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极导线

电极导线

电极导线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27352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第14届中国心律学论坛等;电极导线的相关文献由461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李学斌、张澍等。

电极导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7352 占比:99.93%

总计:127445篇

电极导线—发文趋势图

电极导线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学斌
  • 张澍
  • 昃峰
  • 祝文童
  • 祝金明
  • 郭继鸿
  • 俞佳威
  • 周峰虎
  • 李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昃峰; 王硕; 李鼎; 王龙; 段江波; 苑翠珍; 何金山; 周旭; 杨丹丹; 李学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患者157例,平均年龄(65.28±15.38)岁,其中男性94例(59.87%);共拔除导线288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102根(35.42%),右心室电极导线112根(38.89%),除颤电极导线59根(20.49%),冠状窦电极导线15根(5.21%);电极导线平均植入时间为(108.79±85.72)个月。157例患者中,电极导线最主要的拔除原因为囊袋感染(81.53%),其次是电极故障(12.74%)、菌血症(2.55%)、感染性心内膜炎(2.55%)、患者自觉不适要求拔除电极(0.64%)。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手术成功率为97.45%。7例(4.46%)患者出现心包填塞,其中5例(3.18%)属于严重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及导线拔除术后需开胸修复瓣膜),包括4例(2.55%)紧急开胸进行心脏修补,1例(0.64%)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发现三尖瓣脱垂、三尖瓣重度反流而行外科手术;2例(1.27%)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1例(0.64%)患者于导线拔除术后第14天死亡。结论: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王健
    • 摘要: 起搏器术后的康复指导1.早期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2.术后3个月,术侧肢体及肩关节避免做剧烈活动,如外伸、外展、抬高肩关节及拍背等活动,以免电极导线滑脱及移位。以后的生活中,避免用植入侧手臂负重。3.一般日常活动都没有关系,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都可以.
    • 顾敏; 张澍; 华伟; 陈柯萍; 牛红霞; 陈旭华; 翟琳; 胡奕然; 张妮潇; 刘曦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9~201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7±25)岁.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导线类型、导线植入成功率、术中起搏参数等.术后3个月和6个月常规随访,以后每6~12个月随访.测试起搏阈值、感知及导线阻抗等参数,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7例患者为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为双上腔静脉,其中1例患者因右侧锁骨下静脉闭塞,被迫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另1例患者因右锁骨下静脉留置深静脉管,选择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术中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室导线植入失败,选择植入心房单腔起搏器;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导线植入失败,选择植入心室单腔起搏器.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2周发现心室导线脱位,选择经右侧重新植入,其余患者未见并发症.随访中位时间1.8(1.1,4.3)年,随访期间心房、心室导线参数稳定.结论: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房、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均存在一定难度,短期内存在导线脱位风险,但远期导线参数稳定.双上腔静脉患者应避免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导线.
    • 杨果
    • 摘要: 临床常见起搏器植入者,将心脏电子设备植入后,部分患者需要采取MRI(核磁共振成像),部分情况下,可为患者更改使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但是,对于某些脊髓疾病以及脑部疾病患者来说,应采取MRI。临床分析MRI,具有远场效应,具有强烈梯度磁场,可能对起搏脉冲发生器、导线系统造成危害,可导致患者发生心肌损伤,可导致不利后果发生,其中也包括电极导线头端灼热,在传统观念中,绝对禁止起搏器植入者行MRI检查。对起搏器植入者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容易发生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关节病变等,需要开展MRI。
    • 乌仁陶古斯; 蔡景景; 昃峰; 段江波; 李鼎; 王龙; 苑翠珍; 李学斌
    • 摘要: 目的 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后发热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76例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电极拔除及囊袋清创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10~93岁,男性61例(80.3%),女性15例(19.7%).全组共行永久起搏器电极拔除65例(85.5%),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电极拔除6例(7.9%),心脏同步化治疗(CRT-P/D)电极拔除术5例(6.6%).对全组患者进行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诊断:单纯囊袋感染55例(72.4%),菌血症12例(15.8%),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11.8%).术前无发热57例(75.0%),发热19例(25.0%);术后经积极治疗,死亡率为0%,73例(96.1%)患者行再植入术,经随访1例(1.3%)起搏器再植入术后8个月再次囊袋感染.结论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后根据发热的表现评价感染程度,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极其重要.
