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48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人与自然、市场论坛、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生态环境评价研讨会、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等;白头叶猴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乘明、卢立仁、李友邦等。

白头叶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32.3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77%

专利文献>

论文:348 占比:66.92%

总计:520篇

白头叶猴—发文趋势图

白头叶猴

-研究学者

  • 黄乘明
  • 卢立仁
  • 李友邦
  • 周岐海
  • 潘文石
  • 韦毅
  • 黄恒连
  • 黄中豪
  • 唐小平
  • 胡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欣妍
    • 摘要: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362只增加到现今的135群1230只,数量稳步提高。白头叶猴由中国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并命名,是第一种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 冯月婷; 韦周全; 黄中豪; 李友邦
    • 摘要: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与黑叶猴T.francoisi是喀斯特地区的近缘物种,具有相似的栖息地、身体大小和社会结构及行为特征。为了比较2个物种的理毛行为特征和社会功能的异同,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和连续记录法(continuous recording)对2种叶猴的理毛时间和理毛姿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1%单位体表面积上,白头叶猴可自理毛区域、无法自理毛区域和难自理毛区域获得理毛时间占比分别为0.67%±0.21%、1.01%±0.47%和1.44%±0.46%;黑叶猴上述3个区域的理毛时间占比分别为0.44%±0.14%、1.61%±0.58%和1.21%±0.54%。2种叶猴在不同理毛区域获得理毛时间支持理毛行为的卫生功能假说。白头叶猴和黑叶猴在肛门生殖区每1%单位表面积获得理毛时间占比为7.12%±2.26%和10.61%±7.68%,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2种叶猴肛门生殖区中采用趴的理毛姿势的时间占比分别为9.47%±3.12%和14.72%±11.57%。在肛门生殖区的互相理毛行为中,2种叶猴的理毛行为均支持缓和功能假说。白头叶猴和黑叶猴采用无眼神接触的理毛姿势分别占47.86%±16.23%和63.76%±17.26%,白头叶猴的相互理毛行为不支持缓和功能假说,黑叶猴的相互理毛行为支持缓和功能假说。
    • 梁霁鹏
    • 摘要: 2016年12月~2017年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的出入夜宿地行为开展研究。行为取样结果表明,白头叶猴离开夜宿地时,启动离开行为的个体主要是成年个体;进入夜宿地时,启动进入行为的个体主要是怀抱婴幼猴的成年雌性个体。猴群进出夜宿地的方向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猴群夏季离开夜宿地启动时间最早为5:45:09,最晚为6:08:05,夏季猴群进入夜宿地启动时间最早为19:17:06,最晚时间为19:54:38。猴群冬季离开夜宿地启动时间最早为6:41:38,最晚为7:44:33,冬季猴群进入夜宿地启动时间最早为18:09:35,最晚时间为18:56:05。比较发现,猴群夏季离开夜宿地时间比冬季早,进入夜宿地时间比冬季晚。白头叶猴进入夜宿地平均时长为874.7 ±418.2 s,离开夜宿地平均时长为517.7 s。整个猴群的出入洞时长以及不同个体平均出入洞持续时长没有显著季节性差异。本研究发现安全因素可能是影响白头叶猴出入夜宿地行为的主要因素。
    • 张文卉; 蒋欣妍; 梁霁鹏
    • 摘要: 5月24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巡护保护区驻逐片区时,首次通过照片形式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冠斑犀鸟育雏。
    • 王胤; 付因诣
    • 摘要: 设计说明:此作品是一幅以“壮”和“美”二字为基础造型的立体纸艺作品。其整体呈可拉伸的球体框架结构,运用了立体穿插的方法,装饰了刘三姐唱山歌、阿牛哥击鼓、侗族风雨桥、桂林山水、花山岩画、白头叶猴等元素,寓意打开壮美之窗,迎接美好未来。
    • 李东(文/图)
    • 摘要: 属于灵长目的猴子,一般人们所熟知的只有金丝猴和猕猴,金丝猴在动物园、猕猴在马戏团甚至街头艺人那里都能见到。而实际上被人类称作猴子的还有藏酋猴、黑叶猴、白头叶猴等好几种,它们都比较聪明,与猩猩一样有较高的智力。
    • 钟婧; 周江(摄)
    • 摘要: 说到珍稀濒危动物,相信大家脱口而出的会是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这些熟悉的物种名,而在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动物星球厅,陈列着两件极具辨识度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标本。它们身材轻巧,四肢修长,通体黑色,头、肩上和尾巴尖的毛却是白色。特别是头上桀骜不驯的那一撮白毛,像极了"Tony"老师剪出的莫西干发型(1)。虽然被制成标本,但它们仍保持着在树枝间攀爬跳跃的姿势,看上去活泼灵动、栩栩如生,与同展柜的其他濒危动物相映成趣。
    • 郑景金; 梁霁鹏; 张克处; 黄爱面; 陆倩; 李友邦; 黄中豪
    • 摘要: 本研究采用样方法(quadrat method)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栖息地的木本植物群落组成进行研究,探讨木本植物优势度对白头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方中共记录木本植物803株,隶属于31科58属71种.优势木本植物分别是石山巴豆Croton euryphyllus、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木棉Gosampinus malabarica、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苹婆Sterculia nobilis、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盐肤木Rhus chinensis、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和小叶榕Ficus concinna.猴群全年共采食162种食物,其中木本植物110种,灌木36种,藤本14种,寄生植物2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头叶猴对木本植物的觅食比例与其相对密度(r=0.577,n=71,P<0.001)、相对盖度(r=0.484,n=71,P<0.001)、相对频度(r=0.613,n=71,P<0.001)、优势度(r=0.580,n=71,P<0.001)和生物量(r=0.481,n=71,P<0.001)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白头叶猴对木本植物的利用受其优势度的影响.白头叶猴以木本植物的优势度选择食物,对提高其在破碎化生境中的生存能力有重要意义.
    • 吴曼菲; 胡湛波; 周岐海; 吴坚宝
    • 摘要: 针对物种分布格局与其环境变量关系的研究,对于生态廊道规划与环境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为研究对象,针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1个白头叶猴分布点和11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对栖息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模型生成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阈值,划定研究区域为低适生区、适生区和高适生区3种类型,其中低适生区面积为5 061.43 km2,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分别为42.80 km2和20.63 km2.主要环境变量分析表明:年均降水量、土地利用分类、坡度和年平均气温的综合贡献值分别为54.6%、17.4%、11.8%和9.5%,4项环境变量累积贡献值达到93.3%,是影响白头叶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更有效保护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建议在保护区规划生态廊道,扩大恢复区内白头叶猴适宜栖息地面积,以促进白头叶猴种群间基因交流.
    • 蒋卫民; 张雷
    • 摘要: 2021年5月8日,从广西林业局获悉,中国首次获得白头叶猴全基因组序列,揭示了白头叶猴能够在富含矿物离子的高碱性喀斯特山地自然环境中长久生存的基因组遗传特征的秘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