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6439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前线、致富天地、中国经济周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中国科协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2010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高级研讨会等;灌溉水源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小毛、张承、王秋萍等。

灌溉水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439 占比:99.56%

总计:36601篇

灌溉水源—发文趋势图

灌溉水源

-研究学者

  • 吴小毛
  • 张承
  • 王秋萍
  • 龙友华
  • 冯吉
  • 代小平
  • 任振辉
  • 佐日古丽·麦麦提
  • 冯宝平
  • 刘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琴; 李梦寒; 胡才希; 杨家纯; 童蕾
    • 摘要: 黑土的土壤肥力可以由总有机碳(TOC)含量和酶活性来表征,而农业活动又会影响土壤中TOC含量和酶活性的分布。为探究不同水稻种植年限和灌溉水源对海伦市黑土质量的影响,分析了“长种植年限+地表水灌溉”、“短种植年限+地表水灌溉”、“长种植年限+地下水灌溉”、“短种植年限+地下水灌溉”4种组合条件下土壤中TOC含量和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TOC含量总体上由表层向下不断降低,在30 cm深度以下达到稳定,深层土壤中TOC含量随水稻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表层土壤中,种植年限长的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比种植年限短的小,在深层土壤中,地表水灌溉的土壤中DOC含量呈增大的趋势,而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DOC含量趋于稳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在表层土壤中较高,分别为5.94~7.46 mg/g和6.24~15.04 mg/g,两种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表水灌溉的土壤酶活性比地下水灌溉的更高,说明选择长期用地表水灌溉更有利于黑土中TOC的积累以及碳循环相关土壤酶生化作用的进行。
    • 李科杰
    • 摘要: 广西百色市右江河谷台地区是百色市人口最集中、耕地较连片、土地较肥沃的区域,是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由于区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灌区沿江田高水低,造成大部分农田、果园无可靠灌溉水源,属于广西三大旱片之一的桂西北旱片,历史上曾多次进行规划和建设,均未能彻底解决右江河谷大面积灌溉问题。为了解决该区域干旱缺水问题,本文在总结百色市右江河谷台地区灌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独特的地形地貌、特色产业结构、水源等特点,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水利现代化发展目标、国家节水技术发展需求,对区域的灌溉范围及面积、灌溉骨干水源、灌溉方式等灌溉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提出灌溉面积、水源、灌溉方式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 李建军
    • 摘要: 廊坊市现有三河市引潮灌区、香河县潮南灌区和潮北灌区3个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6.6万亩。按照灌溉水源稳定性、供水设施完备性、组织机构健全性和管理人员保障性等要求进行审核后,廊坊市中型灌区存在灌溉水源无保障、工程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迫切需要续建配套与改造。
    • 王甜甜; 杨建; 赵伟
    • 摘要: 利用矿井水进行生态灌溉,可实现煤炭开采、矿井水资源利用及矿区生态修复相互协调发展,矿井水含多种污染物,灌溉前需进行灌溉适宜性评价。以沙地生态脆弱区敏东一矿为研究区,采集地表水、地下水及矿井水水样,分析其水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盐度危害性(S)、碱危害性(SAR)、可溶性钠含量(SSP)、渗透性指数(PI)与重金属污染指数(HPI)进行多源矿井水资源评价,最后利用极限条件法确定其灌溉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7组水样阳离子均以Na;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直接充水水源及矿井水中Fe、Mn、Zn、As、Pb五种重金属质量浓度较高。直接充水水源、采空区、工作面、巷道和水仓水样的SAR(13.29~32.40)和SSP(91.13~97.26),及矿井水样的HPI(150.43~448.81)不符合生态灌溉要求,而所有水样的S(0.76~32.4)和PI(53.33~136.36)均符合生态灌溉要求。根据极限条件法则,研究区间接充水水源可直接进行生态灌溉,而直接充水水源和矿井水受地层矿物溶滤及采煤活动的影响,不可直接用于生态灌溉。
    • 高小雲; 李慧
    • 摘要: 南亚地区农业灌溉依赖于雪融水、季风降水与地下水。气候变化使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导致这类水源的历时、组成和规模发生变化。与此同时,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需求增大。通过高分辨率冰冻圈-水文-作物模型对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预测,评估了灌溉水源在21世纪可能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雪融水与地下水对农业灌溉的重要性有所提升。
    • 吕新; 刘兰英; 陈丽华; 李玥仁
    • 摘要: 目的 建立可视化环介导恒温扩增体系(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灌溉水源中沙门氏菌的分析方法.方法 以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inv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检测引物,优化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后,通过特异性实验、灵敏度实验对LAMP检测方法进行测试,并与国标检测方法对比检测人工污染的灌溉水源样品,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灵敏度实验结果显示本LAMP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限为7 CFU/25μL,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本LAMP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干扰菌株对本LAMP检测方法无影响.该方法在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比,检测人工污染的灌溉水源样品时具有相同的准确性,检测灵敏度为1×102 CFU/mL.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快速、准确、灵敏的恒温扩增体系,可以应用于灌溉水源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 唐列俊
    • 摘要: 灌溉水源工程中,蓄水池是重要的工程设施,蓄水池的质量问题对引水工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固处理蓄水池更是一项重要课题.以秦岭北麓某抗旱水源工程为例,对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案,可为类似工程加固提供参考.
    • 郭阳
    • 摘要: 八五八农场始建于1956年4月10日,位于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列索扎沃茨克市隔江相望,边境线总长97.5公里,气候适宜、积温稳定,自然资源丰富,所处地域历史悠久,“三河一江”(大、小穆棱河、松阿察河、乌苏里江)、兴凯湖水为主要灌溉水源
    • 郭百平
    • 摘要: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属于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地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属自治区最高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通辽市一直被称为内蒙古"粮仓",连续8年产粮超60亿kg,贡献了自治区近30%的粮食总产。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用水量大而且集中,而灌溉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多年的持续大量集中开采,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
    • 李英
    • 摘要: 地处秦岭腹地的山阳县田地稀少,水资源丰富,为了提高农田质量,分析项目区概况和农田灌溉存在问题,对区域水资源和灌溉水源进行探讨,按照水资源平衡原理,对项目区农业灌溉需水量和可供水量进行平衡分析,提出水源充足、可以实施建设,为秦岭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