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69699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技推广、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五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第七届中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暨国际细菌学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海峡两岸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等;番茄青枯病的相关文献由623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宗文、沈其荣、刘可星等。

番茄青枯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9699 占比:99.71%

总计:69899篇

番茄青枯病—发文趋势图

番茄青枯病

-研究学者

  • 廖宗文
  • 沈其荣
  • 刘可星
  • 黎起秦
  • 刘波
  • 吴传珍
  • 朱凤香
  • 杨兴明
  • 林纬
  • 洪春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雪芳; 王梓然; 朱育菁; 陈燕萍; 王阶平; 刘波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为探明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防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菌水为对照(CK),分别接种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接种后不同时间(0,3,6,12,24,36,48,72 h)取样,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接种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后番茄植株中水杨酸(SA)信号转导途径的gluA和PR-1a基因、茉莉酸(JA)信号转导途径的loxA和pin2基因及乙烯(ET)信号转导途径的Osm和PR-1a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菌株FJAT1458和FJAT91均能诱导番茄gluA、PR-1a、loxA、pin2、Osm和PR-1a基因的表达,接种后期(36 h之后),这些基因(PR-1a和Osm除外)在FJAT1458处理组的表达量均比FJAT91处理组高;FJAT1458和FJAT91诱导gluA和PR-1A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12 h表达量最大;FJAT1458诱导番茄植株loxA和pin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K,FJAT91诱导番茄植株loxA基因和pin2基因表达量在接种初期显著高于CK和FJAT1458处理组,后期迅速降低;FJAT-91诱导番茄植株Osm基因显著高于FJAT1458和对照处理(72 h除外),该菌株诱导番茄植株PR-1b基因表达量变化较为强烈,接种3 h,其诱导的PR-1b基因表达量为CK的251.33倍。【结论】不同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不同,可以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法挖掘更多差异表达的基因。
    • 黄伟; 张丽娟; 秦新政; 王宁; 王玮
    • 摘要: 本研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株对番茄青枯病菌有较好抑菌效果的贝莱斯芽胞杆菌JK19为研究对象。通过TTC双层板平板对峙测定菌株JK19发酵上清液对温度、pH、酶及紫外照射等处理下抑菌效果及稳定性,进而对其拮抗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K19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在温度超过80°C时显著下降;不耐强酸强碱,适宜pH为4.0~10.0;不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脂肪酶的影响;紫外照射4 h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菌株JK19具有较强的抑菌稳定性和抑菌活性。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GC-MS/MS技术初步分析了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推测菌株JK19可能通过产生杆菌霉素D、环二肽等拮抗物质抑制青枯病菌的生长,这为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奠定理论基础。
    • 卢晓虹; 许敏; 李甜爽; 刘海霞; 王美琴
    • 摘要: 目前,对于番茄青枯病害的发生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筛选和利用有益微生物是重要途径之一。试验以番茄青枯病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分离法、平板对峙法从健康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青枯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且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方法,对拮抗菌株B-6的发酵培养液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番茄青枯病重病田块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细菌菌株B-6,抑菌圈直径为13.8 mm;对拮抗菌株B-6进行鉴定,经16S rDNA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得出,拮抗菌株B-6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Pa84)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达到100%;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3%(30 g)、蛋白胨1.0%(10 g)、氯化钠1.0%(10 g)、蒸馏水1 0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24 h、装液量100 mL(规格为250 mL锥形瓶)、接种量1.0%(1 mL),pH值8,经发酵优化后的抑菌圈直径为16.5 mm,比原抑菌圈直径增大19.6%。研究分离筛选到的拮抗菌株B-6为1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 任敏华; 张静燕; 崔晓东; 陈荣华; 刘琼光
    •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赣南地区番茄青枯病菌,明确菌系分化,为当地番茄抗青枯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江西省赣南地区采集番茄青枯病病株,经选择性平板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获得不同地理来源的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通过生理生化测定和接种番茄试验,鉴定青枯菌的生化变种和致病类型。PCR扩增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明确青枯菌的演化型和序列变种。双层平板培养法测定其对8个不同噬菌体的敏感性。【结果】获得了来自赣南地区9个市(县)的番茄青枯菌菌株44个,其中,41个菌株为生化变种Ⅲ,3个菌株为生化变种Ⅳ;致病力测定结果聚为Ⅰ、Ⅱ和Ⅲ类,其致病力分别为强、中和弱,其中,强致病力菌株占65.9%。所有菌株属于亚洲分支演化型(Ⅰ),并进一步划分为Sequevar13、14、15、17、18、34、44和48等8个序列变种。大部分菌株对供试的8个噬菌体敏感。【结论】赣南地区番茄青枯菌以生化变种Ⅲ和强致病力菌株为主,对噬菌体较敏感,存在8个序列变种,具有明显的菌系分化现象和遗传多样性。
    • 王佳新; 刘文钰
    • 摘要: 番茄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维管束系统病害,常见于设施栽培,世界各地番茄产区均有发生。番茄开花坐果期易发病,发病时间短,蔓延速度快,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成片死亡,造成严重减产。该文主要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提出了番茄青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
    • 刘洪; 董元华; 申民翀; 孙菲菲; 王夏; 刘金平; 李建刚
