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晶釉

结晶釉

结晶釉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6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艺美术、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5757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佛山陶瓷、江苏陶瓷、山东陶瓷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科技发展高层论坛等;结晶釉的相关文献由36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一军、汪庆刚、潘利敏等。

结晶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757 占比:99.63%

总计:35888篇

结晶釉—发文趋势图

结晶釉

-研究学者

  • 刘一军
  • 汪庆刚
  • 潘利敏
  • 朱龙
  • 杨元东
  • 李超
  • 董军乐
  • 谢志军
  • 赵勇
  • 沈海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金龙; 陈迪晴; 陈迪喜
    •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彩虹结晶釉在大规格陶板的研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 刘洋; 李继民; 王丽; 张梅林
    • 摘要: 本文利用非均匀成核的方法(以ZnO作为结晶剂),对着色剂种类、用量不同的结晶釉料,进行不同保温温度下晶状体生长状况的观察和研究。研究认为:1)着色剂氧化物的添加,使晶花颜色和釉面底色发生明显变化,这与着色剂阳离子配位状态的变化有关;2)当着色剂氧化物(CoO、Fe_(2)O_(3)、CuO、MnO_(2)、Ni_(2)O_(3))的添加使釉料成熟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对晶花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3)着色剂阳离子进入硅锌矿晶格后,硅锌矿晶胞参数的变化可能是晶花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4)添加着色剂氧化物可以使晶花生长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同时对硅锌矿生长活化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 陈爱明
    • 摘要: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的黑釉,是一种含有结晶矿物质的半无光釉,呈深绿黄色,因釉中均匀布满形似茶叶的针、片状结晶体而得名。本文追溯了茶叶末釉的渊源,并着重说明了笔者使用龙泉本土材料研发书写茶叶末釉的过程,并将其运用到青瓷生活器中,使其焕发活力,进一步揭示其在釉色、造型方面的审美特征。
    • 彭诚; 宋小姣; 林小清; 赵海岩; 梁若繁; 龙煜明; 关康
    • 摘要: 发展了一种可在冷却阶段析出锐钛矿的结晶釉的制备方法,采用TG-DSC、XRD等方法分析了该结晶釉的析晶过程,并研究了釉的析晶动力学.结果表明:熔块先在升温阶段析晶,高温时熔化,冷却保温阶段再次析晶;结晶釉中析出的晶体种类和数量主要与釉的冷却保温制度有关,700°C下保温有利于获得锐钛矿相含量较多的结晶釉;利用Kissinger公式计算的锐钛矿的析晶活化能为131.8 kJ/mol,Avrami指数为1.74;锐钛矿的析晶是体积析晶,晶体呈三维生长;结晶釉表面的显微硬度为6.33 GPa,与传统陶瓷釉面相当,具有较好的表面硬度和易洁性.此外,化学组成对釉的性质有较大的影响,TiO2含量的增加提高了釉中锐钛矿的析晶量;Al2 O3含量的变化可调整釉的烧成温度,以适应不同种类陶瓷的烧成制度.
    • 菅传义
    • 摘要: 单一矿石结晶釉就是将矿石直接球磨入釉在不添加草木灰的情况下烧制,有别于传统烧制,单一矿石结晶釉所形成的脉络及纹理是连贯规则且相互相通的,如同昆虫的翅膀构成一样的。菅传义称这种脉络为三浦脉络(源于三浦折叠法)。烧瓷,对于菅传义而言,是他为之热爱的事业。
    • 石纪军; 邓一星; 王娟丽; 孙国梁; 刘丽丽
    • 摘要: 笔者以玻璃粉、长石、高岭土、滑石、方解石、釉果、ZnO等为主要原料,ZnO为晶种,以坯上埋晶种的方法制备硅酸锌定位结晶釉,从晶种含量、ZnO球磨时间、釉层厚度、析晶温度、保温时间以及釉面积等方面对硅酸锌定位结晶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XRD和SEM对结晶釉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晶花的物相为硅锌矿Zn2 SiO 4.晶种的含量对硅酸锌定位结晶釉析出的晶花大小与形状没有影响;硅酸锌粒径过细,导致晶核减少甚至晶核难以形成,使得析晶数量减少,晶花不易析出;析晶温度要合适,其过高与过低均影响晶花的尺寸;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定位点晶花的尺寸与釉面积大小正相关.要获得比较大的晶花,除了延长保温时间外,相邻晶种定位点的间距也要足够大.
    • 张乙飞; 张志彬; 黄菲; 常卓雅; 闻昕宇; 侯志刚
    • 摘要: 本实验以铁矿围岩为主要原料,在氧化气氛中经1270 °C高温烧成反应制备出钙长石微晶釉,并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M-SEM)分别表征釉面的矿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 表明,釉层主要新生结晶矿物为钙长石和少量的赤铁矿,并含有残余的熔融石英颗粒.板条状钙长石晶体密集堆叠生长,形成100-500 μm的聚集体分布于釉层表面.部分晶形发育的钙长石晶体,晶枝沿晶核呈放射状延展生长,单晶粒度在50-100μm.
    • 王超
    • 摘要: 针对传统陶胎结晶釉基本为白瓷胎体、颜色单一、1300 °C以上高温烧成、流釉严重的问题,制备了最高烧成温度1220 °C、氧化气氛烧成、釉面光滑、成品率高的陶胎结晶釉.实验发现,着色剂氧化铁可使釉面呈现紫底金花,而氧化铁和氧化亚镍的组合可使釉面呈现深蓝底蓝黄花的美丽效果,且底色不透明.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重点对典型样品釉层玻璃相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陶胎结晶釉晶体以针状结构为主,三角形及多边形片状晶体夹杂其中.陶胎结晶釉玻璃相蓝、紫底色并非完全由呈色剂氧化铁、氧化亚镍的化学着色造成,玻璃相中存在大量分相结构,包括约300 nm富硅相微球、孔径约70 nm联通状海绵网孔架构、平行于釉层生长的微米级ZnFe2O4尖晶石晶体等.大量分相微纳米结构对光的综合散射作用是使釉面呈现不透明蓝、紫底色的主要原因,具有典型的结构呈色特征.
    • 王超; 张力
    • 摘要: 针对传统结晶釉产品普遍存在的烧成温度高、保温时间长、连续化生产难等问题,以钾长石、方解石、氧化锌、玻璃粉为主要原料,在1220°C成功烧成K 2O-Na 2O-CaO-ZnO-SiO 2-Al2O3系陶胎结晶釉,重点研究了窑炉冷却制度和着色剂对釉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过程中,1100°C“定点保温”3 h,2%(质量分数)NiO和2%(质量分数)CuO的着色剂组合可使陶胎釉面呈现直径约4.5 cm、白色花边、绿色内簇的花状粗晶;在速率为125°C/h的“缓速冷却”制度下,可生成内部绿色放射状晶簇、宏观尺寸约8 mm、美观自然且边界清晰的“梅花状”晶体。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XRD等分析对典型“梅花状”晶体的显微结构、化学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内部存在着六边形柱状、针状等同晶异构硅锌矿晶体。六边形柱状晶体主要聚集在“梅花”中心,由于垂直釉面方向空间受限而长大缓慢,其尺寸普遍在2μm左右;针状晶体主要平行于釉面并向“花瓣”放射生长。底釉非晶玻璃相中存在大量纳米级分相微球结构,呈现出豆绿乳浊效果。Fe 2O 3、CuO、MnO、NiO的两两组合可使陶胎釉面呈现窑变多色的釉面结晶效果,其中Fe 2O 3与MnO,以及NiO与CuO的着色组合效果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