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淋失

淋失

淋失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140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生态学报、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土壤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研讨会、中国土壤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研讨会等;淋失的相关文献由63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理、刘宏斌、刘汝亮等。

淋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140 占比:99.10%

总计:17295篇

淋失—发文趋势图

淋失

-研究学者

  • 任理
  • 刘宏斌
  • 刘汝亮
  • 孙世友
  • 张国印
  • 杨世琦
  • 杨正礼
  • 王凌
  • 王永生
  • 章明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利霞; 武桂芝; 于宗民; 刘耀辉
    • 摘要: 以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砂壤、河潮土、砂姜土3种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土柱试验,研究土壤pH、温度、含水率等理化性质与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土壤有效磷(Olsen—P)和全磷(TP)淋失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减少全磷淋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pH在偏中性或弱碱性时磷素有效性最高,pH偏酸性时,土壤全磷淋失量较大;3种土壤不同土层中的Olsen—P含量随含水率的增加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规律;3种土壤的磷素有效性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全磷淋失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生物炭和氮肥配施(T1~T7)处理下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作用效果依次为生物炭和氮肥联合施加>单加生物炭>单加氮肥,当氮肥和生物炭比例为2∶1时,土壤磷素有效性最高。生物炭与氮肥联合施加对土壤全磷淋失的抑制效果优于单独施加生物炭,氮肥对全磷淋失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 何碧红; 丁哲; 谢伟雪
    • 摘要: 土壤中氮肥的过量施加、氮素向其他环境介质的迁移损失已经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生物炭的制备、改性方法以及生物炭对土壤中硝态氮的迁移转化、淋失的影响等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形态的氮素在生物炭表面的微观吸附形态和光催化转化研究提出了展望,这些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科学评估生物炭对氮肥的实际调控作用,也会极大促进以生物炭为载体的氮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探索和推广。
    • 刘晓彤; 吴涛; 赵营; 罗健航; 王海廷; 张学军
    • 摘要: 针对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与淋失严重的问题,以宁夏引黄灌区设施黄瓜-茄子为供试作物,研究减施氮肥与添加秸秆对设施菜田硝态氮累积与淋失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的方法,设置农民常规施肥(CON)、氮肥减量28%(RF)和氮肥减量39%+秸秆添加(BMP)3个处理,开展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设施黄瓜-茄子种植体系土壤硝态氮累积与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相比,RF和BMP处理能有效降低0~1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储量,2016年黄瓜、2017年茄子和2018年茄子季土体硝态氮储量分别降低2.2%~9.4%、3.9%~6.1%和5.2%~12.8%,相应的硝态氮淋失量分别降低了55.6%~69.7%、59.4%~74.8%和35.4%~48.9%。BMP与RF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2.3%~8.1%的硝态氮储量和20.9%~38.1%的硝态氮淋失量。土体硝态氮储量与淋失量呈显著正相关(R2=0.6973)。因此,在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菜田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采用氮肥减施结合秸秆添加(BMP),即黄瓜氮肥减施39%,氮肥纯养分量为275 kg/hm^(2),配合添加玉米秸秆30.0 t/hm^(2),茄子氮肥减施39%,氮肥纯养分量为319 kg/hm^(2),配合添加玉米秸秆30.0 t/hm^(2),在获得高产的同时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降低农田土壤面源污染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值得在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
    • 赵迪; 张理胜; 罗元; 张克强; 王风
    • 摘要: 为探究镧改性生物炭伴施养殖肥液灌溉条件下土壤磷素的淋溶特征和阻控效果,采用土柱模拟试验对比镧改性生物炭和石膏、沸石传统阻控剂对磷淋溶的阻控特征,及镧改性生物炭不同添加量(1%、3%和5%)和不同施用方式(0~20 cm和0~10 cm混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磷淋失阻控效果呈现镧改性生物炭>石膏>沸石,且镧改性生物炭处理阻控效果最好(P<0.05);镧改性生物炭施加处理总磷淋失量比对照处理削减了16.3%~58.3%,随镧改性生物炭施加量增加削减效果显著升高,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炭对磷酸盐和有机磷发生了吸附;镧改性生物炭0~20 cm和0~10 cm施用方式总磷淋失量分别削减23.4%~58.3%和16.3%~45.0%,全土层混合削减效果更显著(P<0.05);镧改性生物炭对正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吸附机制主要是沉淀作用与络合作用.研究表明,在有机无机复合磷素输入条件下,镧改性生物炭的应用能够明显阻控磷淋失.
