤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3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4829 占比:99.27%

总计:45158篇

藤茶—发文趋势图

藤茶

-研究学者

  • 郑小江
  • 何桂霞
  • 陈晓菲
  • 董静洲
  • 郁建平
  • 向班贵
  • 许明
  • 张友胜
  • 杨志坚
  • 郑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非君; 丁锦屏
    • 摘要: 藤茶(vine tea)为葡萄科(Vitacea)蛇葡萄属(Ampelopsis michx.)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植物的嫩茎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制品。藤茶中含有丰富黄酮类物质,其中最主要成分为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科学研究发现,藤茶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降脂、抗炎、抑菌和抗疲劳等作用,并且向一些重要基因和调控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不同的生物学功效,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作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藤茶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和作用的关键靶基因等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藤茶及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也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对藤茶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
    • 李冬梅; 李春莲; 文炎
    • 摘要: 该研究以藤茶、青钱柳和桑叶为原料,研制藤茶复合袋泡茶,并评价其体外降血糖作用。以感官评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藤茶、青钱柳和桑叶复合配比、茶袋包装材料、冲泡水温、浸泡时间和加水量对藤茶复合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袋泡茶冲泡工艺。藤茶复合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为:藤茶:青钱柳:桑叶配比为2:1:2(m:m:m)、茶包选用无纺布、冲泡水温85°C、浸泡时间4 min、加水量150 mL。此条件下,产品感官评分83分,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627.45μg/mL和200.05μg/mL,综合评分96.89分;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高达42.75%和38.85%,与阿卡波糖效果相当,远高于藤茶、青钱柳、桑叶单一或任两两组合袋泡茶。藤茶复合袋泡茶冲泡方便,汤色橙黄、清澈明亮、香气独特、口感微苦回甘,富含总黄酮、总多糖,降血糖作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 张雪娇
    • 摘要: 藤茶本身营养素含量丰富,其含有多酚、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维生素等成分,并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例如云南、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区。藤茶黄酮是在藤茶中提取的一种绿色植物添加剂,该物质是藤茶主要的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藤茶干燥嫩茎叶中。藤茶中总黄酮含量为43.4%~44.0%,以二氢杨梅素、杨梅素、蛇葡萄素等为代表,二氢杨梅素是含量最高的一种黄酮物质,含量高达37.4%~38.5%。
    • 马文斌; 高梦祥; 王辰
    • 摘要: 以藤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藤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提取液、橙汁、白砂糖、柠檬酸添加量的配方;以浊度差为指标,研究混合增稠剂对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藤茶提取液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C、提取时间30 min、茶水比1∶100(g/mL);藤茶橙汁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藤茶提取液添加量60 mL/100 mL、橙汁添加量7.5 mL/100 mL、白砂糖添加量8 g/100 m L、柠檬酸添加量0.06 g/100 mL、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Na,CMC-Na)添加量0.10 g/100 mL、瓜尔豆胶添加量0.02 g/100 mL、海藻酸钠添加量0.08 g/100 mL。复合饮料呈淡黄色,有藤茶香味,口感柔和、稳定性好。
    • 许陈思菡; 沈周媛; 袁琢越; 路璐; 向延卫; 丁越
    • 摘要: 本文建立测定藤茶中总黄酮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对藤茶的水提工艺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藤茶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直接测定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适用于藤茶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传统浸提法,得到藤茶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2.0 h,提取2次。通过DPPH法对不同提取物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研究,发现藤茶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强弱与黄酮含量呈正相关性。藤茶中主要的4种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为杨梅素>槲皮素>二氢杨梅素>维生素C>橙皮素。
    • 郭海姣; 刘云; 刘进宝; 农桂龙; 刘雯
    • 摘要: 藤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 W.T.Wang的嫩茎叶,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我国壮族和瑶族人民将其幼嫩茎叶制成保健茶,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等,已有数百年的饮用历史。现有文献报道,从藤茶中分离鉴定得到57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酚类、甾体和萜类、挥发性成分、其他化学成分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藤茶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氧化、抗肿瘤、保肝、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本文对藤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以及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
    • 熊兰珍; 林露萍; 徐伟; 黄泽豪
    • 摘要: 藤茶是福建客家地区夏季常用的一味草药,通过搜集、整理福建客家藤茶的相关文献,考证其原植物,并采用显微生药制片对福建客家藤茶的原植物及其混淆品种进行显微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福建客家藤茶的基源植物是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是混淆品。从显微特征上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在叶中脉横切面构造上,中脉维管束数量及其排列方式两者存在差异;叶表皮特征上,表皮细胞形态不同;粉末特征上,纤维、非腺毛、导管等特征不同。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福建客家藤茶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利用提供参考。
    • 张崇文
    • 摘要: 2022年5月,湖北省来凤县旧司镇龙桥村的村民们纷纷背着背篓,到家门口的藤茶园采摘新鲜的藤茶。村民们将采摘的新鲜藤茶背到附近的加工厂,制作出好看、清爽的藤茶,销往县里、州里、省里……乡村公路在复杂的地形上蜿蜒着,连通到村民家门口,龙桥村已经变得四通八达。龙桥村传统的岩墙火砖的老房、危房都已拆除并在原址上新修了楼房,贫困户们摘了帽,住进了宽敞、干净、漂亮的安置屋。
    • 周防震; 龚琪雯; 周志; 陈梦洁; 汤克立
    • 摘要: 为探讨内生真菌对藤茶次生代谢产物二氢杨梅素合成和积累的影响,从藤茶茎叶中分离优势内生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和rDNA ITS区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制备内生真菌孢子悬液,施于藤茶实生苗叶面或于根际灌施,适时收集藤茶样本,干燥后用甲醇提取,并利用酶标仪进行吸光度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内生真菌LZC-2,经鉴定为藤茶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LZC-2高浓度孢子悬液及其灭活液,液面喷施和根际灌施均能显著降低藤茶叶片中二氢杨梅素的积累(P < 0.05);而LZC-2高浓度孢子悬液及其灭活液根际灌施均能显著增加杨梅素的含量(P < 0.05)。内生真菌LZC-2很可能是通过其诱导子调控藤茶植株次生代谢产物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积累的。
    • 黄耀宗; 郭清泉; 焦文娟; 赵甜甜; 张友胜; 黄国滋
    • 摘要: 该研究对比探讨了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硫酸-紫外法、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藤茶中多糖含量的准确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对4种方法的关键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方法学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进行了比较,再用最佳实验条件检测藤茶样品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用于藤茶多糖测定的最佳方法为苯酚-硫酸法,其最适紫外检测波长为485.5 nm,以葡萄糖为标准在0.1~0.6 mg/mL范围内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5 mL藤茶粗多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 mg/mL)反应体系中,在500μL浓硫酸、600μL 5wt%苯酚溶液、60°C水浴温度和20 min水浴时间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得其多糖含量为59.43%,其精密度最高(RSD 0.18%),稳定性最好(RSD 0.30%)。最后测得藤茶中幼嫩茎叶和粗老茎叶的多糖含量为9.87~10.47 mg/g和29.77~30.47 mg/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