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症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础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45486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大众心理学、社会心理科学、心理世界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第四届who/中国成瘾行为研讨会等;网络成瘾症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向东、李海峰、杨容等。

网络成瘾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5486 占比:99.96%

总计:345612篇

网络成瘾症—发文趋势图

网络成瘾症

-研究学者

  • 任向东
  • 李海峰
  • 杨容
  • 邵智
  • 陈英逢
  • 余志平
  • 刘伟
  • 唐琳
  • 易心哥哥
  • 赵力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仕杰; 陶光远; 刘婵娟; 曹永康
    • 摘要: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症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矫治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门诊治疗的网络成瘾症伴抑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发均分为试验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常规组采用心理疗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西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HAMD评分、临床矫治效果.结果:试验组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临床矫治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症伴抑郁,临床矫治效果明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海峰
    • 摘要: 《网络文化现状及对策--网络成瘾症的对策研究》在大量实证调查数据和对多个城市、多个群体的调查样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网络文化的异质化现象--“网络成瘾症”(后亦简称“网瘾”)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网瘾”的定义、现状与分类、发生机理、社会作用和个性心理特征,研究“网瘾”的防治对策以及影响网络文化发展的因素。
    • 薛文; 蔡春雷; 邱秀宇; 詹隆文
    • 摘要: 目的:研究居民网络成瘾( IAD)行为的特征,使居民能够健康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行为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3家网吧内随机选取500名年龄大于18岁的网民,用网络成瘾综合评定量表进行测试,再用自制的居民网络成瘾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进行分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居民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果500名居民IAD得分主要影响因素为: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是)、有孤寂失落感(是)。500名居民IAD危险因素为:家庭状况(不和谐)、你会因为心情不好去上网吗(经常),你上网的目的(玩游戏)。结论家庭状况不和谐、心情不好、玩游戏是居民IA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健康宣教。
    • 周亚男
    • 摘要: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伴抑郁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症患者的临床矫治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伴抑郁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氟西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SAS评分为(40.34±2.45)分,负面情绪发生率为24,4%,患者满意度迭95.6%,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数据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抑郁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症患者予以氟西汀临床矫治疗效显著,有利于综合间断中学生网瘾,改善患者心理与生理的负面因素,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蒋国林
    • 摘要: 大学生网络群体是指大学生中使用网络的群体,包括成瘾群体和未成瘾群体。本文提出的大学生网络群体特指成瘾群体,是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PA,2000)的统计认为,一个月上网时间如果超过144小时(平均一天约3至4小时),被归类为"不正常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不可自拔的上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s),研究认为,过度的使用网络可能会形成类似酒瘾、药瘾、毒瘾等,他们还对成瘾的不同阶段及其症状作了区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症(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
    • 摘要: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瘾概念的“网瘾之父”伊凡·戈德堡(IvanGoldberg)在回忆自己发明“网瘾”一词的过程时说过:“‘网络成瘾症’实在是个非常不合适的名字,它会让人联想到毒品。毒品是真正能让人上瘾、让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发生改变的物质,但网络不是。把人的每一种行为都放到精神疾病学的范畴中去讨论,并试图用医学理论去加以解释的做法是荒谬的。如果你把‘成瘾’的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网络成瘾“病理”研究尚浅,理论体系尚不完备。目前常见的治疗网瘾方法。难有理想的疗效。
    • 吴建喜; 洪长清; 李可可; 余晓惠; 马勇
    • 摘要: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利用心理学与运动处方知识设计干预网络成瘾症的策略并通过实验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认为通过篮球游戏、体育舞蹈、羽毛球运动等体育手段的干预,能使患者产生归属感,获得交往需要;产生运动快感,代替网瘾快感;转移兴趣,代替网络依赖.
    • 刘睿; 鲍捷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成瘾症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社会问题在大学生中日益严重,并影响其日常学习及生活。本研究对网络成瘾症的界定、成因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症诊断测量进行综述,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症提供理论依据,
    • 张松岭
    • 摘要: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正是“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本文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害,进而激发读者探寻戒除网瘾的策略。
    • 赵力超
    •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这个词已不再陌生,网络渗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大青少年喜欢上网,尤其是喜欢玩网络游戏,其次是网上聊天,网络视频,等等。应用网络学习的人很少,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网络应用层面仅限于娱乐层面,虽然网络的功能很强大,但人们仍认为它是娱乐的产物,一说就是“玩电脑”等等。这就是人们的网络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