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花岗质岩石

花岗质岩石

花岗质岩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77079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华南地质与矿产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等;花岗质岩石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文良、刘福来、郑常青等。

花岗质岩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7079 占比:99.82%

总计:77221篇

花岗质岩石—发文趋势图

花岗质岩石

-研究学者

  • 许文良
  • 刘福来
  • 郑常青
  • 于晓飞
  • 刘鹏
  • 吕志成
  • 姚磊
  • 庞振山
  • 施璐
  • 李永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佳林; 刘福来; 宋维民; 杨晓平; 王舫; 王丹
    • 摘要: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胶-辽-吉带造山过程保存了丰富的变质-变形、岩浆-构造热事件与成矿作用记录,带内广泛存在的高压麻粒岩变质作用演化p-T-t轨迹呈顺时针,指示胶-辽-吉带经历了俯冲-碰撞-后碰撞折返伸展造山过程,但这时期的俯冲碰撞或陆-陆碰撞与之后伸展造山作用的时代目前仍有争议。本文对丹东地区大楼房古元古代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1873~1869 Ma,获得岩体的侵位时限为古元古代。大楼房岩体以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具有高SiO_(2)(72.39%~74.20%)、中等Al_(2)O_(3)(14.66%~15.40%)、中等CaO(1.35%~1.84%)和低MgO(0.07%~0.35%)含量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型,具强烈的Eu正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等高场强元素,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与Ⅰ型花岗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εHf(t)值为-1.76~+1.45,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607~2425 Ma,代表岩浆源区不仅来自地壳物质再循环,还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加入到地壳中或有新生地壳的生成。不同于碰撞后伸展造山作用的花岗质岩石,丹东地区古元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花岗岩特征类似,且与北邻的集安地区泥质麻粒岩变质年龄相近,暗示胶-辽-吉带在古元古代晚期可能仍然存在俯冲碰撞作用,这对探讨该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及其后的碰撞后伸展作用的过程和时限提供了重要约束。
    • 王志伟; 朱泰昌; 于静文; 袁玲玲
    • 摘要: 兴安-艾力格庙地块(XAB)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内微陆块的一部分,存在大量中-新元古代地质记录。然而,对于古老地壳物质的起源、时空分布及其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仍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本文对内蒙古二连浩特地区中元古代、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进行了综合研究。中元古代(1450 Ma)正长花岗岩的侵入标志着兴安-艾力格庙地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可以从苏尼特左旗向西延伸至二连浩特北部。含中元古代继承锆石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具有元古宙的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进一步表明地块西部之下广泛存在元古宙地壳物质。元古宙地壳的旋回生长和再造与超大陆旋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此外,在1450~1360 Ma期间,西部(二连浩特)新生地壳生长和东部(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古老地壳再造过程的差异可能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后撤式俯冲作用的结果;而在1.2~1.0 Ga期间地壳再造和0.9~0.7 Ga地壳生长则可能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聚合和裂解过程的响应。此外,也证实了在中亚造山带古生代多阶段增生过程中新元古代地壳再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 崔芳华; 徐学纯; 郑常青; 姚文贵; 施璐; 王路远
    • 摘要: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期间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并引发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但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的具体时限仍未有定论.本文对辽西兴城地区中生代药王庙~磨盘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石中岩浆成因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3~186 Ma,岩体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石全碱含量较高,属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与I型花岗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Pb等,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及P元素;岩浆成因锆石εHf(t)值为-12.94~-7.39,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05~1.69 Ga,其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辽西兴城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陆缘花岗岩特征类似,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导致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古太平洋对华北克拉通东部的俯冲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而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是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北克拉通俯冲作用的响应..
    • 陈国楷; 张健; 尹常青; 刘锦; 余晨颖; 俞鑫源; 刘明飞
    • 摘要: 粤西放鸡岛地区位于华夏地块东南缘,广泛出露强烈深熔且剪切变形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以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为主,但其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薄弱,其是否与邻区(如云开地区等)经历了相似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并不确定.本次通过对放鸡岛出露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同时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强烈深熔且变形的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早志留世(436~432 Ma),并保留了众多中-新元古代(1183~700 Ma)的继承锆石.侵入到该花岗质片麻岩中的未变形花岗质岩脉结晶年龄为~427 Ma,据此限定了放鸡岛地区深熔变形时代为436~427 Ma.同时,两种岩性样品都显示出相似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花岗质片麻岩与未变形的花岗质岩脉样品的铝饱和指数A/CNK比值为1.10~1.24,均显示出过铝质特征.LREE/HREE值为2.07~3.98,(La/Yb)N值为5.93~22.27,富集轻稀土元素,并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锆石 εHf(t)值显示强烈负值(-22.8~-4.3),tDM2为2820~1688 Ma,平均值为2028 Ma,表明该区花岗质岩石来源于华夏地块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显示放鸡岛花岗质岩体与邻区(如云开地区)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同的岩石成因,属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伸展构造背景下深熔作用的产物.
