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渗透率级差

渗透率级差

渗透率级差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11636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天津青年科技论坛、中国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射孔分会第五届年会等;渗透率级差的相关文献由453位作者贡献,包括康晓东、未志杰、刘丹婷等。

渗透率级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1636 占比:99.90%

总计:111750篇

渗透率级差—发文趋势图

渗透率级差

-研究学者

  • 康晓东
  • 未志杰
  • 刘丹婷
  • 刘斌
  • 张保英
  • 曾溅辉
  • 李晖
  • 李钦
  • 王均
  • 王明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忠康; 冯绪波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分层注水的影响,文章根据苏北盆地多个油田地质参数,结合多层系水驱开发理论模型和室内实验,研究了渗透率级差、生产小层数等分注界限以及隔层、分注时机、分注段数对分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对层系组合效果影响明显;隔层离注水井距离越近,分注效果越好;随着隔层发育,稳定性提高,分层注水的效果越来越好;应尽可能在投产1年内进行分注;分段数越多,分注效果越好,但分注段数超过4段后,分注提升效果有限,因此需综合权衡经济效益和工艺复杂性。
    • 张延君; 党鹏生; 张新鹏; 张洪亮; 刘镇领
    • 摘要: 留10X断块包括东西两个开发单元,为提高东断块采收率,保证西断块高效开发,文章对留10X断块进行层间潜力挖潜技术研究。通过层间矛盾成因分析,针对层间渗透率差异、层间压力及含水率变化等原因形成的层间矛盾提出优化采油工艺,细化注采层系,缓解层间矛盾,实现降水增油,提高油藏采收率。
    • 马子麟; 师永民; 李宜强; 管错; 师翔; 李文宏; 张忠义; 左静
    • 摘要: 通过计算多层油藏水驱过程中各层渗流阻力与层间阻力差异,可直接表征层间干扰程度及其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但目前渗流阻力公式存在计算复杂或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Buckley-Leverett理论,提出一种新的一维油水两相渗流阻力计算方法,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基于该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多层油藏水驱过程中层间阻力差异计算流程,可用于预测和分析开发过程中层间干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性较好,相对误差低于12%,渗流阻力变化可分为线性、渐缓和近平缓3个下降阶段,分别对应无水采油期、中-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多层油藏水驱过程中层间阻力差异在高渗透层进入特高含水期后达到峰值,可作为调控措施转换节点;渗透率级差增加将使层间干扰程度迅速增大,因此多层合注油藏及早实施调控措施至关重要.
    • 杨森; 舒政; 赖南君; 顾庆东
    • 摘要: 针对单一聚合物段塞驱存在低渗储层动用程度低、部分注入井注入困难以及油井受效比例低等问题,开展了高、低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采用物理模拟的实验方法,评价了不同交替注入方案下低渗层的吸液比例、分流率以及聚合物驱的采收率.结果表明:与单独注入高、低浓度聚合物驱相比,不同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能使低渗储层的吸液比例明显提高,并能有效改善低渗层的分流率,起到改善吸水剖面、延长低渗层聚合物驱受效时间的效果.渗透率级差越大,聚合物驱采收率达到最大所需的交替注入周期数越多,当渗透率级差分别为2和4时,最佳交替注入周期数分别为2次和4次,此时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分别为24.9%和23.4%,比单独注入高浓度聚合物驱时采收率分别提升了3.3%和5.2%.矿场试验结果表明,P油田M区块采用高、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注入开发的方式后,注入井的吸水厚度明显增大,生产井的日产油量明显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 孙刚正; 胡婧; 刘涛; 郭辽原; 王小芳; 吴晓玲; 曹功泽; 汪卫东
