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缓释肥

缓释肥

缓释肥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186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56097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安徽农学通报、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复合肥料研究开发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委员代表大会暨化肥工业发展高峰论坛、全国第19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等;缓释肥的相关文献由397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永福、金政辉、王胜等。

缓释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8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6097 占比:98.79%

总计:56786篇

缓释肥—发文趋势图

缓释肥

-研究学者

  • 陈永福
  • 金政辉
  • 王胜
  • 徐为宁
  • 张旭东
  • 王采艳
  • 韩朝应
  • 陈肖虎
  • 刘利
  • 杨友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晨; 郑常; 袁珅; 徐乐; 彭少兵
    • 摘要: [目的]探明肥料管理、品种及其互作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4个华中地区主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种肥料管理方法,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干物质生产及相关农艺性状等.[结果]相比推荐施肥对照(CK),全生育期施用再生稻专用缓释肥(SRF)使两季施肥的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而且产量在头季和再生季分别达8.86和6.39 t/hm2,较CK仅降低了6.2%和9.1%.SRF在头季减产主要归因于较低的结实率,而在再生季减产是每穗颖花数和总颖花数共同下降的结果.促芽肥施与不施对再生季产量没有影响.再生稻两季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肥料处理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影响很小.相比其他3个品种,甬优4949的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最高,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好.[结论]施用专用缓释肥和省施促芽肥均能够在不大幅损失稻谷产量的同时减少施肥次数促进再生稻轻简化栽培.
    • 卢文; 卢永锋; 王南通; 梁承周; 梁阗; 何为中
    • 摘要: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宿根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推广甘蔗一次性施肥提供参考。该试验设置3个处理,处理A为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N∶P∶K=20∶7∶15)1.875 t/hm^(2);处理B为常规施肥,施用复合肥(N∶P∶K=15∶15∶15)2.475 t/hm^(2);CK(空白对照)不施肥。调查各处理宿根蔗的农艺性状、产量,比较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的宿根蔗产量比常规施肥、CK分别增产4.96 t/hm^(2)、24.64 t/hm^(2),比常规施肥、CK分别增收4939.3元/hm^(2)、6812.8元/hm^(2)。根据该试验的结果,宿根蔗一次性施用专用缓释肥,可增加产量,减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数,降低施肥成本,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节本增效。
    • 孙丽惠; 李中强; 刘晶; 常程
    • 摘要: 试验以高产品种辽单575为试材,设置3个缓释肥用量(40 kg/667m^(2)、50 kg/667m^(2)、60 kg/667m^(2))匹配3个CPA施入量(0 kg/667m^(2)、0.75 kg/667m^(2)、1.00 kg/667m^(2)),共计9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分析春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生育关键时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LAI、茎截面积等农艺性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缓释肥50 kg/667m^(2)配施1.00 kg/667m^(2) CPA有利于改善植株生长发育,最终获得高产及较高收益。
    • 杨鹏; 何军; 付亮; 赵帆; 周洁宇; 赵树君; 钟韵; 马煜; 程磊; 张宇航; 钟盛建; 甘学华
    • 摘要: 良好的水肥调控模式有利于土壤与作物之间进行营养元素的交换,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间歇灌溉模式施用缓释肥对稻田土壤肥力、根干重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于2019年5-9月在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水稻种植测坑试验,采集淹灌(W1)、间歇灌溉(W2)和传统肥(N1)、缓释肥(N2)交互作用下黄熟期植株样株高、叶绿素SPAD值、分蘖数及稻田土样,分析土壤氮磷含量及黄熟期产量、根干重。间歇灌溉上层(0~20 cm)、下层(20~40 cm)土壤全氮含量较淹灌高2.2%~78.63%,上层土壤全磷含量较淹灌高64.27%~162.86%,下层土壤全磷含量较淹灌低30.80%~43.52%。缓释肥上、下层土壤全氮含量较传统肥低5.06%~79.95%,上、下层土壤全磷含量较传统肥低5.08%~73.92%;下层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肥料类型条件下差异性显著,而上层土壤全磷含量受肥料类型影响极显著。缓释肥条件可以显著提升根干重;间歇灌溉缓释肥(W2N2)处理产量最高,达10 505 kg/hm2,比最低的对照处理淹灌传统肥(W1N1)高8.53%。间歇灌溉较淹灌可以维持促进土壤上、下层全氮含量,对上层土壤全磷含量有维持和促进作用,而对于下层土壤维持作用不如淹灌;缓释肥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干物质积累,提高水稻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利用率,对有效穗数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间歇灌溉和缓释肥耦合互作可以提高产量。