    • 张理胜; 赵迪; 薄录吉; 张克强; 王风
    • 摘要: 为探究养殖肥液灌溉条件下,季铵盐改性秸秆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及阻控效果,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季铵盐改性秸秆不同施用量(质量分数为0%、1%、2%、4%)和施用方式(0~10 cm混合、0~20 cm混合、10 cm处作为隔层)对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态氮和有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施用量范围内,季铵盐改性秸秆施加量越大对氮素淋失阻控的效果越好,2%和4%季铵盐改性秸秆施加处理的淋溶液中总氮、硝态氮、有机氮淋失量分别比对照(仅施用养殖肥液)降低了47.1%、51.8%、24.7%和78.7%、83.2%、57.6%,且两处理间均达到5%显著差异水平.3种施用方式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不显著,但0~10 cm混合与0~20 cm混合处理与对照相比,季铵盐改性秸秆的施加能抑制养殖肥液灌溉过程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从而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此外养殖肥液灌溉氮素淋失以硝态氮为主.研究表明,季铵盐改性秸秆施用是阻控养殖肥液灌溉土壤氮淋失的有效措施.
    • 戴嘉璐; 李瑞平; 李聪聪; 鲁耀泽; 华智敏
    • 摘要: 为了寻求保障农业生产和环境友好的适宜施氮量,该研究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2a田间试验数据对脱氮-分解作用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Model,DNDC)进行了率定与验证,模拟并研究了影响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关键因素,以及玉米施氮量阈值。结果表明:1)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情况,率定和验证过程中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时土壤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纳什效率系数与R;均不小于0.75,标准均方根误差为9.26%~21.48%。2)施氮量和追肥次数对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影响较大,而耕作深度和灌水量对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影响较小。且过多施用氮肥不会促进植株吸氮量和产量的增加,反而会增加硝态氮淋失量造成环境污染。3)植株吸氮量和玉米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长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此外,当追肥次数为3次时,生育期植株吸氮量较追肥1次和2次时的植株吸氮量平均高167.18%和31.27%。4)当追肥次数相同时,硝态氮淋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相同时,随追肥次数增加,硝态氮淋失量逐渐降低。当追肥次数为2次和3次时,生长季硝态氮淋失量较追肥1次时平均减少41.96%、59.75%。综合考虑玉米产量、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当施氮量为165.50~200 kg/hm^(2),且分别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进行追肥为较优的施肥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减少河套灌区地下水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提供技术支撑。
    • 肖亚奇
    • 摘要: 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化验,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 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并分析干旱绿洲灌区硝态氮淋失因素及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结果 表明: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淋失受土壤质地、 水位埋深、 灌水量、 施氮量等多种因素影响,人为因素—灌溉和施肥是影响硝态氮向地下水迁移的重要因素.其中,冬灌是硝态氮淋失最直接的影响,不同定额对土壤硝态氮的淋洗效果在表层最显著.逐年增大的氮肥施用量是影响潜水水质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其正在以平均每年15.50 kg/hm2的速度迅速增加,已造成潜水硝态氮浓度每年增加0.22 mg/L的趋势.灌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硝态氮污染,超标率(超限值>10 mg/L)达11.67%,严重超标率(超限值>20 mg/L)达1.7%,且主要分布在土壤质地为砂砾石的区域,中深层地下水硝态氮的浓度虽未超标,但已具有受潜在污染的风险.
    • 张爽; 章明奎
    • 摘要: 为了解石灰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镉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从浙西地区同时采集3类石灰土表层和剖面分层土样,开展石灰岩丘陵及其附近沟谷地带土壤镉的富集及土壤剖面中镉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以稳定元素锆为参照,采用物质质量平衡法分析成土过程中土壤镉的淋失特征,并与当地泥页岩发育的黄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石灰岩成土过程中土壤镉同时发生了明显淋失与强烈富集现象.由于石灰岩成土过程比较特殊,土壤中锆和镉呈现明显的富集;石灰岩丘陵及其附近沟谷地带土壤镉的富集量明显高于同一地区泥页岩发育的土壤.3种石灰土剖面土壤镉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不同石灰土镉的化学形态也有差异.石灰岩风化过程中土壤镉的高淋失特征及含镉较高的石灰土的地表侵蚀可能是石灰岩分布区及附近地区土壤镉积累较高的主要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