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罪责

罪责

罪责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清华法学、人民检察等; 罪责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瑞杰、阿健、姚晋扬等。

罪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100.00%

总计:162篇

罪责—发文趋势图

罪责

-研究学者

  • 李瑞杰
  • 阿健
  • 姚晋扬
  • 孙立红
  • 张培
  • 罗冠杰
  • 郭自力
  • 陈尔彦
  • Dr.X
  • Ingeborg Puppe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卫国
    • 摘要: 海德格尔将尼采解读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但如果遵循尼采《论道德的谱系》中批判基督教道德起源的线索,从他的视角审视海德格尔就会发现,海德格尔本人没有跳出“在场形而上学”的案白,因持守着在场的,特别是本真的此在,与世界发生对時而摆脱不了“怨恨”;因在更加根本的生存论层面上揭示出此在的罪责存在和否定特性,而将“负罪感”进一步升级;因坚持追求虚无的真理,持守存在之真理和此在之生存的结构性关联,而成为“禁欲主义理想”表面的反对者或真正的虚无主义者。由此引发的两位思想家方方面面的争辩,有助于我们辩别二者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异同及其共同的局限,进而找到克服西方形而上学的出路。
    • 方菲
    • 摘要: 法律无法忽视假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晓云也终将无法逃脱自己的罪责。开庭结束后,晓云对检察官哭着表示:“我想陪伴孩子长大,可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你可太糊涂了,你们这样挣钱是犯罪行为。”回想起民警的问话,文慧仍然感觉一阵窒息。被公安机关抓捕时是文慧做全职妈妈的第3年,生活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并非是她期待的模样。
    • 李晶; 肖孟茜
    • 摘要: 艾利斯·马瑞恩·扬通过回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掀起的有关罪责问题的“大争论”,引入政治责任话语,将对纳粹大屠杀罪责的思考扩大至历史性不正义的正义理论视域。在她看来,面向未来的共担责任的社会连接责任模式,相较强调追责的法律责任模式更适宜于分析历史性不正义。正确看待历史性不正义,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揭示历史性不正义的真相;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增强历史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向前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张培
    • 摘要: 《科里尼案件》是德国作家费迪南德·冯·席拉赫2011年发表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事件的起因涉及二战历史和二战后对战犯的惩罚问题.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创伤与记忆重塑过去,拎出罪责.席拉赫揭露纳粹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聚焦战后德国司法界的一桩丑闻所引发的后果.对于席拉赫而言,从法律的视角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创伤、记忆和罪责,是回望过去、直视现在、面对未来的重要途径.
    • 张培
    • 摘要: 《科里尼案件》是德国作家费迪南德·冯·席拉赫2011年发表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事件的起因涉及二战历史和二战后对战犯的惩罚问题。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创伤与记忆重塑过去,拎出罪责。席拉赫揭露纳粹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聚焦战后德国司法界的一桩丑闻所引发的后果。对于席拉赫而言,从法律的视角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创伤、记忆和罪责,是回望过去、直视现在、面对未来的重要途径。
    • 李习羽
    • 摘要: 威廉斯认为现代道德哲学中的罪责概念会使我们误解自己的生活,只有引入对羞耻的理解,才能使人良性地生活.这种构建虽然使"羞耻"进入伦理学的评估范畴,并让基于理性主义假设的各种道德理论关注人的情感经验,但威廉斯为了构建羞耻这一道德情感,将羞耻与罪责强制性地分开,在事实层面上忽略了罪责与羞耻相关的情况,也忽视了两者需要统一理解的价值诉求.
    • 文轩宇
    • 摘要: 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协原副主席司尚国(副局级)受贿有两大讲究,一是爱用信用卡,且信用卡账户还是别人的名字;二是一有风吹草动就紧急退赃,即使联系不到行贿人也想方设法找“中间人”退钱。然而司尚国这种自以为巧妙的受贿方式并不能逃脱罪责,最终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 肖姗姗
    • 摘要: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如何从刑事法律上对智能机器人的行为予以规制成为了一项重大的议题.虽然对智能机器人的法律人格仍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分,但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与当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尝试来看,智能机器人必将被作为社会调整的对象之一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畴下.在刑事法律范畴下,智能机器人从应然和实然层面具有与自然人相当的意志自由,从责任的本质和对象来看,其已具备刑事法律人格,并应将被作为第三类行为主体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畴.结合智能机器人的罪责形态分析,一些行为可以通过现有的刑法理论与相关规定,如间接犯罪、工具理论等予以应对,但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智能机器人超出人类控制范围自发性实施犯罪的刑法规制问题.
    • 陈尔彦
    • 摘要: 当代德国刑法总论教义学研究,总体上围绕着"回归基础理论"与"回应时代需求"两条基本主线展开.由德国学者罗克辛教授撰写、其学生格雷克教授续写的《刑法总论教科书》第一卷是德国刑法总论教义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在2020年5月完成了时隔14年后的又一次修订.最新版教科书的修订贯穿犯罪论体系的各个阶段,诸如刑法总论基础中的刑罚概念、法益理论、刑罚理论,构成要件论中的思想要素的定位、客观归责理论、故意与过失的认定、违法性论中的正当防卫与推定同意、罪责和负责性论中的罪责概念与违法性认识错误等等.透过这一系列修订,读者能够充分领略到德国刑法总论教义学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崭新图景及其发展动向,这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刑法教义学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赵鹏;
    • 摘要: "幽灵抗辩""幽灵抗辩",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针对检察官的有罪控告,犯罪嫌疑人为了减轻或者免除自己的罪责而提出的难以查证的抗辩。由于这种抗辩是把罪责推向了一个看不见、找不到的人,犹如幽灵一般,因此有学者形象地称这种抗辩为"幽灵抗辩"。在此类案件中,检察官因无法或不能找到相应的人到庭对质,无法否认被告的辩解,也就无法判定被告有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