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团参与

社团参与

社团参与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61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78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妇运、妇女研究论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实践与反思:社会管理价值体系的构建、“院校研究与学生成长”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等;社团参与的相关文献由87位作者贡献,包括胡荣、于泳红、何云峰等。

社团参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 占比:1.5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781 占比:98.41%

总计:3842篇

社团参与—发文趋势图

社团参与

-研究学者

  • 胡荣
  • 于泳红
  • 何云峰
  • 刘信阳
  • 刘莎莎
  • 吕迎春
  • 李静雅
  • 王佳
  • 王正祥
  • 王秋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引航; 陈伽淇
    • 摘要: 采用问卷法对211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以探讨员工创新行为和批判性思维是否会受到员工在大学期间参与社团活动的影响。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中介检验发现,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社团参与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行为上有着重要作用。
    • 陈甫
    • 摘要: 为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参与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采用问卷形式,对天津市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450名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结合SPSS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大学生社团参与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总体水平描述性统计与差异性统计分析以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社团参与总体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在性别、生源地方面存在差异;人际交往能力的总体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参与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学分互换政策、加强社交类和心理健康类社团的建设、加强社团类型分类指导与品牌活动建设的策略。
    • 孙榆婷; 杜在超; 赵国昌; 赵丽秋
    •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大学的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BCSPS)2009-2011年的数据,对大学生参与社团和担任社团干部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利用代理变量、工具变量以及匹配方法,充分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发现,大学期间的社团参与经历可以显著地使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提高10%左右,且社团干部经历会进一步增加这一收入溢价.本文还从社团参与数量、社团参与时间等多方面考察社团参与的收入回报情况,发现适时适量参与社团对起薪的提高效果最好,其超时过量反而会削弱其正向作用;社团参与对低收入水平的毕业生的起薪的增长作用更明显,而社团干部经历对中低收入水平的毕业生的起薪的提高更有利.此外,本文基于中介分析的思想,从人力资本渠道和社会资本渠道探究社团参与和社团干部的收入溢价的原因:社团参与对起薪的正向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个体社会资本而引起的,而社团干部的起薪溢价主要是因为社团干部经历提高了 自身的人力资本的附加值.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对我国高层次人才起到的直接积极作用,同时对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措施来发挥高校社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毛成; 蔡玲丽; 李一星; 朱於
    • 摘要: 本文以学生参与理论和李·哈维教授的就业能力理论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探究社团参与和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团参与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社团参与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把握能力、形成目标管理能力、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本文提出加强社团建设、促进就业能力提升的三点建议:一是建立科学的培育和评价体系,二是发挥社团指导教师的作用,三是规范社团管理制度和竞争机制。
    • 边晓慧; 郭蕊
    • 摘要: 基于学生投入理论,使用安徽省六所高校的1146份问卷,探讨了大学生社团投入时间、社团参与质量对社团满意度的影响效用,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同时检验了社团收获的中介作用与社团民主化氛围感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社团投入时间、社团参与质量均显著提升大学生社团满意度;社团收获在大学生社团投入时间、社团参与质量与社团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社团收获的中介效用受到社团民主化氛围感知的调节.相关研究发现对推动以会员为主体的大学社团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和建议,包括优化大学生社团参与动机,促进大学生社团投入的数量、质量与情感认同,开展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以及构建民主、平等、包容的社团文化等.
    • 赵丹
    • 摘要: 如何从高校实际出发,提升并改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以就业为目标的培养体系这一课题吸引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以高校学生社团为平台,依托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从大学生参与社团对其就业所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从社团参与角度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 边晓慧; 郭蕊
    • 摘要: 基于学生投入理论,使用安徽省六所高校的1146份问卷,探讨了大学生社团投入时间、社团参与质量对社团满意度的影响效用,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同时检验了社团收获的中介作用与社团民主化氛围感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社团投入时间、社团参与质量均显著提升大学生社团满意度;社团收获在大学生社团投入时间、社团参与质量与社团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社团收获的中介效用受到社团民主化氛围感知的调节。相关研究发现对推动以会员为主体的大学社团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和建议,包括优化大学生社团参与动机,促进大学生社团投入的数量、质量与情感认同,开展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以及构建民主、平等、包容的社团文化等。
    • 胥沁怡; 周春平; 陈思瑶; 秦心怡; 徐新月; 刘晨
    • 摘要: 为研究大学生社团参与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2019年6月至10月,课题组对全国443名大学生开展了关于社团参与、学业表现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大学生社团参与、学业表现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参加社团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有促进作用,参与社团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均值为2.52,高于平均值;随着社团参与度的提高,大学生的学业表现更为优秀;初步分析,大学生社团参与度的提高对其自我效能感有促进作用。得出结论:带有一定目的性并积极地参加社团对大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积极作用;大学生深入参加社团活动对其学业表现有积极效用。
    • 金博; 高珮洛
    • 摘要: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社团有自己的章程,并在学生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社团组织各类大型学生活动,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第二课堂教育引导学生阵地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国内专家学者对于学生社团参与对就业素质影响的研究内容,了解到了更多学生社团参与的正向作用.随后通过深入访谈各社团负责人,了解到一手的学生感知信息,得出社团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结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