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樟

油樟

油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7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宜宾学院学报、江西科学、宜宾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生物产业发展与文化·民生——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等;油樟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魏琴、何勇、唐彬等。

油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41.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37 占比:58.55%

总计:234篇

油樟—发文趋势图

油樟

-研究学者

  • 魏琴
  • 何勇
  • 唐彬
  • 杜永华
  • 杨军
  • 靳伟
  • 李晋
  • 樊建东
  • 游玲
  • 刘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覃鸿杰
    • 摘要: 巍巍华蓥山,诗画景象;滔滔渠江水,丹青碧浪。千年灵秀宝地,万代水墨画舫。扼川东门户,连巴蜀一邦。西揽峨眉风月,东望宝鼎丛岗。高山天池鱼欢,长空云鹤鸟唱。奇绝小山坝,幽溪流畅;天然大盆景,层峦叠嶂。胜地乃天地气场,名山为乾坤仙阆。红岩精神薪火相传,华蓥佳话世代显彰。胜绝润灵地,茂密连蓥疆。曾几何岁月?寻良木,种油樟。看当今盛景,万顷绿,百里香。郁郁山谷间,汩汩涧水旁。沐浴阳光雨露,聚集灵气辉光。
    • 王渤涛; 陈刚
    • 摘要: “如今惠民助农的用电政策太好了!电足了,村民们发展鱼虾、生猪养殖和油樟、蔬果种植就不愁电了!”近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三岔村村支书高兴地对国网四川宜宾市翠屏区供电公司的巡线人员说。三岔村地处丘陵腹地,满山油樟林木苍翠。
    • 宁登文; 练东明; 周鑫; 郑仁红; 周成强
    • 摘要: 通过调查采叶时间、采叶方式、树龄以及鲜干叶对出油率的影响,发现不同树龄的混合叶采集,树龄21—40年的油樟出油率均高于树龄20年以下和41年以上的出油率,其中,最高出油率的时间为三个月(4月、8月、12月);同一树龄的嫩叶采集,3月的春梢嫩叶的出油率最低,仅0.5%;油樟鲜叶和自然风干叶出油率的差距小,为0.11%。研究表明樟叶的出油率与木质化程度相关,当木质化程度越高,出油率越高。木质化以后,出油率稳定,损耗小。在生产中,建议在油樟充分木质化的时候进行采收樟叶较好。
    • 胡连清; 周万海; 冯瑞章; 陈雨薇; 刘雯雯; 龚云飞; 张继红
    • 摘要: 为了探究油樟组织最佳表面消毒方法及其内生真菌最优培养基,以四个季节的某森林经营所油樟母本园5株油樟为对象,研究适宜油樟根、茎、叶的表面消毒方法;选用PDA、PDA+油樟浸提液、PDA+胡萝卜汁、MEA、Czapek⁃Dox Agar、Martin Medium、TTC Lecithin Tween 80 Nutrient Agar与CMA 8种培养基对油樟根、茎、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分离的油樟内生真菌的株数与种类数筛选出最优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不同的油樟组织需采用不同的表面消毒方法,根、茎、叶表面消毒方式分别以GXDF11、JXDF5、YXDF4最优;培养油樟组织内生真菌的最优培养基为PDA,其次为MEA与TTC Lecithin Tween 80 Nutrient Agar.
    • 周万海; 刘雯雯; 魏琴; 胡连清; 冯瑞章; 赵善梅; 任玉嫣
    • 摘要: 为开发油樟内生菌资源并发现潜在活性成分,本研究以春季油樟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可培养内生真菌,结合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多样性,筛选具有产黄酮功能菌株,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产黄酮效果最佳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油樟中共分离到62株可培养内生真菌,划分为3门、7纲、14目、22科、28属、54种。其中优势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RF为88.71%),优势纲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RF为45.16%),优势目为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RF为37.10%),优势科为格孢菌科(Pleosporineae,RF为14.52%)、亚隔孢壳科(Didymellaceae,RF为12.90%),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RF为12.90%)、附球菌属(Epicoccum,RF为11.29%)。以纲为类群单位,根组织分离的16属20种21株真菌的系统发育可分为7个类群,茎分离的13属24种30株真菌则分为2个类群,叶的8属10种11株真菌则分为3个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系数结果表明,油樟根部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群落分布相对均匀。10株内生真菌具有产黄酮功能,5株来自根部,5株来自于茎部,隶属2门3纲5目8科9属,其中YZ-29菌株产黄酮能力相对较强。YZ-29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时间7 d、温度30°C、转速175r/min、装液量80mL/150mL。综上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在油樟不同组织数量、种群及组成上存在差异,分离得到的功能性菌株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为开展内生真菌在油樟抗氧化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 肖祖飞; 艾卿; 王颜波; 张北红; 李凤; 吕雄伟; 金志农
