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淋病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551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84494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微生物与感染、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四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交流大会、第五届全国性传播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等;淋病奈瑟菌的相关文献由132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国明、季明春、李国才等。

淋病奈瑟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5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4494 占比:99.39%

总计:85016篇

淋病奈瑟菌—发文趋势图

淋病奈瑟菌

-研究学者

  • 李国明
  • 季明春
  • 李国才
  • 郑亚芬
  • 陈群
  • 黄瑞萍
  • 糜祖煌
  • 雍刚
  • 焦红梅
  • 承晓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磊; 杨丽娟; 曹守勤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淋球菌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疗依据。方法选取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30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培养鉴定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对其标本进行淋球菌检测,用来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传统的分离培养法结果作为检测淋球菌的“金标准”,直接涂片法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92.0%;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0%和89.0%。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球菌的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涂片法具有直观、快捷和方便等特点,但对女性的检出率比较低;分离培养法耗时较长,且取样和送检要求也较高,不利于快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提高了淋球菌的检出率,对女性患者也是一种补充,同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合理的治疗依据。
    • 廖春洁; 叶美萍; 石梅; 顾昕; 周平玉
    •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性病门诊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人群及特征,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1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就诊且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核酸检测结果。结果893例患者中,男性496例,女性397例,平均年龄(36.2±10.9)岁。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0%、11.2%和42.7%,其中男性淋病奈瑟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11.9%对3.0%,P<0.001),而女性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66.2%对23.8%,P<0.001),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检测出两种及三种性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8.4%(75/893),其中以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最高(4.8%),随之是淋病奈瑟菌+解脲脲原体(1.7%),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最低(0.7%);不同年龄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显示:20~40岁是三种病原菌检测阳性的主要人群,同时0~20岁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结论性病门诊患者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检出率较高,并存在多种性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现象,临床上应重视混合感染的筛查,以防漏诊及延误治疗;同时,人群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教育工作需加强。
    • 潘智玲; 任珊; 罗柳春; 李伟; 罗炫
    • 摘要: 目的:分析广西柳州地区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 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NG、CT、UU检出情况;比较不同诊断患者NG、CT、UU检出情况。结果:2 199例患者中,阳性率最高的是UU(50.34%),其次是CT(12.37%)、NG(3.50%)。811例男性患者NG、CT、UU的检出率分别为6.66%、14.80%与38.35%;1 388例女性患者NG、CT、UU的检出率分别为1.66%、10.95%与57.35%。男性患者NG、CT检出率均高于女性,UU检出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40岁且≤50岁。临床诊断明确的女性患者中,NG、CT检出率最高者均为尿道炎(6.25%、18.75%)人群,UU检出率则以女性不孕症(72.72%)最高;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患者中,NG检出最高为尿道炎(19.23%)人群,CT检出率则以附睾炎患者(52.94%)最高,UU检出率最高为不育症患者(41.03%)。结论:NG、CT、UU与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应注重个人防护、重视体检、积极治疗。
    • 程婉秋; 李树锦; 邵小华; 彭静; 朱晓艳
    • 摘要: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引起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性传播疾病[1]。随着人员流动的急剧增加,人们观念和行为的变化,每年全球新发感染患者达1.06亿,严重影响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2]。随着NG感染的流行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NG的耐药现象逐年增加,NG的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3]。近年来,美国、欧洲和加拿大的卫生机构已将耐药的NG视为一种新兴的威胁。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强调了现有的NG治疗方法的不足,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成为了淋病研究的重中之重[4]。目前,各国研究人员均在寻找有效的抗菌疗法,如疫苗研发、联合疗法、替代药物、新药研发等。本综述主要讨论我国淋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目前处于开发后期的新型抗生素和疫苗等。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尚梦雅; 叶美萍; 闫静敏; 龚伟明; 陆海空; 柴喆; 戚腾飞; 倪立燕; 吴娟; 周平玉
    • 摘要: 目的应用荧光探针PCR技术比较尿液和尿道拭子用于检测性病门诊男性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阳性率和一致性,探究尿液样本是否能替代尿道拭子作为检测NG和CT的样本。方法收集2021年1—4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147例男性患者的尿道拭子和尿液样本,采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尿道拭子、尿液、尿沉渣和尿上清液NG-DNA和CT-DNA。选取NG或CT阳性的尿液,保存于4°C,在不同时间段检测分析样本中NG-DNA、CT DNA及其稳定时间。结果NG-DNA在尿道拭子、尿液、尿沉渣和尿上清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2%(37/147)、21.8%(32/147)、24.5%(36/147)和17.7%(26/147)。尿道拭子与尿液样本检测NG-DNA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2,P=0.89),两者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2.5%(136/147),且一致性较好(Kappa=0.80,P<0.01)。CT-DNA在尿道拭子、尿液、尿沉渣和尿上清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14/147)、10.9%(16/147)、10.9%(16/147)和10.2%(15/147)。尿道拭子和尿液样本检测CT-DNA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15,P=0.70),两者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9%(141/147),且一致性较好(Kappa=0.78,P<0.01)。结论尿液样本可替代尿道拭子用于男性患者泌尿生殖道NG和CT检测,其中尿沉渣NG阳性率高于尿液及尿上清液。
