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稻鸭共生

稻鸭共生

稻鸭共生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作物、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579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农民科技培训、生态学报、作物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等;稻鸭共生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熊国远、黄璜、汤晋等。

稻鸭共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579 占比:99.35%

总计:14674篇

稻鸭共生—发文趋势图

稻鸭共生

-研究学者

  • 熊国远
  • 黄璜
  • 汤晋
  • 傅志强
  • 张曦
  • 戴志明
  • 陈灿
  • 魏红江
  • 丘俊超
  • 向安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水明
    • 摘要: 采取把直播栽培省工节本与稻田养鸭生物防控病虫草二项高生产效率单项技术综合组装起来,旨在响应落实农业农村部减肥减药与抑制抛荒的号召,一是有效解决化肥农药对稻田和稻产品的污染及生产与消费者的身体损害问题;二是综合应对生产端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与农业相对效益低、农户种田积极性不高,以及消费端安全消费的质疑。直播田稻鸭共生模式有机结合起直播栽培与稻鸭共生二种生产模式的高效绿色优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更具推广应用价值,建议相关从业人员可以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生产实践继续把直播田稻鸭共生技术优化、熟化与扩大示范应用。
    • 张从宇; 任兰天; 李文阳
    • 摘要: 目的:探讨稻鸭共生对稻田土壤、水体养分及水稻二化螟、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稻鸭共生区和无鸭稻田人工拔草区,比较稻田土壤和水体养分,以及水稻二化螟发生率、分蘖率、产量形成因素和产量等,对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与无鸭区比,稻鸭共生区土壤的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各时段均较高,有机质8月20日-10月4日、总氮9月4日、碱解氮8月20日-10月4日、总磷8月5日、有效磷10月4日、速效钾9月19日-10月4日差异显著;水体的总氮、铵态氮、总磷、有效磷、速效钾各时段均较高,总氮、铵态氮、速效钾7月21日-10月4日差异显著,总磷7月21日-9月19日差异显著,有效磷8月5日-9月4日差异显著;分蘖数全时段均较高,二化螟发生率全时段均较低,差异均显著;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较高,差异显著。结论:稻鸭共生增加稻田土壤与水体养分,减少稻螟虫危害,提高产量。
    • 金建华; 徐建强; 沈足金
    • 摘要: 稻鸭共生种养技术是集稻谷种植与禽类饲养于一体的种植技术.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鸭子的生活习性和稻谷的生长规律,以达到绿色种植与养殖的目的.基于此,就稻鸭共生种养技术的优势进行剖析,并对该技术实施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介绍,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 陈璐; 陈灿; 黄璜; 任勃; 王忍; 梁玉刚; 周晶
    • 摘要: 为明确厢作免耕养鸭、养鱼模式对双季稻田CH4、N2O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了解稻田厢作免耕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本研究设置厢作免耕养鸭(W-RD)、厢作免耕养鱼(W-RF)、厢作免耕(W-CK)、平作翻耕养鸭(F-RD)、平作翻耕养鱼(F-RF)和平作翻耕(F-CK)6个处理进行大田对比试验,采用密闭静态箱法收集CH4和N2O的排放量,探究双季早晚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GWP和GHGI.结果表明:早稻CH4累积排放量在分蘖末期-孕穗期阶段排放最多,晚稻CH4累积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返青-分蘖末期阶段,相对于晚稻,早稻CH4排放量占双季稻总排放量的61.60%~77.00%.早稻和晚稻的N2O累积排放量均在分蘖末期-孕穗期阶段排放最多,W-CK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最高为7.85 kg·hm-2,F-RF处理最低为2.64 kg·hm-2,且W-CK与F-RF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厢作免耕各处理早晚稻累积N2O排放的CO2当量均显著高于平作翻耕各处理,且厢作免耕与平作翻耕各处理均显著低于CK处理.双季稻全球增温潜势(总GWP)和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总GHGI)均以F-CK处理最高(总GWP为25258.08 kg·hm-2,总GHGI为4501.41 kg CO2-eq·kg-1),以W-RF处理最低(总GWP为14819.94 kg·hm-2,总GHGI为2322.83 kg CO2-eq·kg-1),W-RF处理总GWP和总GHGI分别低于F-CK处理41.33%、48.40%,均达到显著差异.双季水稻总产量中W-RF和F-RF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RF和F-RF处理周年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3.36、13.20 t·hm-2.综上所述,厢作免耕养鱼模式(W-RF)与其他处理相比既可保证水稻高产又可降低GWP和GHGI,而厢作免耕养鸭模式(W-RD)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丁君辉; 王兴明; 汤晋; 夏宗群; 张国生; 张磊; 钟志勇; 宋方坤; 管业坤