    • 李超; 戴研; 李玉秋; 林锦璇; 陈柯萍; 张澍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室电极植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PPM)/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年进行超声评价,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超声数据的差异.结果 入组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新发三尖瓣返流(TR)2例,TR程度加重5例,术后1周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LRTR)的发生率为9.7%;术后1年,新发TR 2例,TR程度加重14例,术后1年LRTR的发生率为22.2%.与术前心脏结构和功能比较,电极导线植入术后1周,左右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后1年,三尖瓣返流(TR)程度为中重度返流的比例明显升高(16.7%vs 5.6%),伴右房、右室直径增大[右房直径:(37.66±5.52)mmvs(35.93±4.85)mm;右室直径:(24.49±3.87)mmvs(22.61±2.61)mm]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0.46±0.06)vs(0.48±0.05),P均<0.05],而左心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与瓣叶非受限组患者比较,瓣叶受限组患者TR程度为中重度返流的比例明显升高(41.7%vs12.1%),伴右房、右室直径增大[右房直径:(42.15±7.95)mmvs(36.76±4.47)mm;右室直径:(27.75±3.65)mmvs(23.84±3.60)mm]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0.42±0.06)vs(0.47±0.06),P均<0.05].结论 心脏起搏治疗中LRTR的发生率较高;电极导线植入将加重TR程度,导致右房、右室增大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电极导线引起三尖瓣瓣叶受限与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关.
    • 蔡景景; 段江波; 昃峰; 李鼎; 王龙; 苑翠珍; 李学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相关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心律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发生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男性44例(78.6%),女性12例(21.4%),年龄(66±13)岁.有囊袋感染清创史的35例(62.5%),有起搏器更换史23例(41.1%),深静脉置管2例(3.6%),糖尿病史11例(19.6%),乙肝病史5例(8.9%),肿瘤史2例(3.6%).56例中1例患者因重症感染死亡,余55例患者均行电极导线拔除治疗,其中12例为外科拔除.术中发生心脏压塞3例(5.5%),肺栓塞1例(1.8%),再植入患者27例(49.1%),无一例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 囊袋感染后保守清创治疗与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直接相关,一旦明确诊断应行电极导线拔除.
    • 蔡景景; 乌仁陶古斯; 昃峰; 段江波; 李鼎; 王龙; 苑翠珍; 李学斌
    • 摘要: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Needle′s Eye Snare in the procedure of cardiac lead extraction for heart rhythm implants.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lead extraction using Needle′s Eye Snare in a single center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Basic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the reason of lead extraction and outcom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110 leads, including 45 atrial leads, 57 ventricular leads, 2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leads and 6 left ventricular leads, were removed using Snare from 54 patients (age 68±13.3 years;44 male).The median implantation duration was 9 years (range 2-27 years).The reasons for the removal were 44 cases (81.5%) of capsular infection, 5 cases (9.3%) of bacteremia, 3 cases (5.5%)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nd 2 cases (3.7%) of electrode failure.Complete procedural success was achieved with51 patients (94.4%), while the clinical success was achieved with all patients (100%).There we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death and surgery. Conclusions Needle′s Eye Snare as a tools of extracting implanted cardiac leads is safe and effective.%目的 探讨经下腔途径应用抓捕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snare拔除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应用下腔装置snare拔除电极导线,年龄(68±13.3)岁,其中男性44例(81.5%),共拔除电极导线110根,其中心房电极45根(40.9%),右室电极57根(51.8%),除颤电极2根(1.8%),左室电极6根(5.5%).平均植入年限9(2~27)年.其拔除原因分别为囊袋感染44例(81.5%),菌血症5例(9.3%),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5.5%),电极故障2例(3.7%).应用snare拔除电极导线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4.4%,临床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死亡及需外科干预的主要并发症.结论 下腔装置Snare拔除电极导线安全、有效.
    • 摘要: cqvip:患儿,男,9岁5个月,9年前因室间隔缺损、肺动肺高压行室间隔修补术,术后1 个月因发现Ⅲ°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使用心外膜电极永久起搏器Medtronicprodigysrr/8160 型心外膜激素电极VVIR(频率反应性心室起搏型),近1个月反复头晕乏力,无晕厥、黑矇,于2018-01-23 入住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入院心电图示:右心房下部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Ⅲ°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见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提示心影内电极中断,见图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