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肱骨中下段骨折

肱骨中下段骨折

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631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健康之路、中国社区医师、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年四川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等;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振东、于兵、刘峰等。

肱骨中下段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1.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631 占比:98.93%

总计:12768篇

肱骨中下段骨折—发文趋势图

肱骨中下段骨折

-研究学者

  • 张振东
  • 于兵
  • 刘峰
  • 周金华
  • 张文玺
  • 张晨鹏
  • 张燊
  • 徐文强
  • 徐火荣
  • 方文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中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经前方入路微创内固定技术(MIP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4—2020-01驻马店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4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9例;年龄23.67岁(范围:20~39岁)。骨折AO分型:A型25例,B型17例,C型4例。均采用LCP经前方入路MIPO治疗。记录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随访12.98个月(范围:10~22个月),统计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采用Neers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6min(范围:53~124min),术中出血量140mL(范围:65~260mL)。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住院时间7.28d(范围:7~11d)。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5.36周(范围:11~20周)。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39%(42/46),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43/46)。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实施LCP经前方入路MIPO治疗,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低、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肘关节功能的改善。
    • 郑建荣; 黄玉良; 巫红波; 邬哲慧; 陈锐雄
    • 摘要: 目的:分析肱骨远端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前外侧入路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外侧入路组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采用前外侧入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桡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ayo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外侧入路组Mayo关节评分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效果较好,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未增加,值得推广.
    • 吴胜祥; 李环如; 郭思远; 陆帅
    • 摘要: 目的 研究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双柱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 1月至2019年6月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30例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双柱固定的实验组和前外侧切口的解剖钢板固定的对照组.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 围手术期指标方面,实验组手术时间(62±21)min、术中出血量为(92±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6.1±1.7)d;对照组手术时间(82±15)min、术中出血量为(131±23)mL、术后住院时间为(9.4±2.5)d.两组间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1±1.2)个月,对照组为(4.7±1.5)个月;肘关节功能方面实验组的3个月和6个月的优良率为93.33%和100%、对照组为73.33%和8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肱骨中下段特殊的解剖结构,采用双柱固定可以获得较好的稳定性,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 张益平
    • 摘要: 目的 观察前侧入路MIPO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1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前侧入路MIPO,比较两组手术及康复指标差异,评价术后疼痛反应、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7天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侧入路MIPO可有效降低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反应,缩短康复周期,减少术后并发症.
    • 周金华; 曹光华; 陈逸明; 朱华; 张晨鹏; 张文玺
    • 摘要: 背景:肱骨中下段骨折可通过手法闭合复位接骨板固定实现微创治疗,但反复闭合复位及螺钉置入过程中可能损伤桡神经,如何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并实现接骨板的准确塑形及安全固定是微创治疗的焦点。目的:探讨结合3D打印应用干骺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微创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3例闭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26~76岁,平均(49.7±12.1)岁。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均采用干骺端LCP治疗,其中22例术前行3D打印并行模拟手术(3D打印组),21例未行3D打印(对照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医源性桡神经及肌皮神经麻痹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1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平均(14.3±2.3)个月。3D打印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和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臂肌皮神经支配区域麻木,术后3个月渐好转。3D打印组术后1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均为100%。结论:结合3D打印干骺端前侧插入LCP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更快、更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
    • 周金华; 曹光华; 陈逸明; 朱华; 张晨鹏; 张文玺
    • 摘要: 背景:肱骨中下段骨折可通过手法闭合复位接骨板固定实现微创治疗,但反复闭合复位及螺钉置入过程中可能损伤桡神经,如何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并实现接骨板的准确塑形及安全固定是微创治疗的焦点.目的:探讨结合3D打印应用干骺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微创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3例闭合性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26~76岁,平均(49.7±12.1)岁.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均采用干骺端LCP治疗,其中22例术前行3D打印并行模拟手术(3D打印组),21例未行3D打印(对照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医源性桡神经及肌皮神经麻痹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1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 16个月,平均(14.3±2.3)个月.3D打印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D打印组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当,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和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臂肌皮神经支配区域麻木,术后3个月渐好转.3D打印组术后1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均为100%.结论:结合3D打印干骺端前侧插入LCP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更快、更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
    • 张大伟; 李东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肱骨亚髁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65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肱骨亚髁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X-Ray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不少于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5例,均为挫伤,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3例,6个月后均恢复正常.1例延迟愈合,于术后9个月时达到临床愈合.术后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61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8.46%.结论 肱骨亚髁锁定板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一种良好内固定物,临床效果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