    • 王博; 胡立娟; 赵晨
    • 摘要: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PROM)患者性病三项、无乳链球菌(GBS)检测结果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62例PROM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分娩孕周将其分为早产组(孕周<37周者,n=98)和未早产组(孕周≥37周者,n=64),依据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阳性,n=123)和对照组(绒毛膜羊膜炎阴性,n=39),比较不同分组条件下性病三项[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阳性率、GBS阳性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PROM患者UU、CT、NG、GBS检测阳性与出现早产、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结果:早产组UU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早产组(P<0.05);观察组CT、NG、GB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UU阳性与PROM患者早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T阳性、NG阳性、GBS阳性均与PROM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ROM患者UU阳性表达与早产具有较高相关性,CT、NG、GBS阳性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具有较高相关性,其检测结果可为临床预防相关不良后果提供参考。
    • 王伟伟; 刘东江; 赵亚伟; 陈会峰; 巴童; 高美琪; 曹智
    • 摘要: 目的分析解脲脲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相关流行病调查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妇就诊、体检的12991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UU、NG和CT,观察女性生殖道3种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12991例受检女性UU、CT、NG阳性率依次降低,分别为61.63%、9.67%和0.62%。感染类型以单独UU为主,其次是单独CT和UU+CT混合感染,分别占54.69%、2.93%和6.49%。12991例受检女性中,共检出阳性8407例,总阳性率为64.71%,其中年龄>15~20岁以下阳性率最高,为72.27%,50岁以上阳性率最低,为45.13%。2013年总阳性率、UU、CT、NG、混合感染阳性率最低。不同科室的UU、CT阳性率相近,仅产科的NG的阳性率为0。结论UU、CT、NG是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门诊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UU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岁以下人群阳性率最高,宜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普筛。育龄妇女应加强孕前体检的筛查。
    • 陈海明; 逯晓辉; 杨园园; 刘伦; 王前明
    • 摘要: 目的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性就诊者4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检出情况及感染特征,为该地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男性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生殖支原体(MG)、解脲脲原体(UU)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AT)检测结果,结合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5例男性门诊患者CT、NG、MG、UU总阳性率分别为6.1%、3.2%、3.2%、27.7%,UU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诊断明确的男性就诊者中:CT阳性率最高的为附睾炎(28.6%);NG和MG阳性率则以泌尿道感染最高,分别为23.3%和9.0%,UU阳性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和性功能障碍,阳性率分别为34.8%、34.4%、33.9%。结论该院男性患者CT、NG、MG、UU 4种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合并感染,临床诊疗应注意联合检测,防止漏检。
    • 廖娟; 林滢; 方凤; 詹文芳; 刘继来
    •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分离出的淋病奈悬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和Por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1年检出的共43株淋病奈瑟菌,并测定头孢曲松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 ration,MIC),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细菌的porB基固,对PCR产物进行Sanger测序,分析淋病奈瑟菌的PorB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43株菌株主要来自妇科、男科和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患者的分泌物或脓液经培养鉴定所得,其中患者男36例(占83.7%)、女7例(占16.3%)。43株菌株均未发现对头孢曲松不敏感的情况。其中MIC≥0.031μg/mL的菌株有10株,占比23.3%。将MIC≥0.031μg/mL菌株进行porB基图的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显示,其中1栋菌株为PorB1a型;其余9株菌株为DorB1b型,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这9株菌林在G120和/或A121的位置上共发现4种突变方式,分别为G120K/A121D(n=3)、G120K/A121N(n=3)、G120K/A121G(n=2)和G120R/A121D(n=1)。结论:POIB序列分析可以作为区分淋病奈瑟菌及其流行病学初步分析的有用工具之一。头孢曲松仍是治疗淋病奈瑟菌的有效抗生素。
    • 蒋燕成; 张建明; 陈辉华; 陈紫萱; 张志珊
    • 摘要: 目的 了解泉州地区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临床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泌尿科、妇产科、皮肤性病科就诊的患者6932例,其中男性患者1320例,女性患者5612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泌尿生殖道的CT和NG.结果 6932例患者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8.98%和6.85%,二者同时检出患者达1.60%.男性患者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95%,二者同时检出患者占1.11%;女性患者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5.50%和1.90%,二者同时检出患者占0.49%.男性NG感染率(4.95%)显著高于女性(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CT感染率(3.48%)低于女性(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以20~30岁年龄段2种病原体感染率最高.结论 泉州地区泌尿生殖道CT、NG感染率不尽相同,该地区男性患者NG感染率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CT感染率高于男性,CT、NG同时感染在男性患者中较为常见,20~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应该加强监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