    • 王世锋; 鲁学文; 孙占勇; 童永贞; 后亦发; 张凤清
    • 摘要: 为了掌握缓释肥氮素养分与玉米需肥规律的拟合程度,测算养分利用率,进行了玉米缓释肥氮素养分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缓释肥料后,田间持续供肥能力强,无脱肥现象,特别是在玉米营养生长期能提供比较充足的养分,玉米长势好,籽粒多而饱满,产量高;氮素养分利用率高,达63.22%;缓释肥料适宜在玉米种植区大面积推广。
    • 翟彩娇; 崔士友; 张蛟; 胡安永; 黄昭平; 程玉静
    • 摘要: 缓/控释肥料是21世纪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节本增效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缓/控释肥定义、作用机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缓/控释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在应用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展望了缓/控释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缓/控释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马肖; 刘木兰; 王峰; 张秋平
    • 摘要: 为解决油菜生产中存在的肥料用量过大、菌核病难以防治的问题,以常规早熟油菜湘油420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缓释肥减量15%(SCF–15%)、缓释肥减量30%(SCF–30%)、缓释肥减量50%(SCF–50%)、缓释肥全量施用(SCF)与农民常规施肥(NCF)6个施肥处理,并在相应施肥基础上设置配施硅肥的6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油菜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菌核病抗性,探究缓释肥与硅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及菌核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及缓释肥全量施用相比,缓释肥减量15%、30%处理下的油菜苗期叶片数及收获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与根颈直径仍能达到较高水平,且施用硅肥对油菜苗期的生长及收获期的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所有施缓释肥处理间的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质量、收获密度、产量均差异不显著;同等施肥量情况下,配施硅肥处理油菜的千粒质量、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缓释肥减量15%配施硅肥处理产量最高;施用硅肥能显著降低菌核病自然发病率47.21%,增强油菜菌核病抗性。综合分析,在机械直播种植模式下,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765 kg/hm^(2)(N、P、K的质量比为191.25∶53.55∶61.20)缓释肥并配施600 mL/hm^(2)有机液体纳米硅肥能够显著增强油菜菌核病抗性,维持较高的油菜产量,实现油菜减肥减药、稳产增产的目标。
    • 张晨霞; 胡大鹏; 张中宁; 刘震宇; 田巧凤; 何润; 陈晨; 陈媛; 张祥; 陈德华
    • 摘要: 以中棉所50为供试材料,设计缓释氮肥用量(45、90、135kg·hm^(-2))和施用时期(2、4叶期)2个因子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缓释氮肥轻简化应用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和成铃的影响。结果表明:4叶期一次性施入90kg·hm^(-2)的缓释氮肥处理群体成铃数最多,且群体成铃集中。合理的缓释氮肥运筹能塑造高光效株型,株高保持在81.2~90.5cm,节枝比为2.6~2.7,从而提高果枝长度和果枝向值,降低果枝弯曲度;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株高、节枝比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果枝长度、果枝向值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果枝弯曲度与成铃数、成铃强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通过缓释氮肥轻简化施用可构建高光效株型,促进小麦后直播棉成铃并成铃集中,为高产和机采提供空间结构基础。
    • 史莉娜; 回阿霞; 瞿利英; 周子凡; 赵芬; 葛茜; 屈发科
    • 摘要: 为观察不同用量缓释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布置大田试验,以确定大田油菜缓释肥的适宜施用量,为实现油菜种植一次性施肥、节本增效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每公顷施缓释肥840kg,产量最高,纯收益也最高。
    • 周洁宇; 何军; 李杜白; 赵树君; 钟韵; 杨鹏; 张宇航; 钟盛建; 赵帆; 马煜; 任志文
    • 摘要: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下施用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为研究区域,设置“移栽+常规肥”(F1N1)、“移栽+缓释肥”(F1N2)、“直播+常规肥”(F2N1)和“直播+缓释肥”(F2N2)4个处理,以水稻品种钻两优超占为试验材料开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F1N2处理对水稻株高促进作用最强,黄熟期可达127.6 cm,比F2N1处理高15.6 cm,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N2处理对水稻分蘖促进作用极显著,每丛最多可达28.6个,而F2N2仅为11.7个;F1N2处理水稻产量为7536 kg/hm^(2),比F2N2处理高13.3%,比F1N1、F2N1处理产量分别高出21.2%和28.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