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脊柱术后

脊柱术后

脊柱术后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专利文献28003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护士进修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等; 脊柱术后的相关文献由47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添龙、王向阳、程细高等。

脊柱术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8003 占比:99.75%

总计:28073篇

脊柱术后—发文趋势图

脊柱术后

-研究学者

  • 吴添龙
  • 王向阳
  • 程细高
  • 贾惊宇
  • 刘永辉
  • 刘艳
  • 孟宝宝
  • 崔宏勋
  • 李明
  • 杨恬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军; 樊国峰; 汪阳林; 杨宝昌; 董巍; 张天一; 李立新
    • 摘要: 目的探究脊柱术后细菌感染过程中脂多糖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途径诱导降钙素原(PCT)的机制。方法60只雌性C57BL/6小鼠(9周龄,18~22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革兰阴性(G-)感染组和革兰阳性(G+)感染组,每组20只。通过体内生物发光测量小鼠细菌感染数量。通过蛋白印迹法分析小鼠组织脂多糖、TLR-4、NF-κB和PCT的蛋白表达。通过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通过蛋白印迹法分析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通过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分析核因子KappaB抑制剂的激酶(IKK)α/β、IκB和p65的mRNA表达。结果术后第1天,各组小鼠细菌感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和3天,G-感染组和G+感染组的细菌数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和G+感染组脂多糖、TLR-4、NF-κB和PCT的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和G+感染组血清TNF-α、IL-6和IL-1β浓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和G+感染组Bax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Bcl-2蛋白表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术后G-/G+菌感染过程中,通过激活脂多糖、TLR-4、NF-κB、PCT途径,诱导促炎和细胞凋亡。TLR-4和PCT途径可能在未来成为治疗脊柱术后感染的潜在疗法。
    • 欧会芝; 陈玉梅; 刘凡; 樊丽; 文艺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疗法治疗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脊柱手术术后恶心、呕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敷天突穴、内关穴和中脘穴,试验组给予砂仁-生姜贴敷,分别于0、4、8、12、24h,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变化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变化评分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8、12、24h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变化评分和疼痛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变化程度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疗法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呕吐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范雅萍
    • 摘要: 目的:探究脊柱术后患者首次起床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遴选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时段内脊柱手术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性设置分组,实施常规护理30例(记作对照组),开展集束化护理措施30例(记作研究组),对血压水平、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评估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更低,同时站立体位下研究组血压水平更高,组间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术后治疗过程中配合集束化护理对有效控制及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价值,可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风险.
    • 杨晓悦; 张瑜; 陈红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脊柱术后谵妄预防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骨科收治的12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谵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术后谵妄护理中,可降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 李利和
    •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预防脊柱术后下肢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 40 例脊柱术后患者为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预防脊柱术后下肢血栓的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实验组术后患 者发生下肢血栓的几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将针对 性护理应用于脊柱术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血栓发生率,效果十分明显。
    • 孔赏; 卢汪钰; 李俊毅; 马虎升; 吴晓阳; 吕振超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虚汤加减治疗脊柱术后阴虚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脊柱术后发热患者,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清虚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第1天、第6天变化情况,首次用药后 1h体温下降度数及退热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3、第5天体温变化情况,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白蛋白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h体温下降度数低于对照组,而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体温测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之间有显著差异(F=59.523,P<0.05);观察组治疗前体温最高,治疗第一天后降温最快,对照组治疗前体温较高,治疗第一天较第三天、第五天体温下降速度快,且观察组降温优于对照组(F=5.870,P=0.003);从时间点来看,治疗前2组体温未见明显差异(t=0.437,P=0.664),其余时间点观察组体温较低;治疗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2.525,P=0.067)。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总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虚汤加减治疗脊柱术后阴虚发热较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作用时间长、临床效果好。
    • 马清华; 苏丹; 王瑞玲
    • 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腰椎管狭窄减压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根据患者血栓风险等级采用预见性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血流速度变化情况,观察患者DVT及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 d及术后1周时,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D-二聚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维持至术后1周时,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5.2%(3/58),对照组发生率15.5%(9/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管狭窄术后,根据患者血栓危险等级采用物理预防、机械预防、床尾抬高及药物预防等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快速促进下肢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莫雪晴; 邹圣洁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模式对脊柱术后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手术患者280例,根据患者是否行EHP治疗分为EHP组和非EHP组各140例,EHP组采用EHP方案,非EHP组采用常规物理预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及血凝指标.结果 EHP组极高危患者与全部患者血栓发生率均低于非EH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P组术后第三天和第七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非EHP组(P<0.05).结论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模式可降低脊柱术后血栓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