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沉积序列

沉积序列

沉积序列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3706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沉积序列的相关文献由79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璞珺、程日辉、高有峰等。

沉积序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3706 占比:99.56%

总计:53942篇

沉积序列—发文趋势图

沉积序列

-研究学者

  • 王璞珺
  • 程日辉
  • 高有峰
  • 王国栋
  • 任延广
  • 汪正江
  • 郑荣才
  • 万晓樵
  • 吴河勇
  • 徐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照普
    • 摘要: 以东胜气田什股壕气区盒2+3段为研究对象,刻画该区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开展沉积微相与天然气分布的关系研究。由于复杂的古地貌特征对沉积体系展布特征的影响,通过古地貌精细刻画,明确了沉积碎屑搬运通道及沉积体系展布空间。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出14种岩相类型和5种岩相组合,识别出盒2+3段,发育了心滩、辫流水道和河漫沉积3种沉积微相。剖析典型井的垂向沉积序列,以粒度较粗的正粒序为主,形成单期大套厚层的含砾中粗砂岩。刻画出辫状河沉积相垂向及平面展布特征,砂体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河道侧向迁移摆动频繁。结合储层物性参数,总结不同微相类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含气储层在沉积微相中的分布规律,确定辫状河中心滩微相物性及含气性好,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开发潜力。
    • 宋翠玉; 吕大炜
    • 摘要: 时间序列分析法是米兰科维奇旋回(米氏旋回)研究的主要方法。它利用数学变换对地层数据序列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识别地质记录中天文驱动形成的旋回信号,为年代校准、地层划分和古气候研究等提供重要依据。针对米氏旋回研究中时间序列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分别从地层序列的数据类型、天文检验及天文调谐等三方面,阐述了现有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了其优势和局限性。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米氏旋回研究中,不同地层序列数据对天文轨道驱动和非天文噪声的响应具有差异性,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指标中蕴含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减小旋回分析中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涌现的新型天文检验和调谐方法促进了米氏旋回分析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但这些新方法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及改进。未来的工作中,地层数据序列的定量评价、多数据类型的信息优化等方面仍值得深入研究;面对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效整合现有方法的同时,也需要引入新方法和新思路。
    • 徐伟祥
    • 摘要: 李党家—马山古凸起为胶莱盆地前莱阳群沉积期凸起,第四系覆盖严重,研究程度较低,一直是胶莱盆地研究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未能揭示其地层、构造面貌.本文通过大量地表地质调查和对李党家—马山古凸起之上的胶参2井、胶参3井综合录井资料研究解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沉积相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对研究区沉积填充序列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分析,理清了研究区白垩纪地层层序格架,恢复了李党家—马山古凸起白垩纪岩相古地理.李党家—马山古凸起莱阳群沉积期未沉积,青山群沉积期开始沉降,连续沉积了后夼组和八亩地组及王氏群辛格庄组.研究区处于火山洼地中,整体为一套巨厚陆相细碎屑岩沉积,夹少量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组合,其中的火山沉积识别出4期火山旋回.本研究为胶莱盆地原形盆地恢复提供了依据.
    • 颜开; 刘成林; 王春连; 范美玲; 徐海明; 王九一
    • 摘要: 刚果(布)西南部布谷马西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拥有非洲大陆西部边缘重要的白垩纪钾盐矿床,属于典型的裂谷成钾盆地.经矿物学研究表明,主要的蒸发岩矿物类型为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溢晶石、石膏、硬石膏等.蒸发岩矿物沉积序列为石膏、硬石膏(多数旋回缺失)→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次生)→溢晶石或水氯镁石.通过蒸发岩矿物沉积特征和微量元素的分析认为,在白垩纪时期布谷马西地区处于长期的高温干旱环境,有利于卤水蒸发、浓缩而形成盐类矿物沉积.
    • 黄道军; 钟寿康; 张道锋; 王保保; 廖建初; 谢康; 卢子兴; 谭秀成
    • 摘要: 云膏共生组合是受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控制而形成的岩石组合,对其沉积序列精细刻画,有利于揭示诸多蒸发环境下的沉积学信息.依据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简称"马五6亚段")亚段钻井、岩心资料,开展了岩石宏观和微观观察、典型沉积序列刻画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6亚段普遍发育碳酸盐岩与蒸发岩共生组合,主要由10种岩石类型构成;(2)主要发育5种沉积序列,下云上膏的岩性组合和序列顶部多发育暴露面等特征表明单个序列具有向上变浅、变咸的演化特征,是蒸发台地叠合海水渐次补给作用的结果;(3)在局限—蒸发台地环境下,主要发育潟湖/滩间海、颗粒滩、灰泥丘、台坪4种沉积亚相及11种沉积微相,与经典的蒸发潮坪序列在岩性组合与沉积构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4)马五6亚段沉积期发育2次海平面升降,沉积环境可分别对应于云(膏)质潟湖—灰泥丘/颗粒滩—膏质潟湖—蒸干膏质潟湖和灰泥丘/颗粒滩—膏质潟湖—蒸干膏质潟湖—台坪.该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马五6亚段沉积环境与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系统的岩石学证据.
