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纤维取向

纤维取向

纤维取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34981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化纤文摘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等;纤维取向的相关文献由609位作者贡献,包括申长雨、郭志军、刘春太等。

纤维取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4981 占比:99.92%

总计:235165篇

纤维取向—发文趋势图

纤维取向

-研究学者

  • 申长雨
  • 郭志军
  • 刘春太
  • 杨兰贺
  • 上官林建
  • 刘保臣
  • 陈文斌
  • 黄国伟
  • 杨定海
  • 杨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迎忠; 储洪强; 秦昭巧; 曾有旭; 徐金霞; 蒋林华
    • 摘要: 镀镍碳纤维水泥基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感知性,可广泛地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领域。试验选用净浆试件,表征与测试了不同纤维长径比和纤维取向的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以及电阻率和压敏性。结果表明:随着纤维长径比的增大,镀镍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压敏性能先提高后降低,电阻率逐渐降低;与非定向试件相比,定向纤维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导电性和压敏性均有所提高;其中,纤维长径比为900的定向镀镍碳纤维水泥净浆的力学及电学性能最佳。
    • P.B.Malakane; P.V.Kadole; 史雅楠(译); 孟粉叶(校)
    • 摘要: 梳理工序将纤维束分梳成独立的单根纤维,并进行清洁,减少棉结和去除短绒。梳理过程中,纱条中形成纤维弯钩且纤维排列无序。探讨了道夫速度、锡林速度及盖板至锡林间距等梳理工艺参数对纤维取向与纱条特性的影响。
    • 摘要: 本刊讯(Voith消息)2021年12月底,福伊特宣布其OnQuality产品系列新推出了一项纤维取向测量和控制技术(fiber orientati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使用该技术,造纸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纤维取向角度。这项新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OnQ纤维方向传感器(可实时连续测量光纤方向)、OnQ Profilmatic纤维取向控制系统、OnQ ModuleStep和OnQ ModuleJet执行器等。
    • 黄雪梅; 柳和生; 黄兴元; 余忠; 江诗雨
    • 摘要: 应用Polyflow软件将气辅挤出成型引入U型件挤出成型过程中,建立了口模-气体-熔体的三相模型,在传热情况下,对口模温度、气体温度对口模内熔体的流动速度、温度及剪切速率等进行数值计算,用origin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传统挤出和气体辅助挤出成型对U型件进行挤出成型实验,选用聚丙烯(PP)材料挤出,均能顺利挤出,在达到挤出平衡后,气辅挤出时比传统挤出时更能使试样离膜下垂现象明显减弱。PP/10%玻璃纤维在传统挤出成型时,有明显的挤出胀大现象,纤维在U型截面的侧壁与底面分布不均匀,在U型件拐角处分层分离现象严重;气辅挤出成型时,可以很好改善挤出胀大和纤维在侧壁与底面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同时在U型件拐角处纤维分层分离的现象也能得到部分缓解。PP/20%玻璃纤维在气辅挤出成型下挤出的U型件时,U型件壁厚变薄严重,试样中纤维分布比较均匀,拐角处无明显的纤维分层分离现象,但是试样表面有明显的纤维组织,且U型件的开口变形严重。结果表明,气辅挤出成型可以部分的减弱试样挤出后的下垂现象,也可以改善口模内熔体的温度场;传统挤出成型时候,口模内的U型件内外壁温度随着口模的变化而变化,气辅挤出成型时熔体高温区域集中在U型槽截面的中心线位置附近;气辅挤出成型与传统挤出时的剪切速率场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气辅挤出成型时的剪切速率最大值比传统挤出时小很多。
    • 刘军; 张宝东; 赵冰洁; 李根群; 邓永刚
    • 摘要: 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结能力和机械锚固作用是基体将荷载传递给纤维的决定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纤维和取向在拉拔时的受力形式和破坏形式决定试件承载能力。采用单根纤维拉拔试验探究了纤维类型、取向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界面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取向的增加拔出荷载先增大后减小,在45°时拔出荷载达到最大值;随着纤维取向增加,纤维拔出时对基体破坏面积增大,纤维拔出时对于基体的破坏能力:波纹线>端勾型>直线型。由第一峰值荷载分析,波纹型钢纤维相比于直线型和端勾型钢纤维更容易脱黏。对纤维拔出时进行力学行为分析,波纹型钢纤维和端勾型钢纤维拔出过程中首先发生纤维屈服,随着荷载持续基体产生破坏,直线型钢纤维在拔出过程中最先发生纤维与基体脱黏。
