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脾脏损伤

脾脏损伤

脾脏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4243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第五届年会、2010 国际腹部创伤暨第十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等;脾脏损伤的相关文献由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洪池、乔海泉、代文杰等。

脾脏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4243 占比:99.32%

总计:24409篇

脾脏损伤—发文趋势图

脾脏损伤

-研究学者

  • 姜洪池
  • 乔海泉
  • 代文杰
  • 余元怀
  • 刘哲
  • 刘波
  • 刘蕾
  • 史宇恒
  • 山松
  • 崔建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海斌; 傅文杰; 薛彦俊; 封书德; 翟玉清
    • 摘要: 探讨脾脏损伤腹腔内出血超声诊断及出血量评估。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70例腹部外伤腹腔内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并根据肝前间隙、肝肾隐窝、脾肾隐窝、下腹部4个腹腔间隙有无积液,通过与术中实测出血量对比推测实际出血量。结果显示,腹部超声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脾脏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88.6%(62/70),1个腹腔间隙有积液时的腹腔内平均出血量为(1416.7±1057.2)mL,显著低于2个及以上腹腔间隙有积液时出血量(P=0.015)。结果表明,腹部超声诊断脾脏损伤的准确率较高且与腹部CT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并可初步评估腹腔内出血严重程度,为脾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 孔庆寅; 陈伟
    • 摘要: 目的 观察化瘀方对脓毒症大鼠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化瘀方低剂量组、化瘀方中剂量组、化瘀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5 g/mL、0.5 g/mL、1 g/mL化瘀方灌胃,连续7 d.除空白组外,其余组于实验第8天采用脂多糖尾静脉注射制备脓毒症模型.造模6 h后取血,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脾脏标本,HE染色观察脾脏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组织中CD4+T、CD8+T细胞比例并计算CD4+T/CD8+T比值,RT-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TLR4 mRNA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脾窦扩张充血,内皮细胞水肿,巨噬细胞增多,淋巴小结结构破坏,脾细胞固缩凋亡.化瘀方各组大鼠脾脏损伤情况相比模型组大鼠轻,其中高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化瘀方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组织中CD4+T和CD4+T/CD8+T比值明显降低(P均<0.05),CD8+T和TLR4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均<0.05).化瘀方各组大鼠脾脏组织中CD4+T和CD4+T/CD8+T比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CD8+T和TLR4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 化瘀方可以减轻脓毒症大鼠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控TLR4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关.
    • 乔石; 闵思明; 甘思言; 陈赛红; 陈俊宇; 张炎达; 黄一帆; 马玉芳
    • 摘要: 为探究太子参参须多糖(RPFRP)对环磷酰胺(CY)造成的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本研究将96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成CK组(空白对照组),CY组(模型组),100 mg/kg、200 mg/kg、400 mg/kg RPFRP组(即低、中、高剂量RPFRP组)和200 mg/kg APS组(黄芪多糖组,阳性对照组).实验开始后第1 d~第3d,CK组每天腹腔注射(ip)适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ip 80 mg/kg的CY,对小鼠造成免疫抑制后于第4d~第17d,CK组和CY组小鼠每天灌胃(ig)双蒸水,RPFRP组和APS组分别ig相应剂量的RPFRP和APS.第18d迫杀小鼠,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MTT法检测小鼠NK细胞对淋巴瘤细胞(YAC-1)的杀伤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数量、脾淋巴细胞的凋亡;通过qRT-PCR检测小鼠脾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显示,与CY组相比,中剂量的RPFRP能够显著增强免疫抑制小鼠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RPFRP可显著提高免疫损伤小鼠脾脏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以及CD4+/CD8+比值(p<0.05),显著降低因CY所致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凋亡(p<0.05);较CY组,各剂量RPFRP组小鼠IL-2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IL-4、IL-6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RPFRP低、中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各剂量RPFRP组和APS组小鼠T盒子转录因子(T-bet)的转录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GATA结合蛋白3(GATA-3)的转录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且T-bet/GATA-3的比值更接近于CK组.上述结果表明,RPFRP能够改善因CY所致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降低,调节小鼠脾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降低脾淋巴细胞的凋亡,且中剂量的RPFRP能显著提高小鼠脾NK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发挥其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本研究为RPFRP的临床应用和对机体免疫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沈艳锋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实施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的过程中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本次试验研究155例患者的时间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均为我院急诊科收治且确诊的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同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气胸、肺不张、纵膈气胸、纵膈血肿、脾脏损伤以及肝脏损伤、皮下气肿、胰腺损伤、肾脏损伤、胸腔积液和膈肌损伤、腹腔积血、锁骨骨折、肋骨骨折、肠系膜撕裂伤、其他急性胸腹部创伤的准确率与X线检查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扫描时间与X线相比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急性胸腹部创伤诊断的过程中,多层螺旋CT的运用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更加有效的观察到病灶与各脏器之间的关系,为医师的进一步诊断与治疗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具有理想的诊断效果与价值。