    • 廖程; 杨天南; 梁明娟; 信迪; 董猛猛; 薛传东
    • 摘要: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形成了以西藏-喜马拉雅造山带为主体的正向碰撞带和以"三江"造山带为主体的斜向碰撞带,二者之间的现代分界线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剑川盆地是目前已确定的、位于斜向碰撞带最南端的始新世盆地.通过对盆地西缘4条剖面的详细沉积学研究,发现盆地充填过程分为2个阶段.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37~34 Ma)之前的充填物源自盆地西南侧,由冲积扇扇根、扇中亚相逐渐转变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火山活动之后的充填物源自盆地北西侧,形成冲积扇扇根、扇中亚相.结合盆地充填期间西侧基底构造变形特点,认为剑川盆地为始新世前陆盆地.始新世期间,剑川盆地与藏东、藏北诸多始新世前陆盆地一样,可能属于正向碰撞带的一部分,其与斜向碰撞带之间的界线位于剑川盆地以南.由于印度地块持续向北迁移,挤入到欧亚大陆内部,导致斜向碰撞带逐渐向北生长.
    • 汪正江; 汪泽成; 余谦; 彭军; 杜秋定
    • 摘要: 四川盆地安岳震旦—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发现,极大地鼓舞了相关学者对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新领域的探索热情,然而,对于川东北地区深层古地理格局的认识尚存在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北缘、东北缘新元古代—寒武纪地层剖面的综合调查与区域对比研究,基于关键事件序列的系统厘定,重建了川东北及邻区的新元古代—寒武纪原型盆地地层格架;同时,结合盆内最新实施的深层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解析,基本厘定了川东北克拉通裂陷的演化时限、发育范围、充填序列、区域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研究显示川东北克拉通裂陷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新元古代板溪期—震旦纪早期为伸展断陷期,与南华裂谷系开启同步,表现为快速充填,区域沉积分异显著;(2)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寒武纪筇竹寺期为伸展沉降期,沉积厚度小,但烃源岩相对发育;(3)寒武纪沧浪铺期至寒武纪末为挤压扰曲与充填期,发育局限台地-潟湖相含膏岩系.不同于绵阳-长宁克拉通裂陷,川东北克拉通裂陷开启早,其早期为补偿性裂谷充填、中晚期则为欠补偿的碳质泥页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组合.由此可见,这一新认识或将对川东北深层油气勘探方向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秦帮策; 方维萱; 张建国; 贾润幸; 肖文进
    • 摘要: 晋中盆地是位于汾渭地堑系中部的新生代陆内断陷沉积盆地,研究晋中盆地第四纪的沉积序列对于进一步认识该盆地区域构造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晋中盆地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 研究揭示晋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演化,通过构造岩相学方法,对晋中盆地地表和钻孔内第四纪沉积物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中盆地清徐地区地表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为盆地内部沱阳组河床相和河漫滩相-盆地边缘汾河组河流相—盆山过渡带峙峪组河流相、 汾河组冲积扇相及马兰组风积相-基岩山地(盆地外围)二叠系浅海相.钻孔岩芯内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为下更新统浅湖相和滨湖相—中更新统浅湖相和河流相—上更新统河流相和冲积扇相—全新统冲积扇相.研究认为晋中新生代陆内断陷盆地内沉积序列和演化结构为早更新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更新世萎缩湖泊环境—晚更新世强烈萎缩的湖泊和河流环境—全新世再度沉降的陆相湖盆;陆相湖盆从中心向山地沉积环境分带为湖泊沉积环境—河流和湖泊沉积环境—冲积扇沉积环境(盆地边缘出山口区).盆山过渡带地区上更新世沉积物错位现象与同沉积活动断裂有关,断裂活动性揭示了晋中盆地阶梯式断陷成盆的动力学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和晋中盆地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太原市城市群建设中工程场址的选择提了供参考.
    • 张健; 李怀坤; 田辉
    • 摘要: 熊耳群火山岩(1.80~1.75 Ga)广泛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图1a),是变质结晶基底形成以后最早接受沉积的中元古代盖层单元;之后有厚度近万米、由硅质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沉积序列不整合覆盖在熊耳火山岩群之上,属于河流-滨浅海相环境,其上被罗圈组冰碛岩覆盖。学者普遍认可其发育时限为中-新元古界,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的地质响应。
    • 杜宏宇; 方勇; 李建平; 赵厚祥
    • 摘要: 通过大量岩心观察,钻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重力流沉积理论,对北海马里福斯盆地北东地区上侏罗统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沉积过程、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可以分为砾质碎屑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浊流和二次滑塌沉积等,其中块状砂质碎屑流沉积最发育。根据重力流沉积过程中,不同期次的不同流态或相同流态沉积物垂向相互叠加模式,建立了3种深水重力流沉积垂向序列;不同沉积序列对应不同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以碎屑流沉积为主的沉积序列常见于限制性水道,碎屑流为主、频繁夹杂浊流的沉积序列多发育于弱限制性水道,浊流和底流互层的沉积序列则常见于末端朵叶复合体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