    • 井佳浩; 杨浩; 高妍; 兰丽雪; 吴浩然
    • 摘要: 对佳木斯地块林口县大二龙村地区花岗质岩石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该地区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与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年龄分别为531 Ma和501 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铁、镁的特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Th、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及P元素.花岗闪长岩与碱长花岗岩分别为中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和碱性系列高分异I型花岗岩.两者均起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综合本文数据以及区域研究成果,认为佳木斯地块早古生代岩浆活动形成于麻粒岩相峰期变质作用之后,由加厚地壳垮塌造成的伸展构造背景.
    • 高奕霖; 赵静; 龙晓平
    • 摘要: 为揭示祁连造山带大陆地壳形成及早期构造演化历史,该文对马衔山岩群内2类花岗质岩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结晶年龄分别为958±17 Ma和934±5 Ma,代表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SiO2含量为66.00 ~ 67.99 wt.%,K2O/Na2O为0.34~0.89,铝饱和指数均大于1.0(1.11~1.15),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初始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i为0.694231 ~0.704632,具有富集的εNd(t)值(-5.93~-5.06),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为2.02 ~2.10 Ga.与花岗闪长岩相比较,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SiO.含量(69.02 ~ 73.57 wt.%)和K2O/Na2O比值(0.79 ~ 1.74),接近的A/CNK值(1.07 ~1.12),显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εNd(t)值为-5.42 ~-4.83,略低于同期花岗闪长岩,给出略微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1.99 ~ 2.04 Ga).上述2组岩石样品均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伴随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47 ~ 0.81),并具有明显的Nb、Ta、Ti和P等元素亏损,Rb、Th、K、Hf和Zr等元素相对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马衔山岩群的其他研究进展,该文认为这一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早期S型花岗岩是古元古代地壳杂砂岩的高温部分熔融的结果,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祁连山造山带与华南同时期岩浆事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揭示两者具有构造亲缘性并一起参与了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
    • 崔迎春; 马立杰; 刘晨光; 王庆超; Andreas LÄUFER
    • 摘要: 为了探讨横贯南极山脉休斯陡崖花岗质岩体的岩石成因,对其开展了岩相学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休斯陡崖岩体主体岩石为二长花岗岩,后期被细粒二长花岗岩岩脉侵入.二者都具有高硅、富碱和高钾特征,里特曼指数小于3,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值小于1;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布型式具有Rb、Th、U和K元素富集,Nb、Ta、Nd和Ti等元素亏损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轻稀土富集.主期二长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具有轻微的负Eu异常,而岩脉具有正的Eu异常.休斯陡崖岩体的岩石类型为钙碱性准铝质Ⅰ型花岗岩,源区为下陆壳,并伴有幔源物质的混入.在源区,岩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斜长石、 钛铁矿、 金红石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岛弧环境.
    • 崔芳华; 徐学纯; 郑常青; 姚文贵; 施璐
    • 摘要: 目前对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仍存在地幔柱、加厚/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俯冲板片脱水导致地壳熔融等不同认识.辽西兴城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组成,岩浆成因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岩浆活动主要发生于晚侏罗世(156Ma)、早白垩世早期(139Ma)、早白垩世中期(130~ 125Ma).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且具有富集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等活动陆缘岩浆岩特点,表明辽西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发生与俯冲作用有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56~ 139Ma)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Ⅰ型花岗岩类似,同时具有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22.70~-18.66)和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387~ 2767Ma),其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老中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130Ma的花岗质岩石同样具有与Ⅰ型花岗岩相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但其Hf同位素组成突变为亏损(εHf(t)=+3.64~ +6.22、tDM1=537~969Ma),其初始岩浆起源于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混入少量亏损地幔物质组分;形成于125Ma的花岗质岩石为碱性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其他岩石有所不同,具有负的εHf(t)值(-17.30~-11.56)和相对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年龄(tDM2=1917~2278Ma),初始岩浆可能起源于较为古老的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形成于160~ 139Ma的花岗质岩石具有Ⅰ型、高钾钙碱性、与埃达克质岩石类似的高Sr/Y、低Y含量特征和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而形成于130~120Ma的花岗质岩石具有A型、碱性、与典型岛弧岩浆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相对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同时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具有向洋年轻化的特点,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156~ 139Ma期间可能受到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作用,而139~130Ma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开始回撤,130~125Ma进入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持续回撤导致的强烈区域伸展作用阶段.古太平洋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岩石圈地幔并形成幔源岩浆,幔源岩浆不断底侵作用于古老/新生地壳使其发生部分熔融为花岗质岩石提供岩浆来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