    • 摘要: 油樟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枝叶含有桉叶油素、芳樟醇、樟脑等芳香油,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近年来,以生产桉叶油素为主的油樟产业在四川宜宾异军突起.目前油樟的栽培与繁育、精油成分及开发利用和内生菌方面研究较多,但在品种选育、矮林栽培、精油深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甚少或缺如,故梳理油樟各研究方向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油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程贤; 毕良武; 李胜男; 陈玉湘; 赵振东; 莫开林
    • 摘要: 首先利用组织透明法对春秋两季油樟叶中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统计油细胞密度和直径,利用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油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其次对春秋两季油樟叶进行油樟精油的提取,利用GC-MS鉴定油樟精油的化学成分,利用GC分析了1,8-桉叶素、α-松油醇和γ-松油烯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最后对油樟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片的油细胞密度分别为(41±3)和(38±2)个/mm2,油细胞直径分别为(51.87±1.64)和(36.89±2.64)μm,细胞壁厚度分别为1.65和0.63μm;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的精油提取得率分别为4.45%和3.09%(以干质量计),GC-MS表征鉴定出16个化合物,3种主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春秋两季的油樟精油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50和5.50 U/mL,达到Vc的40%,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均为0.2 g/L.
    • 吴芳; 杨立艳; 李莉; 黄彭; 魏琴
    • 摘要: 以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宜宾油樟叶片为研究对象制备纯露,利用GC-MS对油樟纯露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不同季节纯露对大肠埃希氏菌(E.coli)、福氏志贺氏菌(S.flexner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油樟叶纯露中的主要组分为1,8-桉叶油素(57.86%)、α-松油醇(31.74%)和松油烯-4-醇(9.13%);不同季节纯露对4种供试微生物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以冬季纯露效果最好;4种供试微生物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油樟纯露作为油樟精油生产副产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 王鑫; 魏琴; 莫开林
    • 摘要: 本研究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提高目标菌株的1,8-桉叶油素产量.结果表明,1,8-桉叶油素内生细菌最佳发酵的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为31°C、发酵转速(溶氧)为150 r·min-1、发酵pH值为6.5、发酵时间为20 h.产量由未优化时的2.30 mg·L-1增长至9.68 mg·L-1,增长率为320.8%,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胡文杰; 殷帅文; 罗辉; 戴彩华
    • 摘要: 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油樟叶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并结合MS和NMR等波谱技术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油樟叶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2个为倍半萜类化合物,2个为糖苷类化合物,1个为二氢黄酮醇类及1个为甾醇体类化合物,分别为ar-turmerone(Ⅰ),3S-(+)-9-氧代橙花叔醇(Ⅱ),槲皮素-3-O-B-D-葡萄糖苷(Ⅲ),二氢山萘酚(Ⅳ),桷皮素-3-Oa-L-鼠李糖苷(Ⅴ),胡萝卜苷(Ⅵ),其中化合物(Ⅰ)、(Ⅳ)和(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获得.通过对所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比其它五种化合物更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