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硬膜外阻滞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2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8849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麻醉与镇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等;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相关文献由136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文东、王军、叶宁等。

硬膜外阻滞麻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2 占比:0.8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849 占比:99.19%

总计:89572篇

硬膜外阻滞麻醉—发文趋势图

硬膜外阻滞麻醉

-研究学者

  • 刘文东
  • 王军
  • 叶宁
  • 李海泉
  • 王建国
  • 许勤
  • 陈佳儒
  • 丁立军
  • 丁红彬

硬膜外阻滞麻醉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巍
    • 摘要: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产妇疼痛及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睢宁县中医院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和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缩宫素),两组产妇分娩后均连续观察2 h。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临床指标(产后2 h出血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镇痛前(T_(0))、活跃期(T_(1))、宫口开全(T_(2))及胎儿娩出(T_(3))的应激反应指标,分娩结局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分娩时、缝合伤口、产后2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可减少产妇出血量,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同时减轻应激反应,改善妊娠结局,不会影响产妇子宫收缩,安全性较好。
    • 朱鹏璐
    • 摘要: 目的:研究AIDET沟通模式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对其应激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摘选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98例产妇,随机抽出49例作为对照组,仅行常规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另49例作为观察组,给予AIDET沟通模式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总结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产时、产后的VAS、S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IDET沟通模式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用于产妇镇痛分娩中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改善其焦虑情绪,降低其身心应激反应,提升自然分娩率。
    • 王聪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操作中的应用方式及其价值。 方法:以我院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采取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 100 例开展对比探究。 应用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 两组患者分别提供常规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 以躯体反应、认知功能、不良反应为主进行对比探究。 结果:实验组躯体反应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相对常规组而言有明显数据优势,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有明显优势,P<0.05。 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操作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患者对治疗操作的负面感受较轻,能够有效预防并降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李昊楠; 王静; 郑晶晶; 沈江伦; 丁梅
    • 摘要: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并探讨三者与胆心反射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唐山市协和医院硬膜外阻滞麻醉胆道手术患者120例,检测围术期血清ET-1、NO、GSH-Px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胆心反射将患者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麻醉前血清ET-1、NO、GSH-Px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胆心反射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ET-1、NO、GSH-Px单独及联合预测胆心反射发生的价值。结果 麻醉前,麻醉后,牵拉、分离胆囊时血清ET-1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GSH-Px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患者血清NO水平升高(P<0.05),牵拉、分离胆囊时NO水平降低(P<0.05);与麻醉后比较,牵拉、分离胆囊时NO水平降低(P<0.05)。120例患者发生组49例,未发生组71例。发生组年龄≥60岁、高血压、心电图结果异常、冠脉供血不足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血清ET-1、GSH-Px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血清NO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电图结果异常,麻醉前ET-1、GSH-Px水平高,NO水平低是胆心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ET-1、NO、GSH-Px预测胆心反射发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8.57pg/mL、25.81μmol/L、143.64U/L,三者单独及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794、0.822、0.781、0.835。结论 血清ET-1、NO、GSH-Px在硬膜外阻滞麻醉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均发生明显变化,三者联合检测对术中发生胆心反射的预测价值较高。
    • 王永林
    • 摘要: 目的考察无痛分娩硬膜外阻滞麻醉中罗比卡因+小剂量芬太尼对产程时间及VAS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起始至2021年6月结束期间于本院就诊的阴道试分娩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组,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参照组(n=35)接受罗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n=35)接受罗比卡因+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麻醉。分析产妇无痛分娩实施后产程时间、分娩前疼痛评分、自然分娩率、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窒息、催产素应用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观察组麻醉30min,1h,2h时的VAS评分各值均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无痛分娩硬膜外阻滞麻醉中罗比卡因+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麻醉,可积极缓解产妇分娩前宫缩阵痛,缩短第一产程用时,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且对新生儿无负面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性显著。
    • 杨柳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手术开始30 min、术毕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的应激指标[术前及术后2、12、24 h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浆皮质醇(Cor)、随机血糖(GLU)]水平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30 min、术毕时,两组MAP、HR水平均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24 h,两组NE、E、Cor、GLU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2.2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水平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TEA复合全身麻醉。
    • 何开强; 朱丽; 肖树榜; 余壮; 文云波; 王星; 高大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7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2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镇痛持续时间、留室观察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BCS评分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有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VAS、BC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0 min、麻醉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MAP、HR、SpO_(2)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MAP、HR、SpO_(2)有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MAP、HR、SpO_(2)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后24 h的血清促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AD)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AD、GH、AngⅡ、Cor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AD、GH、AngⅡ、Cor有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AD、GH、AngⅡ、Cor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后24 h的CD4^(+)、CD8^(+)、CD4^(+)/CD8^(+)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CD4^(+)、CD4^(+)/CD8^(+)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CD4^(+)、CD4^(+)/CD8^(+)有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CD4^(+)、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结论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的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促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麻醉阻滞的免疫抑制作用。
    • 刘静; 王鹏; 王云涛; 张颖; 单世民
    • 摘要: 剖宫产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分娩方式,而其麻醉方法的选择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产生一定影响。而麻醉主要是通过药物对患者实施全身或局部麻醉,可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但剖宫产麻醉方法种类较多,不同麻醉方法均具有优缺点。由于产妇自身体质、耐受力、合并症等方面原因,剖宫产麻醉方法不同,其麻醉效果更是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对剖宫产中蛛网膜下腔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全身麻醉作一综述,以期为剖宫产患者麻醉方法的科学、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蒲丽
    • 摘要: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初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无痛分娩分为对照组(常规分娩)和研究组(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根据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分为四级,观察两组腹痛情况;记录两组产程用时及母婴分娩后结局。结果腹痛情况:对照组0级1例,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50例,研究组0级48例,Ⅰ级3例,Ⅱ级1例Ⅲ级2例,研究组0级、Ⅰ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Ⅱ级、Ⅲ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娩结局:剖宫产2例,产时损伤1例,产后出血0例,对照组分娩结局:剖宫产5例,产时损伤3例,产后出血2例,分娩结局异常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可缩短初产妇产程,有效改善分娩结局。
    • 梁杰; 秦廷臣
    • 摘要: 目的 分析硬膜外复合全麻在乳腺癌切除同期乳房再造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行乳腺癌切除术同期乳房再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28例纳入观察组,单纯全身麻醉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2h、6h、24h、48h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48h内PCIA按压次数;皮瓣相关并发症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T0时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4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3例,呕吐2例,少于对照组(恶心15例,呕吐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在乳腺癌切除同期乳房再造中生命体征稳定,且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