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水速率

脱水速率

脱水速率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0623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现代化农业、种子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第十三届全国木材干燥学术研讨会、2000年中日食品新技术研讨会等;脱水速率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扈光辉、李国良、李春霞等。

脱水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0623 占比:99.73%

总计:50762篇

脱水速率—发文趋势图

脱水速率

-研究学者

  • 扈光辉
  • 李国良
  • 李春霞
  • 王振华
  • 王明泉
  • 苏俊
  • 闫淑琴
  • 龚士琛
  • 兰芹英
  • 卢道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彤; 余克志; 张得正
    • 摘要: 为了准确预测冷冻干燥时间,本文基于传热传质理论,利用COMSOL软件对厚度为12 mm、半径为4 cm的红心火龙果片进行建模,模拟升华干燥阶段火龙果内部水蒸气流动耦合热质传递、火龙果温度分布特性、升华界面位移以及冰升华过程,预测升华周期,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吻合且误差较小,火龙果中心点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为0.9°C,火龙果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2%,脱水速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6.63%。本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升华干燥过程热质传递动态变化。通过模拟对比不同厚度火龙果片升华周期,同时考虑到冻干制品质量和产量,12 mm为红心火龙果片冻干最佳厚度。
    • 刘风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玉米品种离体叶片抗脱水能力差异及其与生理生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以3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脱水速率,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相对含水量(RWC)、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7个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个玉米杂交种的离体叶片脱水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先玉335叶片抗脱水能力最强、金穗3号次之,ly5502较差;生理生化分析表明,先玉335和金穗3号能在脱水胁迫后期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较低的电导率、积累较多的脯氨酸和较少的丙二醛。
    • 刘国宏; 朱锦泉; 付彦博; 扁青永; 魏亚媛; 李青军
    • 摘要: 2019-2020年调查52个玉米品种,按生理成熟时间顺序分为9月初(PD1)、9月中旬(PD2)、9月末(PD3)和10月初(PD4)4个生理成熟段,分析不同阶段成熟的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差异和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以此分析不同成熟阶段玉米适宜机械粒收时期。结果表明:春玉米籽粒脱水分为快速脱水期和缓慢脱水期,其中快速脱水期日均脱水速率达0.388%~0.850%、缓慢脱水期脱水速率达0.051%~0.501%,且不同生理成熟段籽粒含水率差异不显著。PD1、PD2、PD3、PD4成熟段玉米籽粒含水率由28%降至20%历时时间分别为14~15 d、32~35 d、31~34 d、46~50 d,所有玉米成熟所需时间约14~50 d。研究建立籽粒含水率动态变化及其适宜机械粒收时间的预测方法,为南疆地区合理配置玉米粒收品种及确定适宜机械粒收时间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
    • 张莹莹; 卢道文; 孙海潮; 牛永锋; 董文恒; 李永江; 张盼; 张晓辉; 庞文喜; 史丽丽; 张君; 唐保军
    • 摘要: 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及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和产量是决定能否实现籽粒机收的关键影响因素。试验选用生育期有明显差异的黄淮海区域夏玉米品种安玉308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运用曲线拟合软件对其籽粒灌浆和含水率变化进行动态拟合,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黄淮海区域机收品种的筛选及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授粉后28 d至授粉后49 d安玉308的平均灌浆速率为比郑单958快0.16 g/d,百粒干物重比郑单958高2.16 g;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比郑单958低3.14%,品种间差异显著;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比郑单958每天高0.20%,品种间差异显著;收获期苞叶、穗轴含水率明显低于郑单958,穗柄含水率没有明显差异;较郑单958增产6.89%。
    • 陈军; 张海军; 韩明明; 蒋方山
