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0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9篇、专利文献23562篇;相关期刊326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全科护理、护理研究等; 纵向研究的相关文献由168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荣、张曦、杜雪等。

纵向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9 占比:2.52%

专利文献>

论文:23562 占比:97.48%

总计:24171篇

纵向研究—发文趋势图

纵向研究

-研究学者

  • 王荣
  • 张曦
  • 杜雪
  • 杨雪
  • 汤哲
  • 高健
  • 林久祥
  • 江燕芳
  • 牛盼盼
  • 苏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秋英; 黄巧敏; 迟新丽
    • 摘要: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意念提供针对性策略。方法:在深圳市选取2016级初一学生共1301人,进行每年1次、共3年的追踪测查。使用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E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积极青少年发展量表(CPYDS)和家庭功能量表(CFAI)进行测查。结果:本样本的自杀意念逐年检出率分别为21.4%、22.2%、16.9%,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3.4%、34.6%、28.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初一、初二、初三OR=1.48、1.35、2.47)、有抑郁症状(初一、初二、初三OR=4.41、1.83、1.83)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杀意念风险,而积极青少年发展水平高(初一和初三OR=0.72、0.67)和家庭功能好(初一和初三OR=0.68、0.73)的学生,其自杀意念风险较低。结论:深圳市初中生存在一定的自杀意念检出率,关注特定人群,提升积极青少年发展水平、改善家庭功能能降低自杀意念风险。
    • 司继伟; 郭凯玥; 赵晓萌; 张明亮; 李红霞; 黄碧娟; 徐艳丽
    • 摘要: 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类别转变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在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中的作用。以1720名三、四年级儿童为被试,对其数学焦虑和感知到的父母教育卷入进行3次追踪,每次间隔1年。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数学焦虑存在低数学焦虑组、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和高数学获得焦虑组3种不同类别;(2)随时间的推移,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倾向于向低数学焦虑组转变,高数学获得焦虑组倾向于向高数学评估焦虑组转变,而低数学焦虑组稳定性较强;(3)父亲/母亲教育卷入对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因不同的数学焦虑类别而异。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学焦虑的形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 王然然; 金子环; 焦桂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人文关怀体验和创伤后成长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胃肠癌患者211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中文版慢性病患者人文关怀体验量表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术前3 d,术后7 d,第1、4、6次化疗)进行调查。结果患者5个不同的时间点人文关怀体验得分(66.71±12.32)分、(70.45±11.97)分、(78.45±11.41)分、(74.48±11.42)分、(72.49±11.30)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962.918,P<0.001);创伤后成长得分(54.85±9.67)分、(53.01±8.85)分、(60.53±9.28)分、(63.25±9.87)分、(66.71±9.69)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F=537.419,P<0.001);患者术前3 d、术后7 d及第1、4、6次化疗期间人文关怀体验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胃肠癌患者治疗期不同阶段人文关怀体验和创伤后成长呈动态变化,患者人文关怀体验感越好,越有利于患者治疗期创伤后成长。
    • 徐迎婷; 郑莹莹; 张晓璐; 王国蓉
    • 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负荷和时间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观察研究方法,对74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症状评估,评估时间为术前,以及术后1、2、3、5、7、14、21 d。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发生率大于或等于50%的症状占4.5%(1/22),以睡眠不安最严重[评分为4.00(3.00,5.00)分];术后3 d发生率大于或等于50%的症状占45.5%(10/22),其中疲劳、食欲下降、睡眠不安、疼痛、腹胀发生率均高于80%;术后5~7 d发生率大于或等于50%的症状占22.7%(5/22),仅疲劳评分大于3分;术后14~21 d仅睡眠不安与疲劳发生率大于或等于50%,但评分均低于3分。围手术期症状困扰最大和持续时间最久的是工作(10分)。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和时间是症状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负荷随时间变化大,手术相关症状在术后3 d后基本恢复,该部分患者适宜开展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但睡眠不安、疲劳持续时间长达21 d,是延续护理关注的重点。
    • 陈颂歌; 殷月; 刘娜; 田艳玲; 张红梅; 秦庆祝
