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溃疡性

溃疡性

溃疡性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09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40620篇;相关期刊455种,包括医药与保健:下旬版、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成都军区第六届消化内科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等;溃疡性的相关文献由41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秋云、王峥涛、窦薇等。

溃疡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4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0620 占比:99.76%

总计:441688篇

溃疡性—发文趋势图

溃疡性

-研究学者

  • 张秋云
  • 王峥涛
  • 窦薇
  • 张灏
  • 王文杰
  • 赵建新
  • 陈卫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金倩
  • 吴练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志强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变化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院108例UC患者(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根据蒙特利尔UC病变范围分为缓解期组36例、轻度活动组27例、中度活动组24例、重度活动组2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1名作为对照组,采集新鲜血液、粪便标本,测定血清IgA、IgM、IgG水平、肠道菌群,以分析不同病情UC患者血清Ig水平变化及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清IgA、IgG水平较高,血清IgM水平较低(P0.05),同时随着病情加重,UC患者血清IgA水平逐渐升高,血清IgM水平逐渐降低;不同病情U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UC患者病情加重,其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也逐渐加重;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IgA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呈正相关,血清IgM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UC患者血清Ig水平存在异常表达、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且血清IgA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呈正相关,血清IgM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呈负相关。
    • 马晓飞; 胡家丽; 崔曼曼; 葛巍; 杨苏琴; 丁成华; 张磊昌
    • 摘要: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技术均有相应的不足之处,粪菌移植(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疗效参差不齐。目的比较FMT治疗小鼠普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CUCM)与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DUCM)的效果及FMT(新金汁)的中药性味。方法于2019年12月9—28日,将35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CUCM组、CUCM+FMT组、CUCM+5-氨基水杨酸(5-ASA)组、DUCM组、DUCM+FMT组、DUCM+5-ASA组,每组各5只小鼠。Control组不做任何干预处理;CUCM组和DUCM组根据造模需求分别制备模型;CUCM+FMT组和DUCM+FMT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制备的粪菌液0.2 ml对小鼠进行灌肠;CUCM+5-ASA组和DUCM+5-ASA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0.0195 g/ml 5-ASA对小鼠进行灌肠。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肠组织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检测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含量,血常规检测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GB),尼莫地平法评估干预前后疗效指数,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内容物中的菌群分布。结果各组小鼠均造模成功。肠组织HE染色显示:CUCM组与DUCM组肠黏膜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或脱落坏死;CUCM+FMT组、CUCM+5-ASA组、DUCM+FMT组、DUCM+5-ASA组肠黏膜基本完整;并且DUCM+FMT组与CUCM+FMT组相比,前者腺体较后者排列整齐并紧密。肠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CUCM组与DUCM组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稀疏,杯状细胞减少;CUCM+FMT组、CUCM+5-ASA组、DUCM+FMT组、DUCM+5-ASA组微绒毛较为致密,杯状细胞数目较多;并且DUCM+FMT组与CUCM+FMT组相比,前者微绒毛较后者紧密,杯状细胞也较后者多。各组小鼠Th1、Th2细胞含量、WBC、RBC、PLT、HG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UCM+5-ASA组、DUCM+FMT组、DUCM+5-ASA组疗效指数高于CUCM+FMT组(P<0.05)。菌群分析显示CUCM组与DUCM组中丰度显著降低的属是Ruminococcus,显著升高的属是Akkermansia,经过FMT治疗后,CUCM+FMT组、DUCM+FMT组有逐步向Control组靠拢的趋势,表明肠道菌群正在改善。结论FMT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且针对DUCM疗效更佳,FMT(新金汁)的中药性味苦寒,推测其发挥功效的途径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Th1/Th2细胞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 李樱; 王静; 赵季红; 王春燕
    • 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对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胃镜下金属钛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入治疗的66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止血方式的差异性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于胃镜下注射止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于胃镜下使用金属钛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即时止血率以及再次出血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来院就诊的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胃镜下金属钛夹治疗的方案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且即时止血率高。
    • 耿燕杰; 李卫(综述); 兰天昊; 王桂琦(审校)
    • 摘要: 数百年来阑尾被认为是废退器官,因此阑尾切除术被视为急性阑尾炎的规范疗法。然而,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阑尾具备特异的功能。阑尾独特的解剖结构使其不但具有某种免疫功能,而且在维持肠道微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切除术后带来了其他疾病的风险,包含胆结石、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因此,目前的医学发展证据迫使医者重新审视手术切除阑尾的适宜性,以及对阑尾切除患者进行罹患其他疾病风险监测的重要性。本研究对阑尾切除后患者罹患消化系统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宁丽丽; 刘琰
    • 摘要: 目的:探究益生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来院诊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随机法实施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积分变化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积分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高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邱宇轩; 廖沙; 张苏玥; 杜欣键; 张丹; 梁峰
    • 摘要: 目的研究吲哚丙酸(IP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方法将SPF级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饮用3%DSS 7 d)及低、中、高剂量IPA组(在DSS给药前2 d行IPA灌胃),每组12只。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根据体质量下降、大便性状和便血状况评定疾病活动指数(DAI);DSS给药第7日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及评定病理学评分,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结肠组织MP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MPO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PO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5,P<0.01);与DSS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IPA组小鼠DAI降低,IPA各剂量组结肠长度均增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MPO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PO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降低(P<0.05,P<0.01)。结论IPA可以减轻DSS诱导的急性UC小鼠的结肠炎症反应,减少DSS造成的组织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
    • 王建中; 许欣荣
    • 摘要: 猫慢性龈口炎(Feline chronic gingivostomatitis,FCGs)是一种严重的免疫介导性猫口腔黏膜炎性疾病。临床上可观察到舌系带褶皱黏膜或颊侧黏膜产生溃疡性或增生性炎性病变,这类疾病会导致猫口腔剧烈疼痛,然而顽固性FCGs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激光治疗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治愈FCGs提供可能。本文介绍1例顽固性(历时10个月)FCGs的激光治疗病例,为治愈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 朱超慧; 吴凯; 姚怡; 朱建华; 王艳梅; 李楠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白介素-17A(IL-17A)抗体与IL-17F抗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IL-17A组、抗IL-17F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饲以DSS溶液。抗IL-17A组和抗IL-17F组于实验第2、4、6天腹腔内分别注射IL-17A抗体和IL-17F抗体。观察4组小鼠体重、疾病活动度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及炎症病理学评分变化情况。检测血清IL-17A、IL-17F水平及结肠组织中IL-17A和IL-17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抗IL-17A组、抗IL-17F组小鼠体重下降,DAI评分增高,结肠变短,结肠炎症病理学评分增高,血清和结肠组织中IL-17A和IL-17F蛋白含量增高(P<0.05,P<0.01)。抗IL-17F组与模型组、抗IL-17A组比较,DAI评分更低、结肠更长、结肠炎症病理学评分更低(P<0.05,P<0.01)。抗IL-17F组血清IL-17A、IL-17F及结肠组织IL-17F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对于DSS引发的UC,使用IL-17F抗体能够减轻肠道炎症程度。
    • 袁亚文
    • 摘要: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法库县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0.1mg/次,1次/8h,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后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能够进一.步改善活动期UC患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值得推荐使用。
    • 刘仁香
    •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采用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计4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使用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归纳总结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症状积分方面的情况.结果:临床指标方面,研究组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遵医行为、疾病知识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积分方面,研究组黏液性脓血、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积分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个体化饮食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