    • 山松; 史宇恒
    • 摘要: 目的探索急诊床边超声检测在腹部闭合伤患者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意义。方法对2017年01月--2019年11月诊断并治疗的44例腹部闭合伤患者予以研究,全部患者都接受急诊床边超声检测,有15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有2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总结手术后诊断和临床诊断结果、急诊床边超声诊断结果,记录采取差异性临床治疗方法的患者急诊床边超声诊断结果。结果急诊床边超声诊断对肝脏损伤诊断准确率相对比对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差异性较小(P>0.05),急诊床边超声诊断对肝脏损伤诊断准确率、对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相对比对胰腺损伤诊断准确率加大(P0.05),采取保守治疗方法的患者急诊床边超声检测漏诊例数相对比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加大(P<0.05)。结论腹部闭合伤肝脾胰损伤患者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中运用急诊床边超声检测展示较优效果,有助于此类患者临床确诊,并有利于为其选取适宜治疗方法。
    • 齐洪广; 傅继宁; 张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脾门血管解剖学基础在外伤腹腔镜脾脏切除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我科20例外伤后导致脾脏损伤的患者,腹腔镜下脾脏切除的手术资料.结果 18例完成腹腔镜脾脏切除术,2例术中出血较多中转开腹,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脾门血管解剖学基础提示在分离脾门血管操作中,分支型为主,在胰腺尾部上缘结扎、离断脾动脉,分级结扎脾门血管,在脾脏损伤腹腔镜脾切除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山松; 史宇恒
    • 摘要: 目的 探索急诊床边超声检测在腹部闭合伤患者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意义.方法 对2017年01月--2019年11月诊断并治疗的44例腹部闭合伤患者予以研究,全部患者都接受急诊床边超声检测,有15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有2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总结手术后诊断和临床诊断结果、急诊床边超声诊断结果,记录采取差异性临床治疗方法的患者急诊床边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急诊床边超声诊断对肝脏损伤诊断准确率相对比对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差异性较小(P>0.05),急诊床边超声诊断对肝脏损伤诊断准确率、对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相对比对胰腺损伤诊断准确率加大(P<0.05);采取保守治疗方法或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在急诊床边超声诊断肝脏损伤例数、诊断脾脏损伤例数、诊断胰腺损伤例数方面差异性较小(P>0.05),采取保守治疗方法的患者急诊床边超声检测漏诊例数相对比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加大(P<0.05).结论 腹部闭合伤肝脾胰损伤患者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中运用急诊床边超声检测展示较优效果,有助于此类患者临床确诊,并有利于为其选取适宜治疗方法.
    • 华春秀
    • 摘要: 目的: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E)对糖尿病大鼠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0E低剂量处理组、20E中剂量处理组和20E高剂量处理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动物给予50 mg/kg盐酸二甲双胍,20E低剂量处理组、20E中剂量处理组和20E高剂量处理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 mg·kg^-1·d^-1、10 mg·kg^-1·d^-1和100 mg·kg^-1·d^-1的20E溶液。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脾脏的形态学改变,测定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分析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白介素(Interleukin,IL)-7和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脏明显损伤。与模型组相比,20E高剂量组SOD、CAT、GSH-Px和GR水平分别提高了78.63%(P<0.05)、51.76%(P<0.05)、2.95倍(P<0.01)和41.11%(P<0.05)。20E高剂量组IL-7和IL-10水平分别增加1.66倍(P<0.01)和1.21倍(P<0.01)。结论:20E对糖尿病大鼠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脾脏抗氧化能力和提高IL-7、IL-10表达有关。
    • 石聪辉; 纪旭; 夏挺; 郁毅刚; 郑志鹏; 刘美玲; 陈桂喜
    • 摘要: 目的 探讨脾脏损伤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127例钝性脾脏损伤患者,男性105例,女性22例;年龄8~67岁,平均37.2岁.脾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中国天津4级法):Ⅰ级28例、Ⅱ级44例、Ⅲ级37例、Ⅳ级18例.其中78例经非手术治疗(NOM组):68例重症监护下内科NOM,1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痊愈,49例接受手术治疗(OM组):40例直接选择OM,9例NOM失败后改行OM.手术方式:生物胶粘合止血+缝合修补术2例、射频凝固止血+缝合修补术2例、脾部分切除术5例、脾切除术40例.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一般资料、脾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有无输血、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情况.结果NOM的比例61.4%(78/127),接受OM的比例38.6%(49/127).NOM组成功率89.7%(78/87).与OM组比较,NOM组患者脾脏损伤分级较轻(Ⅰ~Ⅱ级所占比例较高,85.9%vs.10.2%,χ2=70.229)、需要输血的比例较小(32.1%vs.75.5%,χ2=22.748)、ICU住院时间[(3.0±0.2)d vs.(4.5±0.6)d,t=20.389]和总住院时间[(15.3±1.5)d vs.(17.6±1.8)d,t=7.780]较短、病死率较低(0%vs.6.1%,χ2=5.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OM是处理脾脏损伤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加强病情评估和病例筛选有助于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