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气静压轴承

空气静压轴承

空气静压轴承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54289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南方农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年全国第九届精密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等;空气静压轴承的相关文献由29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君安、刘波、龙威等。

空气静压轴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4289 占比:99.97%

总计:354394篇

空气静压轴承—发文趋势图

空气静压轴承

-研究学者

  • 张君安
  • 刘波
  • 龙威
  • 卢志伟
  • 崔海龙
  • 赵维谦
  • 邱丽荣
  • 陈东菊
  • 王宝瑞
  • 范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一飞; 尹益辉
    • 摘要: 针对球形腔小孔节流空气静压支承轴承,为提升其静、动力学性能,基于轴承间隙流场特性的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采用数值仿真对轴承间隙,尤其气腔内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跨音速流动特性及超音速区、漩涡流动等出现的机理,明确优化目标;其次,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轴承力学性能关于设计参数的近似模型;最后,建立力学性能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考虑一定轴承负载,寻求使轴承气膜刚度最大、产生微振动最小且气锤振动风险最小的轴承参数组合。针对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多组轴承负载下获取最优设计并进一步对轴承力学性能进行了讨论。该型轴承的间隙流场分析、优化建模流程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蒋大伟; 李加胜; 刘品宽
    • 摘要: 为了提高空气静压轴承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这里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设计了辨识算法,并应用双链量子遗传算法(DCQGA)对自适应律的常数项及PI调节器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对比,辨识结果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然而DCQGA算法表现出稳定的动态特性和全局搜索能力。因此,MRAS-DCQGA算法在保证辨识精度的情况下减轻了人工整定参数的工作量,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马伟; 孔祥龙; 徐毅; 李文龙; 王旭生; 牟旭娜
    • 摘要: 针对常规空气静压轴承设计时存在的承载能力、刚度与气动锤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均压和被动阻尼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设计一种含环布均压槽和阵列阻尼孔的矩形平面空气静压止推轴承,并研究其静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空气静压轴承结构相比,设计的空气静压止推轴承在供气压力0.5 MPa下的最高承载力提高了43.4%,最高刚度提高了51.3%;减小阻尼孔数量、减小节流孔径、提高供气压力和增设均压槽可获得最佳刚度特性;增加阻尼孔数量、减小节流孔径、提高供气压力和增设均压槽可获得最佳静态特性和动态稳定特性的综合性能。
    • 李一飞; 尹益辉
    • 摘要: 为提升空气静压轴承对动载荷的抵抗能力,针对气膜-被支承件系统的位移阻抗性能进行研究,讨论轴承参数对位移阻抗的影响。首先采用数值仿真并结合动网格技术讨论轴承气膜的刚度、阻尼特性;然后对于气膜-被支承件系统的位移阻抗性能进行研究,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近似模型,讨论激励频率、孔径、气膜厚度、供气压力对位移阻抗的影响特性;最后基于优化设计,在不同给定激励频率下获取使轴承位移阻抗最大的参数组合,并就优化结果进一步对力学性能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位移阻抗随频率增加而增加,其余参数对其具有非单调影响;在小气膜厚度下,位移阻抗更大,然而单纯增减供气压不能提升位移阻抗,即不能通过单纯调整供气压提升气膜抵抗动载荷的能力;由于位移阻抗直接反映气膜对动载荷的抵抗能力,因此基于优化设计提升位移阻抗,可以有效增强气膜对动载荷的抵抗能力,进一步提升轴承的动力学性能。相关优化建模流程可为以动力学性能提升为目的的轴承设计提供参考。
    • 魏晓童
    • 摘要: 大口径KDP晶体因其特殊的物理材料属性,常通过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1].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涡模拟的气膜波动模型,针对空气静压轴承内部结构,研究涡流的运动变化,通过对流场时变特性的分析得到气膜波动形成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主轴气膜波动对于飞切加工的影响,为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 陈东菊; 程锴; 董丽华; 潘日; 范晋伟
    • 摘要: 针对气浮工作台运行中出现的气膜波动问题,研究空气静压轴承的不同气腔结构形状对气膜内气旋及气膜波动的影响.通过结合承载力和刚度等性能参数,对有限元仿真不同形状气腔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到矩形气腔刚度最大,但同时气旋现象严重,圆台气腔能有效抑制气旋现象.这些分析通过改变轴承的结构参数抑制空气静压轴承的气旋及气膜波动,为提高气浮工作台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 李一飞; 尹益辉; 张丹
    • 摘要: 为研究轴承参数对气膜刚度、阻尼特性的影响,以圆柱腔小孔节流空气静压支承轴承为例,基于动网格方法,采用数值仿真计算分析轴承气膜在外激励下的动载荷响应特性,计算气膜承载力、刚度和阻尼;考虑气膜厚、气腔尺寸、小孔孔径、供气压与激励特性,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构造正交表,进行采样计算,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得到承载力、刚度和阻尼与轴承参数的相关性数学模型;基于得到的数学模型,分析气腔尺寸对轴承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挤压膜效应,激励频率的增加可使气膜刚度增加、阻尼降低;当轴承间隙气容更小时,刚度随激励频率的增加更快.
    • 唐璐阳; 张小龙; 寇盼
    • 摘要: 为了降低空气静压轴承节流孔内气旋导致的轴承微振动,提高轴承稳定性和超精密加工精度,这里根据冲击射流的气流流动结构特征划分了气流流场区域,利用大涡模拟对不同区域的气流瞬时流动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了气旋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并从冲量原理、压力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气旋导致微振动的机理.进一步从稳态和瞬态两方面研究了不同供气压力和压力腔形状对气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微振动的产生是由于阻滞区域、压力腔径向流动区的气旋以及在壁面射流区处压力腔出口形成的湍动能和压力波动.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加,气旋强度增加,不同形状的压力腔对气旋强度影响较大,据此可选择较优的压力腔形状.研究成果为空气静压轴承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孙小亮; 卢志伟; 张君安; 刘波; 刘锡尧
    • 摘要: 为提高空气静压轴承工作的稳定性,设计一种环形多孔节流空气静压轴承,建立其物理模型,并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轴承节流孔出口处附近计算区域的气膜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气静压轴承气膜压力在节流孔的出口附近气膜间隙上出现分离,但在远离节流孔的出口气膜压力曲线是重合的;节流孔数为9时轴承节流孔出口处的最大压降幅度为节流孔数为1时的26%左右,最大速度突升幅度为节流孔数为1时的43%左右,表明增加节流孔的孔数可以显著减小节流孔的出口附近压力的突降、速度的突升,提高轴承工作稳定性;在空气静压轴承工作过程中,节流孔出口处附近压力和速度的突变会产生微振动现象,而采用环形多孔节流可显著降低微振动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