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痉挛型

痉挛型

痉挛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专利文献918480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国针灸、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等; 痉挛型的相关文献由697位作者贡献,包括程红、程芳、马纯政等。

痉挛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18480 占比:99.98%

总计:918704篇

痉挛型—发文趋势图

痉挛型

-研究学者

  • 程红
  • 程芳
  • 马纯政
  • 刘振寰
  • 张惠佳
  • 李彦杰
  • 王跑球
  • 程书卿
  • 高翔
  • 任桂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丽; 赵毅; 刘港; 任敬佩; 白惠中; 左心玮; 穆晓红; 徐林
    • 摘要: 混合型脑瘫以痉挛型合并不随意运动型多见,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指因锥体外系受损导致随意运动障碍而不自主运动增加,常表现为扭转痉挛、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姿势控制缺陷等[1],颈部肌张力障碍可加速颈椎退变,导致颈椎病的发生。脑瘫与脊髓型颈椎病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表现的重叠常会延误和干扰诊治[2],由于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残疾长期存在,微小的神经症状变化难以识别,当寻找其功能恶化的病因时,应考虑到继发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能,早期手术修复损害的神经功能。
    • 李先兰; 阙秀琴; 朱启平; 张小红; 赖梅凤
    • 摘要: 目的:探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研究,研究时间在2018年7月-2020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微针刀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角度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踝关节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痉挛程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行走功能独立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微针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肢体痉挛症状,提高其关节活动度,帮助患儿独立行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陈玲芝; 孙向荣; 赵雪频
    •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肌肉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指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和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PDMS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确切,能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
    • 顾术理; 赵洋洋; 张倩倩; 吕郑茜; 索林杰
    • 摘要: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对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肌电图、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可以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同时有效降低患儿体表的肌电分布,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升高,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邵磊; 张明; 刘鹏; 张亚男; 贾梦怡; 苏春
    • 摘要: 目的:探讨仿生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仿生训练(兔子跳跃、蜥蜴行走、猴子攀爬)。在训练前后分别对2组患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进行评估,并利用关节量角器对其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观察训练前后2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GMFM、PDMS-GM原始分差异及患儿内收肌角、足背屈角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MFM及PDMS-G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内收肌角及足背屈角均大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仿生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李思佳; 张琦; 何艳; 刘前进; 张燕庆; 周天添
    • 摘要: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脊柱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33例,按照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分为1组(Ⅰ级,n=12)、2组(Ⅱ级,n=11)和3组(Ⅲ级,n=10)。采用SpinalMouse脊柱形态测量仪测量患儿坐位躯干前后屈、左右屈关节活动度。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进行测试。结果后伸角度、矢状面总活动度、左屈角度、右屈角度、冠状面总活动度均与GMFM88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424,P<0.05)。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的脊柱活动度与粗大运动表现相关。
    • 谭龙泽; 罗伟; 王跑球; 刘春雷; 黄超
    • 摘要: 目的 探究益肾通督针刺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运动功能、认知水平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运动疗法,观察组45例给予联合益肾通督针刺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神经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通督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可通过益肾健脾、通督疏经之功,以及调节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有效提高粗大与精细运动功能,促进神经认知发育水平。
    • 祝莉洁; 贠国俊; 张伟云; 刘青; 曹建国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痉挛型脑瘫(偏瘫或双瘫)患儿36例为试验组,同期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二维灰阶高频超声及剪切弹性成像检查试验组偏瘫侧或肌张力较高一侧、对照组随机一侧的腓肠肌内侧头,记录肌肉厚度(MT)、肌纤维长度(FL)、羽状角(PA)和剪切波速度(SWV)。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估试验组腓肠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试验组腓肠肌内侧头MT、FL显著小于对照组(|t|>3.937,P6.105,P0.391,P<0.05),SWV与MAS评分呈正相关(r=0.734,P<0.001)。结论超声成像可用于量化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的形态和硬度。
    • 王倩; 胡晓丽; 王鹤远
    • 摘要: 小儿脑性瘫痪是婴幼儿时期以运动功能发育障碍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且易致残、发病率高。其中痉挛型小儿脑瘫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因此如何使患儿得以有效且长期的康复治疗成为目前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研究关键。本文通过对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输合配穴与推拿疗法的治疗原理及应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传统中医的理论框架下,探讨运用推拿手法结合输合配穴-抑木扶土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以期为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徐万举; 杨磊磊
    • 摘要: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发育商(Gesell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及血清学指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88、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个人-社交行为等发育商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U、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ABA、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提高发育商和自理能力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