    • 胡林玉
    • 摘要: 纤维的分布和取向对提高纤维增强混凝土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介绍了纤维增强混凝土中纤维分布与取向的检测方法,主要从破坏性测定和无损测定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现有比较成熟的表征技术,并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现阶段纤维分布和取向需攻克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展望。
    • 孙瑜; 陈照峰; 李曼娜; 吴操; 孟强; 陈超
    • 摘要: 以火焰喷吹法制备的玻璃纤维棉为目标,研究了不同天然气流量、纤维长径比和不同通道形状对纤维取向分布的影响。采用PFC3D程序建立了导棉通道的数值模型并对通道内纤维进行模拟计算,计算了不同天然气流量、纤维长径比和不同通道形状对纤维取向分布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流量过大过小对纤维取向分布都有不利影响;长径比对取向较小,而矩形导棉筒下拥有最佳的取向分布。
    • 王英豪; 王景; 汪传生; 张德伟
    • 摘要: 以天然橡胶(NR)为基体,玄武岩纤维(BF)为增强体,制备了玄武岩纤维-天然橡胶(BF/NR)复合材料,研究分析了玄武岩纤维的长度及取向方向对BF/NR复合材料的硫化性能、基本物理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玄武岩纤维取向方向相同的情况下,BF/NR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随纤维长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玄武岩纤维长度为6 mm时,BF/NR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在纤维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经轴向取向制得的BF/NR复合材料性能最佳,与无纤维的胶料相比,经轴向取向制得的6 mm BF/NR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提高了10.85%,撕裂强度提高了17.78%。通过扫描电镜(SEM)测试发现,玄武岩纤维与橡胶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较好,并且在橡胶基体中的取向状态及分散情况较为良好,因而发挥了玄武岩纤维的增强作用。
    • 周雯雯; 王建青; 赵晶; 刘瑶
    • 摘要: 为研究SiC纤维(SiCf)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SiCf/SiC)的磨削损伤机理,搭建试验平台开展单颗磨粒划擦试验,测量划擦力并观察其表面损伤形式,研究磨粒形状、划痕深度和SiCf取向对复合材料磨削机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划擦损伤形式主要有基体崩碎、纤维裂纹、断裂和拔出等.在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划擦过程中,尖锐状磨粒的划擦力更小,且整条划痕的表面损伤范围较扁平状磨粒的小.用扁平状磨粒划擦但纤维取向γ=0°时,划痕形貌中纤维断裂、纤维拔出等损伤形式出现较少.
    • 毕继红; 赵云; 鲍春; 霍琳颖; 王照耀; 乔浩玥
    • 摘要: 为研究不同体积掺量的钢纤维对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中纤维分布和取向的影响,配制了4种不同纤维体积掺量的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首先探究了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质与纤维体积掺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梁试件切割面上的纤维分布.考虑纤维体积掺量对新拌混凝土流变性质的影响,采用ANSYS CFX软件模拟了具有4种不同纤维体积掺量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基于模拟得到的混凝土速度场,将纤维视为刚性连接的数个球形粒子,通过求解刚体动力学方程计算了纤维的运动.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模拟方法能较好地确定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布与取向;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纤维在梁竖直方向的离析程度减小,相反地,纤维与梁轴向的取向角度增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