    • 摘要: 油藏物性及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但该领域一直缺乏系统的室内研究,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无科学的油藏筛选标准.基于胜利油区孤东51-511区块,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渗透率、地面原油黏度、采出程度及非均质性级差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当渗透率为50~4 000mD时,提高采收率先增加后降低,当渗透率为500 mD时驱油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达到6.6%;当地面原油黏度为35~5 371mPa·s时,随着地面原油黏度的增加,提高采收率先升高后降低,当地面原油黏度为1 148 mPa·s时,提高采收率最高,达到8.8%;当采出程度为10%~50%时,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提高采收率逐渐降低(由12%降低至2%);渗透率级差为2~20时,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提高采收率逐渐降低(由7.3%降低至3.2%).基于上述研究,建立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油藏筛选标准,从油藏、生物及开发3大类指标明确关键参数的最佳适用范围,为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油藏筛选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指导现场实施.
    • 蔡晖; 郭书豪; 程林松; 张占华; 贾品
    • 摘要: 渤海中深层薄互层油藏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由于其原油黏度低以及地层渗透率级差大的特性存在,出现了与稠油油藏多层合采特征不一样的层间干扰问题.为了更清楚地认识稀油油藏多层合采层间干扰规律,合理制定生产制度,文章统计了该油田地层孔、渗数据,采用不同渗透率的长岩心进行双管并联恒速驱替实验,对实验条件下单采与合采的驱替特征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渗透率岩心水驱油时含水上升规律相似,但与稠油规律截然不同;渗透率级差越大,层间干扰越严重;从渗流机理上明确渗透率级差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规律,为层系划分及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 魏焜; 郑继龙; 刘浩洋; 赵军; 梁恩武; 余黄杰
    • 摘要: 为有效封堵高渗透层注水窜流通道,设计一种用于封堵非均质储层水流优势通道的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基于室内动态物理模拟装置,通过双管并联驱替实验模拟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储层,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储层渗透率级差界限.结果表明:当储层渗透率级差偏大时(>7.01),聚合物微球调驱体系无法封堵高渗透层,不能有效挖潜低渗储层剩余油;在一定的渗透率级差范围内(2.44~5.21),聚合物微球能有效封堵高渗透岩心,启动低渗透层,挖潜低渗岩心剩余油;当储层渗透率级差偏小时(<1.62),高低渗岩心渗透率接近,驱替规律相近,低渗透岩心提高采收率不明显.实验说明储层渗透率级差对该体系调驱效果有较大影响.
    • 瞿朝朝; 张静; 刘斌; 刘玉娟; 王立垒
    • 摘要: 渤海X油田为早期注聚油藏,纵向厚度大,非均质性强,进入双高阶段后纵向各层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稳油控水难度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下早期注聚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随着渗透率级差增大,注入水会增加对模型中上部中高渗层的驱替程度,渗透率级差越大,增加幅度越大,模型顶部剩余油的富集程度越小,模型底部低渗层剩余油越富集;聚驱阶段,扩大在中高渗层的驱替程度,但对低渗层的驱替程度减弱.与水驱相比,模型上部剩余油的富集减小,模型下部剩余油的富集增加.渗透率级差主要影响模型下部低渗层剩余油富集,对于早期注聚油田,模型下部低渗层剩余油富集渗透率级差界限值为8.
    • 吴晓慧; 王雨; 杨明; 周凤军; 陈存良
    • 摘要: 目前水平井含水率研究多集中在边底水油藏,而关于注水油藏水平井的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首先统计分析注水油田实际数据,发现储层非均质性是水平井含水率台阶跃升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建立数值模拟机理模型,分别就储层渗透率级差和不同渗透率带储量比例对水平井含水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据此建立无因次含水率台阶跃升时间的理论图版,实现水平井含水台阶跃升时间的准确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储量比例一定的条件下,渗透率级差越大,见水越早,见水后含水率台阶跃升越晚;在渗透率级差一定的条件下,低渗储量占比越小,见水越晚,见水后含水率台阶跃升越晚;当渗透率级差≤1.5或相对低渗储量比例≤33% 时,含水率不会出现明显的台阶跃升.利用BZ油田实际生产数据进行验证,实际水平井含水变化与理论研究基本一致,含水率台阶跃升出现时间预测精度高.研究成果可用来预测注水油藏水平井含水变化趋势,指导水平井水淹动态认识及剩余油挖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