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照射剂量

照射剂量

照射剂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8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5628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医疗卫生装备、浙江预防医学、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世界中医养生美容学术大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照射剂量的相关文献由1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勇、朱健、王鹏程等。

照射剂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2.48%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15628 占比:97.21%

总计:16076篇

照射剂量—发文趋势图

照射剂量

-研究学者

  • 尹勇
  • 朱健
  • 王鹏程
  • 张洋
  • 张红志
  • 胡舜媛
  • 余辉
  • 刘强
  • 周汉明
  • 唐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子成; 崔相利; 刘苓苓; 王金云; 费振乐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叠加方法在宫颈癌内外照射累积剂量时的差异,评估直接叠加法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均接受内外照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放疗计划。借助多模态图像合并软件中的形变配准方法计算每例患者分次内照射剂量、外照射剂量叠加,并与直接叠加法比较。结果对于分次内照射剂量,直接叠加法所得肿瘤靶区D_(90%)、膀胱D_(2cc)、直肠D_(2cc)的平均值比形变配准法的结果分别高6.54、1.66和4.05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叠加法评估正常组织剂量偏高,实际工作中可适当放松条件。
    • 孙小喆; 付娟; 苏秀军; 孟慧鹏; 史孝伟; 赵鹏; 郭雄芳; 王昊; 梁克明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CATphan504模体和CIRS062模体采集的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分析探讨厂家自带多功能CATphan504模体采集的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用于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可行性。方法:在CT模拟定位机相同扫描参数下对两个模体进行CT扫描,利用CT操作控制系统对模体内不同组织电子密度模块进行采集记录,将两个模体实际测量的CT值(HU)录入治疗计划系统,生成两条不同的CT-电子密度转换校准曲线。选取患者的3个不同治疗部位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加速器跳数(MU)照射剂量MU值及中心层面剂量分布变化情况。结果:CATphan504模体和CIRS062模体采集的CT-电子密度转化曲线有明显区别,尤其CATphan504模体高密度组织曲线拟合效果较差。不同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下胸部、腹部和盆腔计划的MU数值两个模体误差分别为0.9%、1%和1.3%。CATphan504模体盆腔中心层面上剂量曲线分布低剂量区无变化,靶区内高剂量区有较小变化。结论:CATphan504模体内接近人体组织的电子密度模块种类较少,高密度组织中CT值变化大,两模体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有差异,CATphan504模体不能完全替代CIRS062模体做CT电子密度转换曲线的剂量校准。
    • 梁巧媚; 郑报; 张晓葳; 陈磊
    • 摘要: 目的探究X射线调强放疗与电子线放疗对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细胞亚群及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X射线调强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期行电子线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42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全乳照射、瘤体补量治疗,剂量均为10~16 Gy/5~8次;比较2组患者的照射剂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副反应。结果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放疗靶区V 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靶区V 105%、V 110%量、心脏及患侧肺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1月、3月血液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液CEA、CA153、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随放疗时间延长而降低,观察组CEA、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X射线调强放疗可降低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
    • 吕佳铭; 叶爽; 刘开泰; 郭吉; 涂孝敏; 唐慧敏; 郑璐; 陆妙珍; 贝宴屏
    • 摘要: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中海马保护性和非保护性计划的海马剂量学差异。方法22例鼻咽癌患者各制定海马保护性和非保护性两种计划,按照RTOG 0615标准来确定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限量,比较两种计划的海马和靶区的剂量学差异。结果PTV-70、PTV-59.4的靶区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均未因保护海马而降低。与海马非保护性计划相比保护性计划中海马的D_(max)、D_(mean)、D_(40)均下降(均P0.05)而没有上述结构侵犯的患者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鼻咽癌患者不存在海绵窦或蝶窦侵犯,海马保护性IMRT可降低海马的照射剂量
    • 尹贻雪; 焦路光; 王嘉睿; 王超; 任子淇; 赵乙珑; 郑红; 杨在富
    • 摘要: 为观察3.74μm远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的特点和损伤修复过程,利用该激光在光斑直径为2 mm、照射时间为0.8 s、辐照量为23.2 J/cm;的条件下照射C57BL/6J小鼠角膜,采用大体观察、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组织病理方法,在角膜损伤后3 h、6 h、12 h、1 d、3 d、7 d、14 d和21 d进行观察。大体观察角膜损伤即刻可见灰白色损伤斑,表面凹凸不平,角膜混浊随时间逐渐加重,1 d达到顶峰,3~7 d混浊减轻,14~21 d再次加重。裂隙灯下角膜损伤累及全层,角膜厚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恢复。OCT观察角膜损伤后明显外凸,反射光带全层性增强,3 h角膜显著增厚,12 h达到最厚,后逐渐恢复至正常。经组织切片观察:上皮层损伤后3 h核固缩深染,6~12 h核染色变淡消失,1 d时1~2层新生上皮完全覆盖损伤区,3~7 d上皮细胞增至3~4层,14~21 d恢复正常;基质层损伤后3~6 h核染色质大量脱失,12 h出现浸润细胞,后浸润细胞增多,由基质深层向浅层迁移,14~21 d浸润细胞减少,纤维排列仍不规则;内皮层损伤后3 h细胞脱落,1 d出现少量新生细胞,其后逐渐增多并趋向恢复。结果表明,3.74μm激光在23.2 J/cm;照射剂量下可致角膜全层损伤,角膜损伤反应随时间先加重后逐渐恢复,21 d时上皮和内皮层基本恢复正常,但基质层并未恢复透明。本研究为红外激光角膜损伤危害评价和损伤治疗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 宋春慧; 赵伟