    • 摘要: 目的调查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出院后1年内益处发现及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为实施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心内科首次行PCI术后的患者102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对其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时间点的患者益处发现总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02,P<0.001;F=6.357,P=0.001),且二者呈正相关(P<0.001)。结论首次PCI术后患者出院后1年内其益处发现及生活质量呈动态变化,益处发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医护人员需科学评估各时间点患者益处发现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叶皖林; 谭顶良
    • 摘要: 本文对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策略使用进行纵向研究,以揭示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采用定制的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策略问卷,在四个时点上(3、6、12、18个月)分别对42名英语母语者汉语学习策略使用进行四次跟踪调查,测量了策略使用的量的大小与前后变化,刻画了学习过程中策略变化轨迹,分析了策略的选择发展与语言问题情境及个体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者策略使用存在选择性,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策略使用呈非线性发展,语言学习策略使用随着语言问题情境与个体认知而变化。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汉语学习策略干预提供了实证依据。
    • 宋媛媛; 蒋晓莲
    • 摘要: 从创伤后成长(PTG)相关概念、国内外相关纵向研究的研究对象特点、PTG评估工具、相关资料分析方法、癌症病人PTG的变化趋势和测量时间点的选取及癌症病人PTG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癌症病人PTG纵向研究进展。提出癌症病人PTG纵向研究的测量时间点选取应积极找寻相关理论基础或在既往同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和分析,应注意使用能够识别人群异质性的资料分析方法,考虑纳入病人及重要他人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挖掘他们之间的互动机制,为制定更高效、更有益的干预措施提供循证证据。
    • 阮胜胜; 赵立; 墨晗; 平一达; 高志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节奏和由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组成的积极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604名大学生,以社会节奏问卷、心理韧性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为工具,连续四年进行纵向追踪研究。运用SPSS26.0和Amose22.0,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交叉滞后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社会节奏和积极心理健康在四年的时间里存在上下波动;当使用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组成积极心理健康时,社会节奏和积极心理健康之间的预测关系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即第一年社会节奏和第二年积极心理健康不能相互预测;第二年的社会节奏能够显著预测第三年积极心理健康(β = 0.09, p0.01);第三年社会节奏能显著预测第四年的积极心理健康(β = −0.12, p 0.01),第三年的积极心理健康也能显著预测第四年的社会节奏(β = −0.08, p 0.05)。结论:大学生的社会节奏、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在大学四年期间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使用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作为积极心理健康的组成部分时,社会节奏和积极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相互预测的关系,且随时间推移产生变化。
    • 陈灵熙; 周云仙
    •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护理领域纵向质性研究文献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查询我国护理领域的纵向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0月16日,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在方法论呈现上,2篇文献未指明具体采用了何种质性研究方法;在样本量呈现上,14篇文献未指明样本是否存在脱落;在资料收集时点上,15篇文献未指明资料收集时点设立的依据;在资料分析呈现上,18篇文献缺乏纵向资料分析过程的描述,16篇文献未指明资料分析时间,7篇文献未指明资料分析单位;在研究结果呈现上,1篇文献在研究结果中未呈现变化;6篇文献在例句引证时未附上资料收集时点。结论纵向质性研究目前在我国护理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解和应用方面有一定的误区,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正确应用该研究方法。
    • 冯静; 尹心红; 肖志勇; 江悦妍; 杨蓉
    • 摘要: 目的了解初产妇产后3个月内疲乏和社会支持现况,并探析社会支持对产后疲乏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6月在四川省遂宁市某医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产后疲乏量表(PFS)、产后社会支持问卷分别在初产妇产后3~7 d、产后6周、产后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产后3~7 d、产后6周、产后3个月疲乏发生率分别为84.45%、87.93%、77.59%,疲乏及其各维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负向影响产后疲乏(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3个月疲乏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呈动态变化,应及时评估,及时给予相应干预,减轻产妇疲乏感,促进初产妇身心健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