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脉证

脉证

脉证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1054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交流会等;脉证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丽、张友堂、段雷等。

脉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1054 占比:99.11%

总计:11153篇

脉证—发文趋势图

脉证

-研究学者

  • 孙丽
  • 张友堂
  • 段雷
  • 毛照海
  • 王胜
  • 黄莉
  • 齐荣福
  • 于国昌
  • 于涛
  • 于淑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示,中医应用方药治病的方法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陈建国所著《经方脉证图解》就是对这一方法的践行。临床应用一张方治病能够取效,是因为符合了这张方对应的病机,而相应的病机会客观地体现在脉诊信息中,对应于某一张方病机的脉诊信息,就是这张方的脉证
    • 张会择; 曾跃琴; 赖宇
    • 摘要: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宣肺降逆、清热平喘的作用,主治内有郁热兼外有表寒之咳嗽。以“脉证”一体思想为指导,凡见反映肺热壅盛之右寸脉浮数而滑,便以该方宣肺清热,并据脉象辨兼证之主次轻重,作相应加减化裁,如此则方证、药证合拍,收效满意。
    • 摘要: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示,中医应用方药治病的方法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陈建国所著《经方脉证图解》就是对这一方法的践行。临床应用一张方治病能够取效,是因为符合了这张方对应的病机,而相应的病机会客观地体现在脉诊信息中.
    • 摘要: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示,中医应用方药治病的方法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陈建国所著《经方脉证图解》就是对这一方法的践行。临床应用一张方治病能够取效,是因为符合了这张方对应的病机,而相应的病机会客观地体现在脉诊信息中,对应于某一张方病机的脉诊信息,就是这张方的脉证。临床中,只要准确把握一张方的脉证和方证,就可以准确地应用方药治病。
    • 姚鑫; 黄作阵
    • 摘要: 本文对张仲景“可”与“不可”篇5个古传本的章节命名进行文献研究,探究其命名变化的形式、原因及诸版本之间的关系。章节命名大致经历了从“病某某证”到“辨某某病形证治”再到“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这3个主要阶段。从“病某某”到“辨某某”的转变,可能受到南北朝时期《伤寒杂病论》离析出《辨伤寒》的影响。“形证”属同义复用词语,与“证”意义相同,并进一步发展为“脉证”。孙思邈将唐本《伤寒论》章节命名调整为“忌宜”的形式。《金匮玉函经》的章节命名与淳化本《伤寒论》为同一系统,宋本《伤寒论》由此继承而来。
    • 摘要: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示,中医应用方药治病的方法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陈建国所著《经方脉证图解》就是对这一方法的践行。临床应用一张方治病能够取效,是因为符合了这张方对应的病机,而相应的病机会客观地体现在脉诊信息中,对应于某一张方病机的脉诊信息,就是这张方的脉证。临床中,只要准确把握一张方的脉证和方证,就可以准确地应用方药治病。本书以图示的方式,通过对50张常用经方“病机脉证图”的详细阐释,既能够帮助读者领会经方对应的病机,也能够帮助掌握其对应的脉证。书中还解读了经方的方证,对药物组成相似或病机相似的经方,从脉证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鉴别,对于指导经方的临床应用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闫宁哲; 阎玥; 史绮; 李友林
    • 摘要: 六经主气不同,所属经脉、脏腑不同,其表证、里证亦各有侧重。太阳病篇中表证脉证独全,其他五经又详于内而略于表,故使其他五经表证易被人忽略。在探析六经皆有表证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太阳病表证、阳明病表证、少阳病表证,以及外寒直中或阳气来复时,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所引起的表证,阐述其脉证与病机,以期丰富临床中表证的辨证体系,拓展治疗思路。表证并非太阳病所独有,而是贯穿于整个伤寒六经体系。
    • 王炎; 张大伟
    • 摘要: 《脉理求真》为清代黄宫绣所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脉法心要组成,主要介绍诊脉部位、各种脉象及脉证关系等内容;第二部分由四言脉要增删组成;第三部分由经脉歌诀组成,简便易知,供人习诵。《脉理求真》学术思想精要可概括为:气本一贯、不拘部位,即医者持脉,不应局限于某部,不可呆用俗传脉法而不知变化,应三部九候综合判断;胃气为本、重视中州,即胃气为诊脉之要,诊察胃脉有必要观察病家饮食;脉类阴阳、纲目比类,即用"对待""比类""纲目"三法门将脉学分类总结。
  • 9. 木防己汤析疑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李亚南; 许二平
    • 摘要: 《金匮要略》中木防己汤的基本脉证、主治证机及方药配伍等存在诸多争议.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原文及相关文献,认为其条文中所论的病位"膈间"位于三焦膈膜之间,涉及的脏腑有心、肺、胃;"面色黧黑"是水饮之色并不是瘀血所致;而"虚者""实者"当指脉象的虚实.本方的主治证机为饮停津伤、虚热内扰证,治以通阳散饮、清热利水,方中所用大量石膏是取其性味辛寒,以散饮清热,木防己汤对于临床中虚实寒热错杂的水饮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孙增为; 张旭红; 魏秀敏; 李春民; 齐春雷
    • 摘要: 目的:分析526例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首诊的症状、舌象、脉象及病机.方法:将临床诊治患者526例首诊为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划分无肺热证咳嗽和有肺热证咳嗽.结果:肺热证者占11.0%,无肺热证者占91.2%.结论:首诊为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中具有肺热证远低于无肺热患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