    • 摘要: 目的 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靶区影像学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放射治疗及同步化疗,期间进行CT、MRI检查,分析总结治疗靶区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肿瘤体积为(77.04±3.91)cm3,治疗后为(51.19±2.47)cm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临床靶体积为(564.26±31.48)cm3,治疗后为(424.91±20.75)cm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放射后半程的小肠剂量显著增加,GTV及直肠剂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大体肿瘤靶体积(GTVMRI)均值为(13.55±10.24)cm3,CT大体肿瘤靶体积(GTVCT)均值为(18.45±11.09)cm3,病理大体肿瘤靶区(GTVpath)均值为(9.55±8.74)cm3.相关性分析显示,GTVMRI与GTVpath均有相关性(r=0.935,P=0.000);GTVCT与GTVpath有相关性(r=0.834,P=0.005).结论 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积与临床靶体积较治疗前均会显著缩小,说明治疗靶区影像学技术可以评估疗效.在宫颈癌放疗治疗过程中,应对照射范围与剂量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放疗效果.相关性研究证实,CT对于肿瘤体积的勾画面积较大,存在误差,相比之下,MRI与病理体积更相近.
    • 关志远; 绪梅; 方磊; 王明睿; 刘云龙
    • 摘要: 强n/γ混合场是由核爆炸源谱造成的,该源谱包括裂变出壳中子能谱和裂变出壳初级γ射线能谱[1-2]。在距离核爆炸爆心一定距离处,人或物质受到的照射剂量不仅来源于前两者,还有一部分来源于中子与空气和土壤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γ射线。笔者探讨距爆心投影点0.5~1 km范围内,核爆炸早期核辐射中裂变出壳中子、裂变出壳初级γ射线以及中子与空气和土壤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γ射线在人体内的沉积剂量。
    • 黄行志; 刘高; 曾建伦; 鲁志兵
    • 摘要: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RILI)情况及影响因素,以指导未来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治疗,统计所有患者初次治疗后90 d内RILI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卡氏(KPS)评分、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化疗方式、化疗周期数、肿瘤分期、放疗剂量、大体肿瘤体积(GTV)、计划靶体积(PTV)与肺V20处剂量,分析非小细胞性肺癌IMRT放疗后发生RILI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初次放疗后90 d内,80例患者中发生RILI 29例,发生率为36.25%;将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化疗、合并COPD、放疗剂量大、PTV、GTV大、V20处剂量高均为NSCLC患者IMRT放疗后发生RILI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NSCLC患者IMRT放疗后有一定的RILI发生率,而同期化疗、合并COPD、总放疗剂量大、PTV、GTV大、V20处剂量高均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 蒋丽莎; 向镛兆; 刘斌
    • 摘要: 目的 估算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产生的照射剂量.方法 选取2019年9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99Tcm-MDP骨显像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4~82(55.1±12.8)岁.在静脉注射99Tcm-MDP 15 min后,使用核辐射监测探测仪测量距离患者1.0 m和0.3 m处的剂量当量率(DR).根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99Tcm-MDP在人体的代谢模型,计算99Tc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照射剂量.结果 64例患者的 DR(1.0 m)为 15.9~32.7(22.6±3.6)μSv/h、DR(0.3 m)为 70.8~154.2(105.5±20.9)μSv/h.与99Tcm-MDP骨显像患者白天接触的家庭成员的照射剂量为13.3~27.4(18.9±3.0)μSv;夜间同床共寝的家庭成员的照射剂量为78.2~170.3(116.5±23.4)μSv;单位工作同事的照射剂量为17.6~36.2(25.0±4.0)μSv;邻座乘客的照射剂量为219.9~478.8(327.5±65.7)μSv.核医学技师每接触1例99Tcm-MDP骨显像患者的照射剂量为3.9~8.5(5.8±1.2)μSv.结论 99Tc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照射剂量远低于相应人群的照射剂量限值.
    • 张凤琴; 梁保辉; 蔡汉飞; 朱超莽; 汪朝歌; 张群
    • 摘要: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疗时心脏和靶区的剂量分布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利用微型心电记录仪监测26例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5 min心电图,获得HRV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指标,记录患者计划靶区(PTV)和心脏的剂量分布,SPSS软件统计分析靶区和心脏剂量与放疗前后HRV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PTV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与SDNN、TINN的变化负相关;心脏低剂量体积与SDNN、TINN、LF和Lmean的变化正相关,高剂量体积与HRV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多项指标的变化正相关,也与交感神经指数、副交感神经指数的变化正相关.结论 胸部肿瘤放疗过程中,PTV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与HRV变化呈负相关;心脏剂量体积与HRV变化呈正相关,尤其是高剂量体积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