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药师

中药师

中药师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83586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药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暨湖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中药专委会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药合理应用与健康产品研发高峰论坛、2016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等;中药师的相关文献由39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晓兰、张鹏、王冬梅等。

中药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3586 占比:99.84%

总计:183882篇

中药师—发文趋势图

中药师

-研究学者

  • 林晓兰
  • 张鹏
  • 王冬梅
  • 万晓青
  • 劳思文
  • 智勇
  • 李冉
  • 楚中亚
  • 陈新彤
  • Chen Xinto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龙云鹏; 陈旭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中药师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0例社区医院患者,对其实施中药师药学服务模式。观察比较实施药学服务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及中药房服务质量评分。结果中药师药学服务模式实施后,患者对中药窗口服务态度、服务流程、药师专业知识水平、药物咨询、药品质量和储备、服务水平及中药药方的满意度分别为40.00%、43.33%、44.00%、41.67%、40.00%、46.33%、42.00%,均高于实施前的28.33%、34.00%、35.00%、33.33%、31.67%、37.67%、3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师药学服务模式实施后,服务态度、服务流程、药师专业知识水平、药物咨询、药品质量和储备、服务水平、中药药方评分分别为(97.51±1.68)、(97.43±1.65)、(98.15±1.72)、(98.02±1.69)、(94.07±1.34)、(98.25±1.59)、(97.14±1.25)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5.35±1.41)、(94.01±1.18)、(95.83±1.46)、(96.79±1.42)、(91.82±1.03)、(96.96±1.33)、(95.29±1.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院中药师药学服务模式的运用有利于获得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及认可,可有效提高中药房服务的整体质量,故而值得予以应用和推广。
    • 张晓宏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服务对降低中药用药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1—12月接收的采用中药治疗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常规用药)与观察组(n=100,通过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适应证不符、重复用药、给药方式不当、配伍禁忌)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适应证不符、重复用药、给药方式不当、配伍禁忌发生率分别为3.00%、0.00%、1.0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7.00%、9.0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8、5.329、6.737、4.296,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2.00%,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1、11.971,P<0.05)。结论 在中药用药中通过开展药学指导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龙云鹏; 陈旭
    •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师在社区医院合理用药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在本社区医院就诊患者,根据随机电脑等量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中药师参与用药管理。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处方审核情况、用药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适用病症、用法剂量问题、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过敏现象、中药剂量使用超常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医院用药中中药师参与可有效提高用药合理性。
    • 陆一玲; 吴献; 马晓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开展药学服务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药学服务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6.67%(29/30)、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科学有效的药学服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 连佳; 张泰; 赵彤彤
    • 摘要: 借鉴同质化医疗服务理念,采取强化培训、考核及业务资料编纂等举措,使门诊中药师团队知识更新同步化;以患者合理用药为核心,根据中医药特点,在药品调配前后进行不同项目内容的初步标准化服务;以患者的测评反馈促进中药师工作的改进和提高.门诊中药药学服务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初步标准化,避免了人员岗位轮值因素相关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的波动,稳定了服务质量.实践证明,医疗机构门诊中药药学服务标准化是实现同质化服务的有效路径.
    • 李浦生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师对肿瘤晚期患者应用中药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 肿瘤晚期中药治疗患者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例:未开展中药师中药药学服务)与实验组(43例:开展中 药师中药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99%)比对照组 低,数据差异明显(P <0.05)。结论:肿瘤晚期中药治疗患者中药师中药药学服务可显著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
    • 于贤慧
    •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减少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90例内科慢性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的中药应用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采用中药应用+临床药学干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满意程度;内科慢性病患者对中药机制的认知、用药的依从性、中药不良反应认知;药学干预前后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中药使用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的满意度100.00%,高于常规的中药应用组的80.00%,P0.05;干预后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内科慢性病患者对中药机制的认知、用药的依从性、中药不良反应认知更好,P<0.05.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中药使用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 内科慢性病患者实施中药应用和临床药学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高其对中药的认知并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
    • 吴在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由中药师主导的中药药学服务在肿瘤患者中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6例接受中医治疗的肿瘤患者分成常规组、服务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中医治疗、中药师中药药学服务.结果 服务组对中医治疗的满意度、抗肿瘤有效率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服务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中药师主导中药药学服务用于中医治疗肿瘤患者,可保障其抗肿瘤效果,并改善肿瘤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及生活质量.
    • 耿洪娇; 王连心; 谢雁鸣
    • 摘要: 目的 对医疗机构开展中药药物警戒进行理论探讨,为开展中药药物警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药药物警戒的定义和演变进行总结;考虑传统的药物警戒理论和中国医疗机构的现实情况;概述中药药物警戒的工作重点.结果 医疗机构不仅应在药物警戒期间监督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应开展与中医有关的临床药学服务,采用标准方法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同时不断进行中药的治疗药物监测,营造药物警戒的氛围.结论 医疗机构必须不断完善中药药物警戒,以确保中药用药的安全性.
    • 尹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师在临床毒性中药饮片应用中起到的作用.方法:将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临床中药饮片治疗的120例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理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治疗后对比患者毒性中药饮片应用剂量、中毒率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几率.结果:分别治疗后两组患者中药饮片应用剂量、中毒率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几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应用毒性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实施中药师参与管理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其用药合理性,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