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产性支出

生产性支出

生产性支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农业经济、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18058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发展、南方经济、南开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海峡两岸管理科学论坛等;生产性支出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凯强、刘淑珍、刘键等。

生产性支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8058 占比:99.99%

总计:918158篇

生产性支出—发文趋势图

生产性支出

-研究学者

  • 张凯强
  • 刘淑珍
  • 刘键
  • 吕冰洋
  • 周县华
  • 孙洪杰
  • 尤思梦
  • 李祥妹
  • 潘文卿
  • 王明成

生产性支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明
    •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在西部贫困地区要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和内生发展能力。本文基于我国地级面板数据,借助“西部大开发”和省际间“对口支援”两次区域发展战略,采用项目评价中的双重差分方法,比较研究了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和省际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禀赋条件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央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均可以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总体劳动生产率攀升,因而两类不同性质的转移支付均具有减贫效应,并且转移支付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禀赋条件。第二,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具体而言,西部大开发的中央转移支付主要提高了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省际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既提高了受援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也改善了非农产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从转移支付引致的生产性支出和人口城镇化两方面进行政策效应的机制识别。第三,转移支付执行的政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实施主体和支援方式是否多元化和多样性,以及支持强度和目标差异是上述两次区域政策异质性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影响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及新发展阶段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 苏民
    • 摘要: 通过提出一个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的公共债务模型,并采用80个国家2001-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公共债务率如何作用于生产性政府支出,进而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不是一种简单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和异质性的交互关系.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受到税负大小的影响,而且也受债务率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交叠在一起产生作用.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建议政府在充分发挥公共债务积极作用的同时,严控债务增量和结构,警惕债务上升所引发的财政和金融风险.
    • 王宝顺; 徐绮爽
    • 摘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战略,财政在促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典经济增长收敛研究框架下,基于我国199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从短期、中期和长期视角分别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其结构在经济增长与区域收敛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经济收敛发生在区域内部而非区域之间,财政资本性支出偏向仅在短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而财政福利性支出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有助于我国短期和长期的经济收敛.促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财政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区域之间的全域收敛,避免区域内部的俱乐部收敛格局;二是更加注重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为推进区域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三是规范政府融资渠道,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 胡海生; 刘红梅
    • 摘要: 构建含土地财政收入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土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影响,而且会因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非线性影响.并以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地财政收入相对GDP的占比对经济增长确实先有促进作用,后出现抑制作用,呈现出较明显的倒"U"形特征.同时,土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而出现阈值效应,过高的生产性支出比重将减弱土地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程扬帆; 杨阳; 朱家明
    • 摘要: 为研究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使用了中部6省份2008年至2017年10年的面板数据,设定包括个体效应、时间效应在内的,以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双向固定模型考察了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设定的模型还是辅助回归模型,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都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这也给之后财税体制改革、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转型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 张凯强
    • 摘要: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微观个体行为的直接调控.本文在Rivera-Batiz和Romer(1991)的基础上建立企业R&D投入和企业的技术改进行为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企业现有技术对技术改进的弹性较小,生产性支出的提高将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减少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实证结果论证了上述结论,且外资企业的R&D投入受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较弱,民营企业最强.以上结论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建议.
    • 刘昶; 覃凤琴
    • 摘要: 无论是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高速增长的税收收入,还是位居前列的税收痛苦指数,亦或是炒得沸沸扬扬的“死亡税率”,都与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估计证实中国同样存在“增长丘”,即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税负在最优水平以下时会通过为生产性支出融资而促进经济增长;当税负超过最优水平时则会阻碍经济增长.税收对经济的影响要从税收收入侧和税收支出侧两个角度同时来考虑,单独考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够的.结合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的财税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力:其一,在收入侧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在税费方面应重点考虑降低费的负担,清费降费是重点,减轻实体经济税费负担,释放市场活力;收入侧除了税费外,还可以考虑债务收入弥补税费收入减少带来的收支缺口或赤字.其二,在支出侧也要从结构方面考虑,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尤其要加大对生产性支出的支持,这样既可以拉动短期需求,同时也可以为经济长期增长积蓄动能.
    • 张凯强; 台航
    • 摘要: 文章基于我国1998-2006年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偏好生产性支出的特点,将提高经济增长波动率;实证结果有力地论证了上述结论,即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比提高10%,经济增长波动率将增加0.42%.稳健性分析发现中西部县级地区较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波动率更大.此外,我国生产性支出偏好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繁荣时期,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增加幅度将超过0.8%.文章的结论可为推进和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提供参考和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