    • 摘要: 根际微生物在宿主植物抵御土传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抑病土壤与感病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分别采集抑病土和感病土中的番茄根际土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种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含量,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抑病和感病土中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结构以及基于零模型的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感病土相比,抑病土壤中番茄的青枯病病情指数明显降低(病情指数分别为47.5和22.5),其根际中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alpha多样性、更丰富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以及芽孢杆菌科和链霉菌科等有益微生物,较低的青枯病菌丰度(病原菌丰度降低了12.22倍)并伴随着较高的随机性过程,因此抑病土壤受病害胁迫的适应性较强。将感病土壤与抑病土壤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形成了仅有感病土D10H0、感病土与抑病土质量比为1︰1的D5H5以及仅有抑病土D0H10这三种处理以进一步检测抑病土壤抑病特性的可传递性。结果表明,随着抑病土比例的增加,番茄青枯病病情指数逐步降低,D10H0、D5H5和D0H10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1.67、29.17与16.67,而细菌alpha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链霉菌科和芽孢杆菌科等丰度明显增加,随机性过程的主导作用加强。综上,病害胁迫对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结构和群落构建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而抑病土壤能通过植物根系招募有益微生物来抵御病害胁迫。
    • 赵江源; 邹雪峰; 何翔; 张庆; 杨济达; 朱红业; 杨佩文; 李铭刚
    • 摘要: 为筛选对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好的天然产物,本文以分泌型铁载体产生菌云南木霉Trichoderma yunnanense 2-14F2和拟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pseudobassiana 2-8F2为材料,考察其铁载体活性物质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采用CAS检测法及全波段紫外光吸收法判定铁载体化学结构类型及其活性。采用Sephadex-LH20凝胶划段法分离活性物质。采用平板扩散及96孔板倍半稀释法检测铁载体活性物质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离体抑菌活性;采用盆栽法检测活性物质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结果显示,菌株2-14F2和2-8F2产铁载体活性单位(SU)分别为62.02%和52.06%,铁载体化学结构类型均为异羟肟酸盐型(hydroxamates)。当铁载体活性物质浓度为0.15 mg/mL时,两菌株对青枯雷尔氏菌抑菌率分别为73.26%(2-14F2)和37.23%(2-8F2);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1.36%(2-14F2)与50.27%(2-8F2)。此外,当两菌株铁载体活性物质中含1 mol/L FeCl_(3)溶液时,抑菌率及防治效果均显著下降,表明其生物活性与铁载体及环境铁离子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分泌铁载体菌株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 2022年7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国知发运字〔2022〕31号),共授予1004项中国专利奖。在1004项中国专利奖中,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的“2-氰基-3-氨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的“吡唑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抑制番茄青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江苏辉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包含噻苯隆和聚谷氨酸的农药组合物”等农药、植保项目被授予“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 汤淑亚; 李子桀; 侯启华; 郭坚华; 蒋春号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蜡质芽胞杆菌AR156诱导番茄对青枯病系统抗性的机制,为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qPCR检测AR156预处理后番茄植株中防御相关基因PR1、PIN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验证AR156可诱导番茄系统抗性。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探究AR156预处理后番茄抗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筛选获得参与AR156诱导系统抗性的相关基因。利用RT-qPCR证实SlERF1a(Solanum lycopersicum 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s 1a)基因在AR156诱抗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利用VIGS技术构建SlERF1a沉默番茄植株,并开展AR156诱导番茄对青枯菌GMI1000抗性表型验证,观察并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计算AR156防效。利用亚细胞定位、转录活性检测技术初步分析转录因子SlERF1a生化功能。[结果]AR156预处理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与清水对照相比,AR156处理番茄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了21.25%、11.30%和29.21%。AR156预处理番茄可调节防御基因表达,触发番茄对青枯病系统抗性。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AR156处理引起大量番茄植株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筛选验证发现其中一个乙烯响应因子SlERF1a编码基因的表达量被显著上调。深入研究发现相对于野生型植株,在SlERF1a沉默番茄中,植株对青枯病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同时AR156诱导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表型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确定SlERF1a是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对青枯菌抗病性。[结论]转录因子SlERF1a参与调控蜡质芽胞杆菌AR156诱导番茄产生对青枯病系统抗性。
    • 许萌杏; 李凤芳; 袁高庆; 黎起秦; 吴小刚
    • 摘要: 本研究分离得到一株对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根围细菌JX−1,其温室防治番茄青枯病的防效达80.89%。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和gyrB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生防相关性状分析表明,菌株JX−1可产生嗜铁素、蛋白酶等抗菌物质。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发现,菌株JX−1还可能产生硝吡咯菌素和藤黄绿脓菌素。转座子随机突变获得2株明显影响菌株JX−1拮抗能力的突变菌株,其中突变体M1710对茄科雷尔氏菌拮抗作用完全消失,序列分析表明Tn5破坏了与非核糖体寡肽产生相关基因tlpks/nrps;而突变体M645则对茄科雷尔氏菌的拮抗作用显著增强,序列分析表明Tn5破坏了gntR基因。上述结果表明,菌株JX−1可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并且tlpks/nrps基因和gntR基因在防治番茄青枯病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整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