    • 摘要: 选择548羽18d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728.20±21.27g)吉安红毛鸭二元杂鸭,根据饲养方式和补饲量不同随机分为舍饲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研究其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模式下,补饲量为舍饲自由采食量的47.79%~61.44%时,对鸭的料肉比无明显影响,稻鸭共生可以极显著降低鸭的料肉比,以全期日均补饲量为99.77g时为佳;稻鸭共生可以改善鸭的肉用性能,提高腿肌率,降低胸肌率,补饲量越高,鸭的生长性能越高而屠宰性能相对越差,生产中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补饲量.
    • 耿明阳; 李涛; 姚闰晨; 古丽娜·艾山; 雷从起
    • 摘要: 研究旨在基于稻鸭共生模式下,就不同鸭品种的耐水能力和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为伊犁麻鸭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试验记录了6、7、8月内2000羽不同品种(伊犁麻鸭500羽、高邮鸭1000羽、骡鸭500羽)的鸭耐水能力和存活率.结果表明,伊犁麻鸭的耐水能力极显著高于高邮鸭和骡鸭2.70、4.39 h(P<0.01);伊犁麻鸭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高邮鸭和骡鸭9.3%、18.3%(P<0.05).试验为伊犁麻鸭开展本地稻鸭共生系统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为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
    • 张印; 余政军; 王忍; 吕广动; 陈灿; 黄璜; 陈治锋
    • 摘要: 以水稻常规单作为对照(CK),研究水鸭(SY)、洋鸭(YY)和绿头鸭(LTY)对稻鸭共生系统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稻田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稻鸭共生系统鸭品种选择及模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与CK相比,3个稻鸭共生处理总体上均降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H值均升高;YY和LTY处理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均显著增加,穗总粒数均显著降低,SY处理水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虽有所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3个稻鸭共生处理的经济效益均提高,表现为YY>LTY>SY>CK.综上,稻鸭共生有利于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YY处理最优,LTY处理次之.
    • 黄春容
    • 摘要: 罗源县水稻种植以中稻为主,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3.2%,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2019~2020年,在重点中稻区推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采取水稻健身栽培、大田稻鸭共生、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杀、稻田生态养鱼、科学精准用药、推广先进植保机械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 兰丁旺; 翁贞林; 刘小春; 唐茂林; 谢宁; 汤晋
    • 摘要: 随着农业生产政策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型,实现化肥农药"双减"、质量效益"双增"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命题。江西省家禽产业体系自2016年成立以来,为了研究江西家禽产业转型发展,课题组先后在德安县、柴桑区、瑞昌市进行"稻鸭共生"的试验及示范推广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养殖模式不仅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据测算,示范区内每亩增收350元;而且能大量减少农药、化肥、饲料使用量,且能有效预防病虫害,对于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效益显著。由于该模式能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促进了农户种养积极性,社会效益显著。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
    • 彭小于; 张小琴; 刘松; 洪晓富
    • 摘要: 以台州市仙居县的稻鸭共生有机水稻种植体系为例,连续4a进行系统追踪,结合有机水稻种植工序划分、 人工和物资构成等成本基础信息,分析有机水稻种植的直接成本.结果表明,2016—2019年有机水稻种植每667 m2的平均直接成本为1154元.平均直接成本占比较高的人工或物资,分别为有机肥、 定植、 除草、收割和有机生物制剂,分别占比26.1%、14.8%、12.2%、9.5%和7.1%.将有机水稻种植分为育苗、 预种和栽后管理3个阶段,每667 m2的平均直接成本分别为137、318、699元,分别占直接成本的11.9%、27.6%、60.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