    • 摘要: 为解决黄淮海夏直播玉米成熟期短、脱水慢、栽培密度高(≥7.5×10^(4)株/hm^(2))导致的冠层光温利用率低等因素造成的减产问题,以籽粒机收夏玉米‘迪卡517’为试验材料,利用2种生长调节物质与行距模式配置的综合效应,分析其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灌浆速率及脱水速率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机收夏玉米生产用调节剂的选择及种植模式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5×10^(4)株/hm^(2)密度下氨基酸水溶肥处理,无论等行距或宽窄行模式,均能以较小的叶面积指数、较低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授粉15天后随着高效的灌浆速率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及产量,相对于等行距模式差异不显著的脱水速率,宽窄行模式有利于将高效的籽粒脱水峰值提前至授粉后35天,且灌浆周期提前至花后45天,但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仍不低于32%;而甜菜碱处理受宽窄行模式影响,生物产能过大,虽然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仍显著低于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建议黄淮海鲁中地区夏玉米‘迪卡517’推广70 cm+50 cm宽窄行栽培模式,6叶期喷施富锌氨基酸水溶肥提高收获指数与产量,若要实现籽粒机收,需通过延缓收获期来完成籽粒含水率不大于26%的脱水指标。
    • 胡新; 孙岩; 高世杰
    • 摘要: 通过对进口气吸播种机的播种盘进行改造,研发了“同行种粒粒间距远近间隔均布播种气吸盘”,推广了不受垄向影响的可复制易推广的高光效栽培模式,优化了栽培株距,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了增产增效加快脱水的效果。通过此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脱水速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光效栽培模式能够明显缩短玉米生育期进程,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加快子粒脱水。高光效栽培模式下,4个时期玉米的光能利用率优于常规栽培处理。在高光效栽培模式下,玉米的秃尖长显著少于对照处理,每公顷比对照增产0.1~2.4t,增产幅度为0.9%~28.9%。
    • 吴炜俊; 程丽娜; 肖更生; 徐玉娟; 余元善; 刘伟俊; 郑晓涛; 邹颖; 邹波; 李俊
    • 摘要: 为研究渗透、冷冻前处理对食品干燥品质的影响,同时为改善产品品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以蓝莓为研究对象,在对样品进行相同干燥处理(热风,30 h,60°C)前,进行不同组合模式的渗透(海藻糖、氯化钙、蔗糖)和冷冻-解冻(液氮-80°C,室温)前处理,以干果的脱水速率、含水量、色泽、质构、总糖、抗氧化活性物质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不同组合渗透、冷冻-解冻前处理对蓝莓物化品质影响显著,冷冻-解冻-渗透-干燥组为最优,较单一渗透处理组、单一冷冻-解冻处理组、未前处理组脱水速率分别提高5.55%、6.39%、36.91%;硬度分别提高8.59%、39.80%、909.00%;总糖含量保持率分别提高1.10、1.44、2.70倍,抗氧化活性(总酚、花色苷、ORAC)提高了16%以上。结果表明:冷冻-解冻处理可以促进渗透效果,渗透与冷冻-解冻前处理模式结合对干燥速率的加快和干燥品质的提升具有显著协同作用。
    • 刘学锐; 于青松; 窦克磊; 郭雪云; 姚丹丹; 郝茹雪; 张萌; 杨晴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脱水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冀东地区春玉米高密度种植、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前期筛选出的立杆特性良好的宜机收品种(京农科728和MC812)进行耐密性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对灌浆、脱水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两个春玉米品种的穗数和产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均在9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达到最大值;籽粒在灌浆期间百粒重表现出"慢-快-慢"S型上升趋势,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且到达峰值的时间和变化趋势一致,峰值均出现在吐丝后26 d.茎秆和苞叶脱水速率出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最大脱水速率和灌浆速率出现在60000~75000株/hm2种植密度;随着吐丝天数增加,两个品种籽粒、茎秆和苞叶的含水率整体上均表现出"慢-快-慢"下降趋势,且60000~7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的含水率比82500~90000株/hm2种植密度低.[结论]为保证冀东地区春玉米高产,建议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
    • 桂超; 陶乐仁; 张雅琦
    • 摘要: 本文采用无接触式称重法监测猪主动脉冷冻干燥过程,实时获取脱水速率,针对升华过程,通过采用准稳态传热模型结合脱水速率的变化来进行计算,获得升华温度、升华界面位移及传热量的变化规律.冻干参数分别设定为:预冻结温度-40 °C、一次干燥-20°C、二次干燥10 °C:、冻干箱压力10 Pa.结果显示,样品的平均含水量为74.24%,其中自由水含量为71.96%.在一次干燥阶段,升华温度缓慢升高并最终接近搁板温度.随着传热温差的减小,传热量迅速下降,自由水移除速率减慢.冰晶的升华主要集中在血管内外壁处,其传热量占总升华热的70%~90%.随着传热量的减少,升华界面的移动速度减缓.在升华干燥前期传质阻力随干燥层厚度以恒定速率增长,而后期受传热的限制传质阻力增幅变大.
    • 吴炜俊; 李俊; 程丽娜; 肖更生; 徐玉娟; 余元善; 刘伟俊; 郑晓涛; 邹颖; 邹波
    • 摘要: 为研究渗透、冷冻前处理对食品干燥品质的影响,同时为改善产品品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以蓝莓为研究对象,在对样品进行相同干燥处理(热风,30 h,60°C)前,进行不同组合模式的渗透(海藻糖、氯化钙、蔗糖)和冷冻-解冻(液氮-80°C,室温)前处理,以干果的脱水速率、含水量、色泽、质构、总糖、抗氧化活性物质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不同组合渗透、冷冻-解冻前处理对蓝莓物化品质影响显著,冷冻-解冻-渗透-干燥组为最优,较单一渗透处理组、单一冷冻-解冻处理组、未前处理组脱水速率分别提高5.55%、6.39%、36.91%;硬度分别提高8.59%、39.80%、909.00%;总糖含量保持率分别提高1.10、1.44、2.70倍,抗氧化活性(总酚、花色苷、ORAC)提高了16%以上.结果表明:冷冻-解冻处理可以促进渗透效果,渗透与冷冻-解冻前处理模式结合对干燥速率的加快和干燥品质的提升具有显著协同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